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就大选了,萨科奇别出心裁,要爬到屋顶上为选民办一场汇报演出,鸡往高处走嘛,高卢鸡也未能免俗。他把奥巴马绑来打下手,比如搭把梯子什么的。卡梅伦想证明大英帝国还没有没落,跑龙套的积极性很高。贝卢斯科尼在春游时让桃花给过敏了,浑身的疹疹子痒得难受,正想找点刺激的事分散一下注意力。英法意都是北约骨灰级成员,小弟们热情高涨,老大不好意思泼冷水,再说利比亚肥得流油,从国内找支持者不困难,小奥就这样被绑上了法国的战车。小弟绑老大坏了江湖规矩,收到的赎金将是含铅餐具一套,洗具是不可能的,萨科奇只能找块瓦片刮刮。
  关于利比亚危机,我的基本观点如下:
  1、部落矛盾被中东风吹醒,爆发内战;
  2、一个人连续执政40多年与现代文明相悖,但王国的世袭更甚;
  3、人均收入超利比亚的不是很多,分配的公平性鲜有超过利比亚的;
  4、世界上没有不镇压武装叛乱的政府,除非它窝囊透顶,成功与否另说;
  5、一直在说卡扎菲屠杀手无寸铁的和平示威者,但本人希望看到具体案例以及是否带有系统性;
  6、叛军是一群乌合之众,本·拉登的前司机领导的那一支作战能力稍微有点样子,西方总不能扶持那支队伍。
  在政府军完成了对班加西的战略合围后,禁飞令匆匆送到,政府军丢下大批坦克等重型装备后撤,可惜叛军中没有几个会开坦克的,那些重型装备在叛军眼里如同一堆堆废铁,只好拖开它们给载有机枪的日本小皮卡让路。武器禁令是针对利比亚交战双方的,但西方联军正在向叛军输送武器,对班加西人民渴求的基本生活物资,西方政府兴趣寥寥。
  萨科奇已经爬上了墙,是抽梯子涮老欧洲一把的时候了。五角大楼要交出指挥棒,谁接棒却成了问题。意大利没有指挥才能,当年打埃塞俄比亚还打到意外交部发出绝望的哀叹,2000年,160人的意军精锐奉命参加演习,却飞到离目的地数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国家去了,惊得当地市民一愣一愣的,原因据说是行前没有一个人查看过地图,所以意大利最多也就是倾听美国召唤开放领空、让出飞机跑道;德国、土耳其和大部分东欧国家反对空袭利比亚,受风向变化的鼓舞,德国反对的态度将更坚定,法国向来不喜欢被北约控制,北约接棒会影响萨科奇汇报演出的效果,北约接棒有难度;法国指挥西方联军?谁服气呀?不要说英国,就是意大利都不服气,拿破仑的气魄属于历史。英国可以接受美国领导,也可以接受北约领导,让法国指挥不舒服得很,历史上英法之间的战争一般都在法国境内进行。听过“文人相轻”么?英法也是相轻的,法国虽然常败,高傲不曾改变。
  你一定知道“奥德赛黎明”,但这只是白宫版,其实伦敦和巴黎另有自己的版本,由此可见行动的仓促和混乱。经费问题的敏感性将不可避免地浮上水面,每天要砸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下去呢,即便停止空袭,禁飞区的维持费用也将高达10亿美元以上,谁买单?原指望怂恿设禁飞区的阿蒙掏腰包,肥羊就是用来宰杀的,但人家现在觉得上当受骗,后悔了,掏钱没门儿。受金融危机影响,美英本差钱,法国这根烂木头如何支撑?日本还在抗震救灾呢,美国和亚洲超市正在因为担心辐射污染而将日货纷纷撤下货柜,尤其是食品,故菅直人虽然支持空袭但不可能为禁飞区买单。
  卡扎菲不愧为一代枭雄,粗中还是有细的。都说他得罪了所有人,其实不是。卡扎菲不光在非洲有市场,空袭造成的平民伤亡也使得阿蒙重新泛起同情心,对其他国家也是留了余地的,释放4名美国记者,对美国对土耳其都是人情,至今老卡还是坚持将责任推给基地组织,其实只有一支叛军是本·拉登的前司机领导的,而反对派这边又是烂泥扶不上墙,天上飞机帮忙,地下还是互有胜负。所以在对利比亚问题上,西方至今无法统一口径,一会儿说袭击仅仅是为了建立禁飞区,一会儿说没有追杀卡扎菲本人的意思。安理会的禁飞令被解读为军事进攻的绿灯,但西方显然是滥用了,交战场所在班加西,怎么炸到的黎波里去了?行政大楼不可能起飞,你炸它干吗?叛军误击的自家飞机总不会是先被打下然后飞上天吧?算不算违反禁飞区决议?
  西方军事介入利比亚的行动是匆忙的,还没来得及想好何时退出、如何退出,轰炸就开始了。到今天,军事行动的阻力越来越大,政治、经济、舆论的阻力都在加大,言辞混乱,目标不明。危来了,机也来了。之前我说过,在应对利比亚危机上,中国表现最好,美国次之,俄罗斯也不错,三巨头现在也保留着足够的应对灵活性,有条件合作一把。
  俄罗斯只是希望利比亚乱,让石油卖个好价钱,不希望西方国家控制利比亚。但是,俄民族向来崇尚强人政治,至今生态依旧,梅普在利比亚问题上的争执已经白日化。普京将西方的军事打击形容为十字军东征,崇尚西方价值观的梅德韦杰夫则罕见地公开批评普京的观点。由于两人的影响力没有代差,而观点又如此的尖锐,所以中美可以在利比亚危机上好好地合作一把,俄愿意就捎上,不愿意就算了,终归是要梅普之间协商好,不强求。
  中美在利比亚能找到利益交汇点。中国不很在乎利比亚各派谁获胜,谁掌权承认谁,现在还是卡扎菲掌权,我们承认卡扎菲,如果卡扎菲被赶下台,中国也认可继任者,万一分裂为两个国家,咱一块儿认,高低是不干涉内政。中国希望利比亚尽快稳定下来,为利比亚人民,也为中国的国家利益。美利不坚是事实,却未必容不下卡扎菲,不是说觉得卡扎菲有多好,而是其他的还不如他。分裂为东西两个利比亚应该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但观察一段时间后不难发现,即便是分裂了,战乱还是不会平息,一旦西方联军撤出,班加西很快会被政府军和谐了,最糟糕的是基地组织趁机在利比亚安家落户,这就是美国和利比亚相互都没有做绝的原因。
  价值观是客观存在,只是不适用于利比亚危机,那里正在发生的,鲜有不是利益追逐,若不是客观因素制约着,列强会不屑于盖遮羞布,现在应该淡化辞藻的华丽,致力于寻找公约数,最不能忽视的,应该是广大的利比亚民众。不过北约最终还是会接下指挥棒的,因为就北约能让各方认可。如果没有大麻烦,美国将继续在联军中担任实际主角,其被绑并非纯粹,而是半推半就,为的是给自己留下更多主动权。
  中俄应择机走上前台,追加一个1974号决议,禁止1973号决议被滥用,让各方都有台阶下。美国放行,英法也不敢说什么,实际上就是将老欧洲匆匆忙忙装上去的操作系统格式化,换上能与硬件更好地兼容的操作系统。大国利益问题想躲也躲不开,中美、俄德相互协商,原则是以利比亚人民的利益为前提。当然,美国还是会给英国留一点点的,萨科奇就算了吧,此人昨天还与人称兄道弟,拿了钱非但不办事还背后捅刀子,连贪官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