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精英们的嘴脸及其诡辩术
怎样分析精英们的嘴脸及其诡辩术
自从原始公社解体后,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阶级社会时期,从此阶级对抗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这四个字,阶级斗争是它的唯一发展动力。而人类社会上一切的文化,艺术,宗教,政治无一不是围绕着阶级斗争所产生的衍生物(这里除去部分的自然科学)。所以我们要想正确的分析精英们的作为就必须要承认这一历史规律。
通过阶级的认识,我们知道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立场的不同,就必然要对这一群体有不同的评价。用唯物观的话来说就是阶级决定意识。也就是说你处在哪个阶级上就必然要说什么样的话。当然,这并不指全部,是相对的,但这相对的却是绝对的真理,因为但凡人类社会一用阶级分析法,问题便会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简洁易懂,而不必陷在唯心的诡辩术中去,而这一诡辩术却正是精英们为自己护身的绝好法宝。一般百姓若想破解这一法宝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来戳破这种诡辩术。否则,只能是陷入唯心的诡辩术的泥淖里而被占有优势资源的精英诡辩家们所奴役控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精英并不完全是恶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精英的阶级立场是什么,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核心!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精英是站在底层人民的立场,那毫无疑问,我们是欢迎的,是大大的欢迎,同时这样的精英还具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那就是人民的知识分子。反之则就是“精英”了。每一个进入社会实践的人都要选择好各自的立场,都要维护好各自的阶级立场的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阶级这一生命线是多么的重要。而我们在评精英嘴脸之前是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阶级。
那什么是阶级?列宁的定义是:“阶级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领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而划分的不同的社会集团。其实质是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无偿占有)。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社会划分为阶级,表明了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不同的人群体占有不同的生产资料。举例:现在中国的90%的人民占有30%的生产资料,而10%的“上层社会人士”占有90%的生产资料)。阶级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比如奴隶社会中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在各个阶级社会里,都有两个基本的对抗性的阶级。不同的阶级地位决定着人们不同的政治立场和精神面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立场决定意识)。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必然引起激烈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注:由于定义所说的阶级是一个集团,这个集团并非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现代资本社会中的集团定义,所说的是指有共同利益的联合体,也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有共同利益的人与人之间的联合体,而个人资本家正是出于维护自己的这种经济地位必然的要发生联合)。举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我们就能明白什么是阶级了。比如你与老板(这里抛开身份因为各种因素而发生的互换),你是处在什么地位?老板是处在什么地位?你对社会的占有资源与老板对社会的占有资源,哪一个多?谁更能左右他人的生活?谁更能控制社会?这两种身份在经济利益上是一致的吗?也就是说是平等的吗?由若干个这两种势力的个体的联合并产生出集体利益,进而由于集体利益的不同而衍生出这两种势力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经过总结,具有了各自的逻辑性,系统性,也就上升为理论了。这两种理论在由各自所掌握的宣传机构进行舆论宣传时,那么谁的影响会更大?很显然,掌握着社会资源的那一势力的影响会更大,因为它们会动用各种所控制的资源来让对方接受自己的价值观。而由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所组成的大大小小的共同利益体就会各自联合起来分裂成为对立的两个阶级(注:这里的被压迫阶级非自觉联合,它们在初始阶段处在自在状态下,不同于压迫阶级的自觉联合。而人类的自觉联合非共产主义不能达到),这个阶级就是我们经常在书本上所看到的东西,实际上就是由我们若干个个体的人联合起来的。这一点一定要看到,这是我的这篇文章的核心问题。当然,如果你不同意阶级观点,而是用一些所谓的民主,自由,普世等这些伪命题来分析精英,那自当别论。
