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毛不分家”说明毛泽东政委的战略眼光远高于朱德司令
这两天看到有网友比较毛泽东与朱德的军事能力。有的说朱德的军事能力可比毛泽东,有的说不如毛泽东。
还有一位网友跟帖认为毛泽东比其他领导人的水平高得多。
另一网友则在一个跟帖中说:“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很早就说过:朱毛不分家。你们这些极左极右非要把他们分开,什么意思嘛?!”
本网友认为,这位网友用“朱毛不分家”来反对比较朱德与毛泽东的军事水平,这是不成立的。
毛泽东的原话是:“朱毛不分家,你是红司令我就是红政委,你是黑司令我就是黑政委。”
毛泽东的这句话,显然是从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上说的,意思就是说:朱德司令与毛泽东政委在政治路线和战略决策方面总是相同的,即使在一些具体事情上有分歧,也并不是源于政治路线或战略决策的不同,仅仅是由于对所掌握的情况的分析水平不同而对具体事务的处理意见不同而已。
不过,政治路线和战略决策上的“朱毛不分家”,其实恰恰暗示了两人之间是有明显的水平高低之分的。
“朱毛不分家”,要么是朱德完全赞同毛泽东的政治路线和战略决策,要么是毛泽东完全赞同朱德的政治路线和战略决策。
我们知道,实际情况是朱德完全赞同毛泽东的政治路线和战略决策,这其实已经暗示了两人之间是有明显的水平高低之分的。
一个人完全自愿地赞同另一个人的路线,一直紧紧跟随另一个人指引的方向走,这就说明:
1)后者在政治路线和战略决策上是完全处于主导地位的;
2)前者对后者在政治路线和战略决策上的主导地位是心悦诚服的。
这其实也就暗示了后者在政治水平和战略眼光方面是远远高于前者的,也就是说毛泽东在政治和战略决策方面上比朱德高得多。
如果没有真正认识到两人在这些方面的数量级上的差别,朱德司令怎么可能对毛泽东政委心悦诚服呢?
引起这个话题的是二次打长沙,其实这件事情已经反映出毛泽东与朱德的政治水平和战略决策水平的区别了。
根据相关资料,对于当时的中央下令二次打长沙,毛泽东和朱德确实都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是,其实两人的理由和作出判断的依据是并不相同的。
朱德主要是依据自己的战场经验和具体的战场情况分析,认为红军实力不足以攻下长沙,而且攻下也很难守住,这基本上是纯粹的军事分析。
毛泽东当然也很清楚这两点,从表面上看,他在会议中也是依据这些军事上的理由来反对打长沙的。
但是,实际上他是站在战略的层面上分析这个问题而得到这个决定的。
他认为,当前的全国革命形势整体上处于低潮,而且将长期处于低潮,在这种情况下,攻占大城市的路线根本就是错误的。
因此,在讨论二次打长沙的军事会议上,毛泽东的反对态度和言辞要比朱德激烈得多。
这一方面是朱德的性格比毛泽东平和,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很清楚这并不是单纯的军事决策,沿着这条错误的路线走下去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当然,毛泽东不能在军事会议上提出政治路线上的理由来反对攻打长沙,正如他在遵义会议上只能集中力量反对错误的军事路线一样。
这说明,毛泽东同时是高明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朱德则基本上是纯粹的军事战略家。
这也就决定了两人即使是在军事战略问题的分析上也是有着明显的高低的,从而也决定了两人之间谁处于主导地位。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