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亚洲将更有利于世界和平--亚洲乱源观察
早在小布什任职时期,美国就已经计划高调返回亚洲,只是由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牵制,一时抽不开身。现在,本·拉登已被逮住,美国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出大部分军队,持续十年的反恐战争已告一段落。美国开始返回亚洲,把重点从动荡的西亚挪到繁荣的东亚。美国声称返回的亚洲,其实只是东亚。美国正在以搅局的方式,面对和平崛起的中国。
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泰国参加东盟地区论坛时便高调宣布,美国将“重返亚洲”。但事实上,美国自二战后就从未离开过该地区。美国一直在日本和韩国驻军,还同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国维持着盟友关系,同时与中国的台湾地区保持非正式的军事同盟关系并持续对台军售。
在二战之后,亚洲成为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最为复杂的地区。冷战时期的最大两场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发生在这里。而这两场战争毫无疑问的都与美国有关。美国正在中国周边建立势力范围。这一举动如同19世纪初欧洲强国要在加勒比地区扩张势力。那时,美国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宣言,现在则相信“世界是美国人的世界”,不愿从任何一个地方退缩。
美国重返亚洲
在2011年10月11日出版的《外交政策》双月刊上,希拉里克林顿发表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明确阐述了美国未来十年的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希拉里还表示,美国曾于20世纪在大西洋地区建立合作网,巩固了欧美同盟关系。现在美国则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强化与亚太各国的关系。她称21世纪是“太平洋地区的世纪”,表示“美国希望亚太地区构建强有力且长期存在的安保与经济体制”,并强调这一点“至关重要”。希拉里指出,像所有国家一样,南中国海航行自由、亚洲公海的开放和尊重国际法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在她的口中,南海倒像是美国的领海,而这分明就是入侵。
在2011年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奥巴马不断强调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将留在亚太。他积极倡导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试图就亚太自由贸易区另起炉灶,进而将中国排除在外。
美国官员指出,如果中国能够达到该自由贸易框架的规定便会被欢迎加入。但是,这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更好地保护外国产品在中国的知识产权、限制、改变或者停止国有企业……凡此种种都将中国加入的门槛提得极高。奥巴马还一改昔日的温和态度,对中国的货币和贸易政策发起猛烈抨击。
在澳大利亚,奥巴马大谈强化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除计划澳洲驻军以外,美国政府还宣布向印尼出售 24架加装先进仪器的 F-16战机,以及向文莱出售黑鹰直升机。紧接着,奥巴马又在巴厘岛强调:美国作为太平洋强国、贸易强国、海上强国,航道自由、商贸自由及和平解决南海争议关系到美国的利益,但美方在南海争议上没有预设立场。可以说,美国的每一步棋里都有中国的影子。
只是四年后的2015年7月28到31日,被外界称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最后谈判”的12国部长会议在夏威夷落下帷幕,尽管美方让步之下,谈判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部分条款未能达成一致,各国可能需要在8月底前重启TPP谈判。此前分析认为,由于美国和加拿大即将进入大选,一旦TPP谈判在8月内无法完成,进程将会被搁置至少1-2年时间。日本共同社评论称,美日两国为此番谈判做出了巨大努力,但仍未能推动共识,这显示出美日对其他谈判国的影响力下降。(http://www.guancha.cn/strategy/2015_08_01_329026.shtml)
亚洲区域动荡
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可以说一路高歌猛进, 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在中国周边制造了持续的动荡。并给中国设置了三道关口:第一关是南海主权之争、第二关是中日钓鱼岛之争、第三关就是朝鲜半岛危机。
首先,全面提升和东盟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不仅启动了“美国-东盟首脑峰会”机制,还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军事、政治和伙伴关系。这些关系包括解除对印度尼西亚特种部队的制裁,开始发展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高调支持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2011年8月11号派出航母与越南进行联合海军演习,美越军事关系得到了实质性发展;美国宣布向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出售先进的武器和提供军事技术支持;支持老挝和柬埔寨的湄公河开发计划,支持东盟成员国在湄公河利用上和中国较劲。
