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张志坤:核武器不是战略“一贴灵”

火烧 2015-08-21 00:00:00 网友时评 1030
文章指出核武器并非战略万能药,强调常规战争仍是主要挑战。中国需依靠常规手段应对威胁,核武器仅用于核反击。能否赢得常规战争决定中国崛起成败。

  核武器不是战略“一贴灵”

  张志坤

 

  最近,中国又一次试射了DF——41洲际弹道导弹,时机耐人寻味。笔者不想议论这一举措在战略上的意义,只想强调一点,即远程核武器固然重要,但如果有谁把它当做战略万能药,那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即使拥有核武器,也要面临诸多常规战争。前苏联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它们都曾在拥有足以毁灭地球几次乃至十几次核武器的条件下,不得不去打那些旷日持久、劳民伤财的常规战,甚至是很低级的常规战。在这些常规战争中,不但庞大而吓人的核武器没排上用场,甚至连现代化的高精尖常规武器都无用武之地。中国也是这样。现如今中国所面对的挑战与威胁,固然有来自霸权国家的核威胁,但更多、更直接的威胁,是各种现代化常规武装力量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才是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军事斗争的主要任务。

  这说明,常规战争仍然是武装斗争的基本形式。当年美苏两大战略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是这样,现在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军事行动也是这样,俄罗斯捍卫自身战略利益的基本手段还是这样。现如今的中国捍卫自身的战略利益,确保发展崛起不被遏制,不被粗暴地打断,所因此进行的武装斗争,基本上依赖于常规手段。不错,中国的确也发展装备了一定数量的核武器,但中国的核武器只能用于核战争,而不能用于常规战争,这是中国早已公开宣告了的既定的核政策,这一点与美俄完全不同。俄罗斯也好,美国也好,他们都宣称必要时随时使用核武器,而中国只能在遭受核袭击之后才能做出反击,这就使得本来就缺乏灵活性的核武器在中国的战略内涵中更加僵化僵硬。说到底,中国的核武器也只能保障中国不被侵略灭亡,而不能用来赢得战场上的胜利。

  能否能赢得常规战争是对中国的巨大考验。核武器问世以来七十年的战略实践证明,并不是只要核武器在手,面对一切武装冲突就都可随心而欲。即使拥有强大而足够多的核武器,打不赢常规战争照样也是不行的。如今俄罗斯只能使用常规手段支援或者参与乌克兰的内战,只能依赖常规手段捍卫自身的战略利益,如果在常规的战斗中失败,俄罗斯无论怎样咬牙切齿地挥舞核大棒,都无济于事。中国也是这样,现如今常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考验远大于核战争的考验,不是有了核武器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能否赢得常规战争的胜利,事关中国崛起之兴衰成败。可以设想,不管在东海还是在南海,或者是朝鲜半岛喜马拉雅山下,中国如果在一场常规战中被击败,结果将十分悲惨。前苏联在阿富汗战场上的失败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然,核战争的威胁对中国依然存在。尽管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曾经严重威胁中国的核打击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被遏制,但霸权的核野心照旧存在,特别是美国在发展完善了TMD和NMD后,霸权主义者又蠢蠢欲动,他们想通过一次强大的核突袭基本铲除中国的核力量,仅有的漏网者能够通过TMD和NMD加以摧毁,也就是说,做到既毁灭中国,自己又避免遭受核打击。为此不惜撕毁既定的限制条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发展坚实可信的核打击力量是完全应该的。

  但是,核武器固然可以保证中国不被侵略灭亡,但并不能现实地应对与化解中国所遭受的安全威胁,在拥有庞大核力量的条件下,中国依然存在被分裂分化的现实危险,前苏联同样是很好的例子。以美国为首的霸权集团拥有强大的常规突击能力,其兵锋所向,直指中国。所以,中国进行战略斗争不能没有远程核武器,要保证足够管用,但是不能迷信核武器,更不能把核武器当做战略上的“一贴灵”、万能药,战略上要充分汲取当年赫鲁晓夫迷信远程核火箭的教训,在拥有核武器的同时,中国还要大力发展多样化现代化的武装,充分运用常规战争的手段,积极准备进行全般、全程、全面的常规武装斗争。简单地说,现代化的核武器是中国所需要的,而用于战场拼杀的刺刀也是中国所需要的,二者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