那么当这两个阶级走向对抗的时候,各自的阶级维护者必须要为自己的阶级利益作辩护。怎么辩护?那就是在各自的阶级中推选各自的信任人选与对方对峙,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英”了。只不过这种精英有两种称谓,一种是为统治者充当文匪,乏走狗的精英;一种是被称为人民学者的精英。这两种称谓可根据政权是否真正的代表人民而发生变化,这暂且不提。双方的精英通过辩论的形式来为自己的阶级进行辩护,通常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维护利益行动,也就是对立双方在一开始都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来解决矛盾,以避免各自力量的损失。在这种辩护中,双方都希望对方的阵营能够接受自己的主张,以期望获得更多的支持,这也就是我们在网络上看到无论是哪一派力量在对峙时都会声称是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什么呢?因为人民多啊,因为它们都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当然,这里除了蠢的不能再蠢的蠢货是看不到这一点的,而通常这种人以继承优厚家财或依赖父母势力的纨绔子弟居多,他们的可悲就在这里,既无老爹老妈的本事,又无丝毫的政治,经济眼光。很不幸,笔者就遇到过多个这样的人),这些力量看到了只有当人民接受了各自的价值观时人民才会心甘情愿支持它,从而达到巩固本阶级的统治。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哪一派都是共同认定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一点上去理解为什么一些明目张胆的卖国者,汉奸,国贼也敢声称代表人民。那是不是说这种辩护可以起到解决矛盾的作用呢?如果相信的话,那只能说明一些人是相当的幼稚,犯了左派幼稚病。还是没有看到这双方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不可调和,而且这种辩护在双方矛盾尖锐对立的基础上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其最终的结果不过是警醒一部分人或麻痹一部分人而已;最佳结果不过是改良,也就是双方各自妥协,退一步(这是参与辩论精英们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但到目前为止,纵观古今中外,还未看到有通过双方的精英大辩论来达到这种改良目的,而不一无是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来达到目的,或局部,或整体。美国的黑人运动最能说明这一实质)。即使这种目的达到了,但这并不代表矛盾就解决了,这种结果只是在妥协的基础上孕育最终矛盾的大暴发而已,其结果就是“革命”。比如资本世界历次的经济危机,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危害程度是一次比一次深,一次比一次更严重。在早期的危机中,资产阶级的政治精英们通过自己掌握的大量社会资源进行改革,从而缓和了矛盾,发展了经济,维护了本阶级的统治(二战时期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即可说明)。但这种看似经济又重新发展了的,却同时在另一方面又为下一次更严重的危机积累着更多的量(比如本次的金融危机)。而一旦危机积累到统治精英们改良不起作用起,革命则是必须要发生了。那么革命时期的对立双方的精英则必须要带领自己的阵营去取得胜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精英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它是为本阶级服务的。那么代表卖国者,汉奸,国贼或统治阶级的精英们是如何为本阶级诡辩的呢?笔者在同其中某些分子的辩论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对立的双方既然是辩论,那必然是要引用一些对已方有利的理论或史实了,笔者遇到的精英们是如何使用理论的呢?比如,在针对某一论点时,对方总是旁征博引番地引证一些“不知道有没有禁得住推敲的历史”或是引用各种名人的理论,五花八门的都有。给人一种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感觉,气势上觉得很是逼人。这种气势如果是放在底层社会中整天为了生活而劳累奔波的人身上,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我看可能会缴械投降,拜倒麾下,甘愿供其驱使。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上文中说了,由于精英们的优势所在,利用所处的社会地位,利用从本阶级那所掌握的剥削理论,再加上群众的短视和群众缺少的独立分析的能力,天马行空地将各种理论向普通群众压来,这样就在气势上震住了人,让群众不由自主的跟着精英们的思路跑,就会认为精英们是正确的,理智的,英明的,博学的,完全地忘记了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由于平常的生活中的精英们相互吹捧,相互奉承,这样早就在普通群众心中树立起了权威,即精英的价值观权威,而群众在与精英对峙中,由于自身的主观原因,又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这种权威使自己同意精英们的主张。精英就是这样利用权威来推销本阶级的私货(这也是我们必须要跳出权威的重要原因)。这就是典型的以权威来压人,我用网友的话来为这种情况概括:精英们要百姓用富人的眼光(即价值观)来看待自己,自然就会得出自己不是个东西的结论了。比如此次向美国资产阶级的精英代理人奥巴马先生提问的一帮上海脑残学生,就是典型的用富人的价值观来看待同属本阶级的例子。这也就是当初主席一再要求人民要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在了。而普通群众只有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才能够不那么容易的被精英们所忽悠。