尽管东盟国家与中国在部分对美出口产品上存在重叠,但美国绝口不提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只将贸易保护主义对准中国,而对东盟进口产品采取宽松政策。利用2011年3月 26日的“天安”号事件,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突显美国的军事同盟义务以应对诸多地区安全的传统关注。 “天安”号事件无疑成为了2011年美国“重返东亚战略”的重要机遇。而美日在去年 10 月宣布了要在12 月专门就日本的离岛安全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在10 月24 日美日外长会晤中,提出了要在美日之间签署专门就中国问题加强美日军事、情报和经济协调的新协议。奥巴马政府的“重回东亚战略”竭力宣扬美国将会坚定地帮助东亚国家应对和防范所谓的“中国威胁”,强调美国在地区层次上应对“中国崛起”的安全义务。为此,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事务,宣布美国在南中国海有“国家利益”;在黄海军演问题上,坚持要派航母的态度,宣扬美国不会接受由中国来划定美国在东亚的“航行水域”。
在钓鱼岛之争中,美国同时在牵制日本和中国,因为事态激化不符合美国利益。同时,美国还在向东南亚国家抛媚眼,以限制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要求。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穆斯林居人口的多数;越南曾经是美国的敌人,饱经战乱;美国被要求离开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缅甸和美国互相敌视。如果东南亚没有现实的威胁,美国在这里插手的机会不是很多。
宋鲁郑在文章中说: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却不可能成为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自身内部问题、外部挑战也很多。国内看,政治上两党恶斗,经济上增长乏力,社会上种族问题此起彼伏。下一届大选又即将来临,共和党也在等着民主党出错。国际上,俄罗斯的挑战日益升级,双方在乌克兰的博弈远没有终结。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尚能捍卫南海主权,更何况今天崛起的中国,对冲突的意志力和甘愿付出代价的决心都远胜于美国。对中国而言,假如通过这场博弈令美国退让或者最终不了了之,越南、菲律宾等其他国家必然丧失和中国对抗的意志力,南海问题的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中国手中。此前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美国第二天就派军机挑衅,但最后还是以认可告终。
中国应有作为
自从美国高调提出“重返亚洲”以来,华盛顿发现实施这一战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循“军事先行”的旧有冷战思维,美国频频在军事部署上向亚太地区倾斜,以期能够对中国形成战略恫吓。美国防长帕内塔高调宣称,在2020年前将把将美国六成军舰部署在太平洋。与此同时,美国加强了与日本、韩国、澳洲等国在军事上的合作。
然而美国尴尬地发现,这些盟友无法做到全心全意与之合作。美国固然是他们在军事和政治上的依靠,然而他们又都在经济上仰仗中国。中国副外长崔天凯5日在香港强调:“中国是东盟以及日本、韩国、印度、澳洲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本地区许多国家的最大投资来源地。”
因此,许多国家并不愿意为了美国而引起中国不快,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华盛顿的决策层发现,要真正“重返亚洲”,除了军事和政治部署外,必须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经济联系,以制衡并消减中国在经济方面的辐射影响力。
所以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如果亚洲人民团结起来,一定不会让美国人坐收渔翁之利!中国应当通过与东亚国家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建立互信,逐步消除 国家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对于一些领土主权的争执,尽力把纷争对国 家关系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从而应对美国的战略压制。
面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封锁中国东部地区、海域,中国应加强同中亚各国的联系,特别是加强同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在西部地区同中亚几国建立一道屏障防止西方国家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同时,通过外交等途径加强同东南亚各国的交流,防止东盟内部因中美问题而分化。
美国退出亚洲
美国发动伊战结局是4000多美军丧命,接近19万伊拉克人死于非命,美国投入近万亿美元,伊拉克则陷入四分五裂、治安恶化、民不聊生的境地。同样,小布什政府发动阿富汗战争,其结局也颇受诟病。
美国的战略重心调整来,调整去,把重心放到哪里,就会把祸乱带到哪里。当然,美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调整战略,但在此过程中损害别国的核心利益,甚至把中国这样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当做牵制的主要对象,只会给地区带来祸乱。美国的战略重心不应成为乱源。
如果美国退出亚洲:东盟国家区域贸易更加方便,亚洲国家更加团结,日本可能早已向日韩道歉,并加深对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的深刻反省,成为去武装化的一支和平力量。亚洲自由贸易区形成,以人民币为基础的亚洲货币沿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