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时代,我信
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时代我信
二十多天前看到了一本2016年研究生入学复习资料。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的,肖秀荣教授主编的考研政治知识点精讲精练。
上面的350面写着这样一段文字材料——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较快的发展速度,国家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这一节里有这样一段记载:“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年增长率为11.2%。按照不变价格计算,1952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人民币,1976年增加到2943.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19元增加到1976年的316元。
从根本上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1978年前年经济均增长率为8.2%,那时的经济都是实体经济,几乎没有虚拟经济,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劳动成果,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厚重坚实工农业生产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比现在的新常态,中高速增长还要好;更何况那时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发展就是站在过去巨人的肩上,啃上了前人积累的老本才有今天的发展成果,我们怎么能还说些不着边际,毫无根据的话呢。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买过河北大学主编的国内比较权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得上面反映的是1976以前的文革中经济增长7.8%,后来又见各种版本的资料记载78年以前经济增长7.1%、7.2%不等,不管多少,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经济增长超过了百分之七,这个增长在当时的世界上超过了一般发达国家,属于名列前茅。
所以在1975年四届人大上周恩来总理才宣布:我国成为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后来怎么能罔顾历史事实,说那个时代的经济这也不行,那也崩溃呢。这有多少崩溃边缘的因素存在,经济崩溃的边缘会是这样吗?世界上有哪个国家会这样统计审计经济发展,匆忙得出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这最起码是在遣词造句不够准确严密,严格的说这是与崩溃的边缘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这是不是与历史虚无主义相关联,有历史虚无主义之嫌?
新时期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每年经济增长了10多一点,但同时还伴随着相当程度的货币贬值;除去这些因素,年增长率还不一定能超过8.2%,我们怎么能随随便便给前三十年下草率的结论,说那个时代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呢?更何况,新时期经济增长最好的时代是1976年到1985年,也就是最值得骄傲的是35大庆的时候,而这个时候正是承接了前三十年发展的经济技术的基础上。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由此要求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说话、办事得有历史责任感,要担当得起历史应付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那是代表中共中央对全中国全世界说的,我们就要贯彻执行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