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同为一片蓝天 共筑生态文明

火烧 2015-08-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纪念活动期间的减排措施,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福祉的关系,强调科学减排与绿色发展,提出制度化、常态化的环保政策对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同为一片蓝天   共筑生态文明

 陈正用

据新京报消息为保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空气质量,北京市、河北省等七省区市政府和环保部共同制定行动方案,决定从828日零时至9424时,统一实施临时强化减排措施,确保期间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比减排。同时,七省区市共计将有12255家燃煤锅炉、工业企业及混凝土搅拌站停产限产。

看到这则消息,我们不禁会想起去年北京的“OPEC蓝”。国家花如此气力保证纪念活动时的空气质量的同时,关于国家“面子”与“里子”取舍的讨论似乎还依稀在人们脑海中萦绕。人们关注这些,其实更多的是想追问国家举办大型活动除了彰显综合国力,是否还有其他意图?举办大型活动的同时,人民可以享受到哪些福祉?

在国家举倾国之力举办盛事之时,我们为国自豪的同时,也不禁去思考经济上的牺牲,去思考这种牺牲是否值得。如果单纯为了彰显实力,这样的大型活动即使意义再大,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若是能够兼顾国家形象与人民福祉,从经济角度考虑国家的长远发展,就会使得活动的意义在实践与生活中无限地扩大。从这一角度看,此次的纪念活动正是落实了习总书记“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的指示。但是,要想证明这一举措不光是为了在纪念活动上展现国家力量,则要看活动过后,“阅兵蓝”能否继续保持下去,或者是让首都北京的空气质量得到巨大的提升和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北方多省区市的空气质量晴雨表,全国人民在享受国家富强带来的巨大荣誉与自豪的同时,也想同在一片蓝天下,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也要将之落实于实践。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更要在实践中摸索出中国经验。西方治理模式不光是因为其有先发展后治理的缺陷,更在于中西方国情的巨大差异,而不能机械为我国借鉴。北京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期间,采取公交日增3300余车次,并可当天预定定制公交车方法来科学减排。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发展速度可以用汽车甚至高铁速度来形容,但是中国的发展水平不能用汽车保有量来衡量。一则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没有形成替代传统汽车之势,二则即便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又能承载多少辆车呢?减排未能成功,恐怕交通拥堵便已经使城市“病情加重”了。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共交通才是更加适合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道路。而七省区市针对12255家燃煤锅炉、工业企业及混凝土搅拌站的临时强化减排、停产、限产等措施也正是国家在以经济调节的方式在倒逼产业调整与升级。国家举办大型活动时,针对这些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强化减排应该制度化、常态化。只有这样,才可能进一步促进相关省份环境与经济相互促进与发展,这些省份才能在资源优势下,科学健康发展。

加强和改善各省区市的环境状况不能止于国家动员。国家在分析环境状况、制定治理方案、采取治理措施的同时,更要注重群众的参与。环境问题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着直接而深切的联系,人民群众对于环境状况的关注也格外迫切。政府发布的环境信息应该接受群众的监督、质询。有条件有能力的专家学者更是要有效监督政府治理环境的成果,而不能只一味质疑与批评政府的治理行为。政府也更是要扩宽渠道,让人民参与其中。堵塞建言之路,只会使得人们增加疑惑,服务型政府的建立,首先就要从察纳雅言开始。

OPEC蓝到即将出现的阅兵蓝,人们渴望着青山绿水的优美生态环境。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正通过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在逐步地完善,地方性立法也正在促进着生态文明的建设。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但是光有好的法律还远远不够,还要加强国民的环保意识教育。还要在财政和社会资源的支持下,去改善、治理已经被破坏的生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单是一句政治口号,也是人们寻求发展的同时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它不仅仅只停留在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口中,也不只印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它正成为全社会追求美好生活环境而共同努力的方向,指引着每个追求美好健康生活的人们去行动起来,改善我们的家园。

                                                                                              (作者单位:武汉学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