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自由”、“有钱”和“效率”

火烧 2009-05-12 00:00:00 三农关注 1039
文章探讨人民公社时期的自由、金钱与效率问题,分析集体生活对农民的影响,指出其不自由与效率矛盾,同时反思分田后的实际变化与农民现状。

“自由”、“有钱”和“效率”

说到集体和人民公社,有人就说是“不自由”,有人说“没钱花”,更多人说是“没效率”。其实,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分析一下的。

四月末韩德强老师到XX大学做报告时也说过人民公社的缺点之一就是“不自由”。我也曾经经历过十几年人民公社集体生活,我也有类似的感受。但是,这种“不自由”是需要认真分析的。在解放前和土地改革之前,有许多农民是没有自己的土地的。而到了土地改革之后,就都有了“耕者有其田”,这可以说以前那些没有土地的人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了,因为不需要租别人的土地种了。后来集体化,农民也没有失去土地,只是大家进行合作,共同劳动,从“耕者有其田”角度来说,农民还是自由的。而所谓的不自由,指的是农民自己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什么都得听队长会计的安排。或者还经常要做开会学习之类的事情。要说这就是“不自由”,它是的确存在的。因为是集体嘛,它就必须有一定的纪律和约束,你不能在大家都忙的时候去歇息或者去走亲访友去。只要是一个有正常思维和良知的人就必须承认这一点。是不是分田之后农民们就自由了呢?从“农忙”这点来说,在集体时和分田之后,农民都是“不自由”的。因为在农忙的时候,在分田到户之后,那也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在夏收夏种和秋收秋种的时候,谁要是去玩,或者去干别的事情,那也是让人耻笑的。如果说“不自由”是指农民自己不能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或者是想多开垦一些土地,或者是搞一点儿小买卖之类,这也许是存在的。现在是可以了,但你要说农民们既“自由”又“发家”了,也不是实情。是已经出现了一些发达的农民,但没有富起来的仍占绝大多数。与三十多年前相比,农民的粮食是比较多了,也有不少人存了仨瓜俩枣的钱,但那也仅仅是仨瓜俩枣,不够人家富人一桌饭钱。在金钱社会里,在没有多少钱的情况下,谁要是“无知地认为自己是自由的,那他就是白痴”。我不相信那些天南地北地找活干的农民工是自由的。

是不是在集体的时候,农民们就连一点儿闲暇都没有呢?那也不是的。亲戚朋友有什么事情的时候,人们也是会互相帮助和拜访的。年轻媳妇回娘家,小孩子们住姥姥家,或者老母亲住闺女家等也是常有的事情。即使在忙的时候,如果有病什么的,只要请假,那也是会得到许可的。不要一提到集体,就想到把农民捆绑在地里劳动。那时的农民也是有交际的。而要说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那也只是一小部分人通过某种方式发达了,而大多数则是陷入了被压迫被剥削之中。看来,所谓“解放”,也只是一个名称而已。

曾经从一网友的文章中看到,他的父亲说农民缺钱花,所以就不太喜欢集体的方式。要说没有钱,在过去那个年代也是实情。但是,在改开的年代里,农民们就有钱了吗?是有一些了,万儿八千的,也就是顶以前的几百元。如果有孩子上学的,不够孩子一年的学费。要是生病长灾的,连医院都住不起。这就是“有钱”吗?

在集体的时候,孩子们上学读书不需交钱,农村里有合作医疗,也没有让农民们花这钱花那钱的名堂,即使没有多少钱,生活也能凑合着往下过。那时的任务或目标就是种好地多打粮食和其它农产品。只要多打了粮食之类,就能换回多一些的钱。而到了现在,首先,你多打粮食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还有,你即使多收了某种粮食,也不一定能卖出去,也不一定能收回成本。结果,导致了大量的土地撂荒。要说“有钱”,也就是刚分开的时候,农民们的口袋里曾经有过一点儿钱,那也是还没暖热窝就都流走了。现在,也就到了一天挣着一天花的地步,“有钱”是不可能的。

“效率”是一个大问题。今天在上课的时候,因为要探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当讲到“集体”时,那些八O年代末的学生就说集体确实是没有效率。他们的老人给他们讲在干活的时候会抽烟,会磨蹭时间之类的事情。这或许是真正存在的。在我对幼时的记忆中,在我们的长辈们中间也的确出现过磨洋功或弄虚作假的事情。“六亿神州尽舜尧”那只是毛主席的愿望,许多人还没达到那种觉悟。即使是那样,我们也要问一问,那就是集体的错误吗?那不正是人们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思想觉悟的时期吗?那不正是需要党员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吗?难道是应该放弃努力就行吗?打一个比方来说,在家庭里,对于孩子向邪路上发展,难道家长就应该不管不问吗?

在解放后和集体化多年之后,那时的农民中的多数可能并不理解走什么道路。在毛主席共产党把他们组织起来之后,虽然有一些会做一些偷懒磨滑的事情,但他们也并没有自己单干的打算。当年分地,完全是强力推行的。连现在的农民也是这样,他们也不会刻意地去选择什么道路。在今天,如果有一种很强大的外力要求他们集体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耕作,大部分人不会出头反对的;如果让他们把土地集中起来流转给能人,在刚开始的时候许多人也不一定会反对。而最终的后果要看他们的承受能力。如果在集体的方式下,他们能得到较大的实惠和利益更能得到保障,他们就会越来越喜欢集体;反之,如果失去了土地不能活下去了,他们肯定会起来反抗的。这是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确。所以,我认为,要说“成”,则是“成”在那时的党;要说“败”,也是败在那以后的党。

中国的农民是有些随大流的和拖沓,但他们也有巨大的韧劲。农民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一旦认清了谁在祸害他们,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