二,既然精英们要忽悠群众用富人的眼光来看自己,那又如何来达到这种效果并进而制群众的思想呢?很简单,毒药只有看上去诱人才会有人去吃,精英们自然是要在这种私货上涂抹些好看却吃不着的东西了,比如民主,比如自由,比如美好生活的许愿等,这是精英们最拿手的骗人伎俩。君不见当初的修正者是如何的忽悠工人的,不就是涂上了几百块钱吗?短视的人们便心甘情愿的将自己未来的幸福以至于将自己的政权放在了精英的手中,现在后悔已经晚了。现今的社会现实可以说是历史对短视的人们的严厉的惩罚,以至于用转基因这种可能亡国灭种的手段来惩罚人们。这就是精英最乐意使用且成本最小的欺骗手段。
三,这种欺骗手段不可能一直用下去呀,因为社会现实会告诉群众的真相,亲身体会会告诉自己的呀,这个时候群众就会质问精英们为什么不兑现诺言?为什么以前说的和现在的不一样呀?那精英会怎么样呢?我的体会是,中国的精英就是不要脸,无耻至极,它们就会用上“一”文中所说的用一些天马行空的狗屁理论来忽悠群众,末了会总结性地加上一句,我是为了全体人民呀,而对外又会说我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可惜的是亲身经历了的群众变聪明了,不大容易上当了,这可急坏了精英,因为群众会问呀,既然你代表了我的利益,那请你也到底层社会中生活一下,体会底层人民是如何为生计节衣缩食的,具体一下我们经济上,政治上的权力呀。可另我们失望的是,代表着人民利益的精英是无论如何也不肯屈身到底层社会体验生活,相反还很不屑于底层人民的生活。可偏偏让人奇怪的是这类却最喜欢喊代表人民的利益,岂不怪哉?精英喜欢代表,却一直不理会群众的要求,只好装聋作哑,默不作声,集体失语。但这样不行呀,装下去迟早会穿帮危及特权和经济利益的,怎么办呢?这个时候,精英们又开始新一轮的表演了,顾左右而言它,答非所问,转移话题,指鹿为马,装傻充愣,造谣污蔑,胡言乱语,逻辑混乱,前后矛盾,将其诡辩家的诡辩术发挥的是淋漓尽致,妄想还继续骗下去,可惜的是人们早洞穿其奸,不为所动,以至于网络讨伐文章连篇。搞得精英们是丢人现眼,狼狈不堪。那这样精英们是不是就没招了呢?那太小看精英了,不然怎么能骗了三十年?它们会祭出最后一个法宝,那就是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这是它们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它们会将百姓对社会的不满,对它们的不满转移到国外去,转移到民族爱国主义身上,这一招很毒,利用国人的民族国家观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且也不容易被群众所识破,因为大多的群众并不真正的懂得辩证法,更别说运用了,不懂得国家的根本性质是什么,跟风的比较多。这就需要左派的理论来正确的引导群众的爱国观念才能攻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群众不见得懂为什么说“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是它们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但往往群众自身的行为会充分的说明这句话所包含的意义。比如在西藏的“三月事件”到“三鹿事件”中的群众态度)。否则群众最后的结果只是被人当枪使,获得利益的仍然是统治精英。比如二战时期的各国家统治者与国民的状况对比即可得知。
四,在以上所有手段全部失效后,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精英们很可能会舍去自己的部分利益作出让步,把这部分利益用在社会福利事业上(比如北欧的社会形态),这是聪明的精英们所能承受的最后的底线(愚蠢的蠢货精英除外),因为失去部分利益总比要被赶下去好,而这又可以麻痹群众的反抗意识,一举两得。现实社会证明,精英们正在走这条路。它们可能会成功,但无论如何它们解决不了两个阶级尖锐对立的根本矛盾,解决不了生产关系中的根本矛盾,一旦危机来临,则必然倒台。
所以我们在分析这类社会历史问题时,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定要具有独立的思想能力,要具有纵横向对比与逻辑判断能力。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众多的真假历史中辩认出真伪。而在这些方法中,更为悠关的是一定要用阶级这个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绝对真理来分析解释社会。这个真理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无论你是何立场都否定不了的。立场选好了,一切都要围绕这个立场来,在斗争中求团结,这是唯物论教给我们的社会实践中的方法。
精英理论与精英的一般解释:
通过对社会统治者和杰出人物的研究,说明社会的性质和统治关系的西方政治学、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精英理论认为,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但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被统治者,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社会的精英。其中极少数的政治精英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掌握着重大决策权,他们的政治态度、言行,对政治发展方向和前景产生重要影响,决定着政治的性质。认为必须分析这些政治精英才能揭示政治的本质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