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李克勤:钱学森用这件事说明好的科研制度好在哪里

火烧 2021-11-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钱学森讲述的导弹试验案例,强调科研制度中集体作用的重要性,探讨当前科研制度是否应更注重团队合作而非个人贡献,引发对科研管理方式的深入思考。

钱学森从来就没有接受“导弹之父”这个称谓,他曾经用一个导弹试验前排除故障的事例,生动深刻说明了好的科研制度在于发挥科研人员集体的作用。他的这个说法完全说得通,因为事实上行得通,然而似乎到现在还有人还没有想通。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从钱学森领导的道器变通里感悟一下。

点击观看https://mp.weixin.qq.com/s/adi-vXgmsRaEdTMiaiXGRQ

  

临1.jpg

  钱老讲述他管导弹的科技工作时,遇到的是一件事。

  一次导弹发射前,有人(估计是该导弹总设计师)向钱学森报告说,现在出现了一个故障,导弹起飞的触点是临时信号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信号,然而现在测量这个触点却突然失灵了。

  钱学森说道:"这不行呀,要赶紧找到负责人解决问题。"

  过了一会儿,一位女同志被叫到来到了钱学森的面前。钱学森立刻告诉这位女工程师,这个故障他找别人也没有办法,只能由女同志来负责解决这个问题。

  钱学森说到:"这样吧,我给你12小时,你去解决这个问题,你解决之后再来向我报告"。

  果然,这位女同志领导大家在12小时内完成了任务。

  当女工程师赶忙来到钱学森面前的时候,钱学森发现,这位女同志在汇报时嘴都急歪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是因为所有现场工作的同志着急拼命,才变成这样。

  为此钱老总结:

  

临2.jpg

  临3.jpg

  临3.jpg

  接着他讲了这么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不要以为我们这些人那个时候抓得这么好啊,有什么本事,没有本事。就是这个制度好,发挥了科技人员的集体的作用。

  仔细品味这段话,这个制度好在哪里?

  好就好在“发挥了科技人员的集体的作用”。

  这里还将一件事情:

  临5.jpg

  临6.jpg

 

  由此我们是否该思考一下:如果一项制度过于专注科研中个人的贡献,太多强调个人获得什么奖项,这种制度是不是好制度呢?

  进一步思考:在重大科研工作里,究竟该做怎样的制度安排呢?

  钱老的话究竟还能否说得通?

  钱老他们当年行得通的做法,今天是否还行得通?

  归根结底是要思考: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想法说法和做法,才能在未来的科学研究里不至于落后?

  也就是说我们的做法如果行不通,该怎么办?

  谨以此文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逝世12周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