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谈谈《红色摇篮》的硬伤

火烧 2010-02-0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红色摇篮》热播引发争议,观众指出剧中毛泽东形象存在诸多硬伤,如被开除党籍、嘴硬到底、不计前嫌等,不符合历史逻辑。文章批评编剧过度拔高英雄形象,不符合常理,引发观众共鸣。

《红色摇篮》热播CCTV一套,我看了几集认为存在很多硬伤,实在看不下去了。今天闲来,“闷”心聊聊,只当自己解闷,如哪位看官“扪心”后有同感,自成知己。

电视剧中创造的主角硬伤太多,不知编剧处于什么角度,愣给主角起了个很隐喻的名字——“毛泽东”,仿佛大有“恩泽东方”之意。于是,编剧为了夸大主人公的形象,超出人类理解能力地一味拔高,让人看着太不合情理。

一、编剧为了制造波折,制造悬念,愣让毛泽东在苏区一次一次地“挨整”,最后居然还被开除党籍。

这不可能,因为XXX当时几个起落都没有被开除党籍,后来XXX才为党的失业作出卓越贡献,带领中国走向精光大道,实现“我家大门常打开”的对外政策。引优秀儿郎入室,让精英治国有方。“从重从快”地杀了一批地痞流氓,平息动乱,让中国满面春风地走向负于。

当时如果开除XXX的党籍,后果将不堪设想。可电视剧中居然没有影响毛泽东的一点儿“奉献”精神,实属胡扯。

二、毛泽东挨整,挨批时,服从领导,保留意见,坚持原则,居然“嘴硬到底”。

这不可能,一般常人,看大势已去,为了保全自己,可以适当地做些“自我批评”。

据说XXX在挨批时就总是做“自我批评”,以至老毛一再强调“X和刘、林不一样,他敢于做自我批评,说到底,是自己内部的矛盾。对待他,不能和对待刘、林一样。”要不是XXX为了保存党的力量,适时地“自我批评”,恐怕也像“刘、林”一样了。那毛泽东就不怕“顽抗到底,死路一条吗”?他就不能“权宜”一下,从而挽救党吗?

三、毛泽东“被休养”后,居然没有牢骚满腹,居然没有“安度休憩”,一经解除“休养”,立马投入战斗。

这更不可能,当时天下大乱,毛泽东凭着自己的局部感召力,肯定会另立山头,即使不跟“国民党”联手,也会另立山头,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怎么可能“不计前嫌”继续革命呢?

四、一个人革命,把整个家族都带上了,更不可能。因为战场上,子弹是不长眼睛的,他毛泽东也太自信了吧。就连地富反坏、打砸抢激进分子做事,都会和亲人断绝关系,唯恐殃及亲人,就他毛泽东不怕?他也忒狠心了吧!电视剧拔高英雄,也没有这么不合情理胡诌的吧!

纵观一些政党的历史,功劳之大,委屈之大,遵守党纪,顾全大局,还没有一个人呢,怎么编剧愣编出个“毛泽东”呢?汗颜啊!  

另外,整个剧情更不合乎正常人思维,谁不愿和富人拉关系,可毛泽东非和穷苦人做朋友,那他能得到什么呀?帮助富人好处不言自明,帮助穷人除了耶稣神仙,还会有谁呀?编剧不是想塑造个“神”像让亿万人崇拜吧。  

特别是一群泥腿子,居然叫板什么蒋介石正规部队,以卵击石,不自量力,编剧为了增强好看性,增强突变性,也没有这么增加的吧。  

电视剧永远是电视剧,世界上没有的事,他都能编出来,也太难为他们了。这要是真事,我死都不信。  

(后记,本人“拥”拼音打“自”,如有同音错字,敬请网友见“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