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从颜回之死评《孔子》

火烧 2010-02-03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通过颜回之死及孔子相关记载,结合《论语》《史记》《孔子家语》等史料,分析孔子生平与历史事件,驳斥虚构故事,强调史实价值。

1.颜回之死  

哀公十五年  

……石乞、盂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孔子世家  

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  

仲尼弟子列传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论语·先进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孔子家语  

颜回,鲁人,字子渊,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  

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一岁而生伯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 荣 君之贶,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鱼年五十,先孔子卒。  

《孔子家语》的可信度不是非常地高。但根据《论语》和《史记》,再与《孔子家语》印证,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比寓言故事《庄子-盗跖》篇的史实价值高得多。  

根据《论语》、《史记》和《左传》以及《孔子家语》,可以知道孔子在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一年孔子68岁;哀公十三年孔子丧子,孔子70岁;哀公十四年颜回死,孔子71岁,颜回41岁;哀公十五年子路死,孔子72岁;哀公十六年孔子去世。——也就是说,《庄子-盗跖》只是寓言,当历史素材就是胡扯。  

孔子归鲁后,恕我寡闻,没有记载说孔子还出国过。哀公十四年,颜回死的这一年,田常弑君,孔子斋戒三天,发起提案讨伐齐国。《孔子》一片虚构颜回为救书而在黄河的冰水中被淹死,就比较违反史实。故事的立意,则特别令人反感,要知道古人读书跟今人不一样,古人是要把书全部背下来的,丢了本书,重新默写出来不就完了么!  

   

2.南子  

定公十四年  

 卫侯为 夫人南子召宋朝,会于洮。大子蒯聩献盂于齐,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大子羞之,谓戏阳速曰:“従我而朝少君,少君见我,我顾,乃杀之。”速曰:“诺。”乃朝夫人。夫人见大子,大子三顾,速不进。夫人见其色,啼而走,曰:“蒯聩将杀余。”公执其手以登台。大子奔宋,尽逐其党。故公孟彄出奔郑,自郑奔齐。  

卫康叔世家  

三十八年,孔子来,禄之如鲁。后有隙,孔子去。后复来。
三十九年,太子蒯聩与灵公夫人南子有恶,欲杀南子。蒯聩与其徒戏阳遫谋,朝,使杀夫人。戏阳后悔,不果。蒯聩数目之,夫人觉之,惧,呼曰:“太子欲杀我!”灵公怒,太子蒯聩奔宋,已而之晋赵氏。  

论语·雍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礼记》“五十曰艾,服官政。”  

“南子,宋女也。朝,宋公子,旧通于南子,在宋呼之。”  

宋朝是个美男人,他的美色甚至得到了孔子的肯定,快男选美的话估计能得东周列国第一名。  

卫灵公帮老婆南子创造了见旧情人宋朝的条件,卫太子蒯聩从齐国出差回国,路过宋国,宋国的农民招惹卫太子,唱“你们求子的母猪既然得到了满足,为什么还不把我们漂亮的老公猪还回来?”   

卫太子受不了这样的奇耻大辱——但竟然也没有杀宋国的屁民,可见某些人说的“奴隶社会”的奴隶主也不怎么残暴——回来就谋划要杀掉南子,事败后惹火了卫太子他爹卫灵公,卫太子蒯聩只好逃跑到宋国,再到晋国。三年后蒯聩再回来跟他儿子争国位,十五年后终于成功,还把个子路杀了——死人无数的卫乱,货真价实的源头在南子和卫灵公。“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这样的卫国领导,也就难怪《乐记》讲“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子见南子”一出戏,把孔子演成了宋朝!是《孔子》一片中最大的胡扯。  

   

3.孔子的武功  

哀公十一年  

孔文子之将攻大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孔子世家  

孔子遂適卫,主於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於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灵 公 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 方之 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馀,灵 公与 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丑之,去卫,过曹。是岁,鲁定公卒。    

卫灵公闻孔子来,喜,郊迎。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今蒲,卫之所以待晋楚也,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灵公曰:“善。”然不伐蒲。  

他日,灵公问兵陈。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复如陈。夏,卫灵公卒,立孙辄,是为卫出公。  

论语·卫灵公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礼器  

孔子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  

仲尼燕居  

子曰:「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是故,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制;……」  

孔子发起堕三都行动,孔子要不懂“军旅之事”,那事是搞不起来的。  

在孔子第一次到卫国的时候,是卫灵公间接威胁孔子人身安全。  

孔子离开卫国,遇匡之难,孔子用自己的弟子作为人才贿赂,才得以脱身。再返回卫国,则被南子派使者威胁,不得已而见南子,这次卫灵公没有威胁孔子的人身安全,而是以给污君撑门面为丑事,自己不干而离开。  

第三次是蒲难,跟蒲人打个平手,接着定约,蒲人说,你不西去卫国我们就放你,孔子说好。从东门出城,马上去卫国,创造〖要盟也,神不听。〗的高深典故。——以后中国人民要废除WTO和“中外合资”之类的“盟”,引进转基因之类的“约”,可以借鉴。  

这造反的蒲也是卫国的心腹之患,大约像今日的台湾。然而卫灵公不听孔子的见解,不进行统一战争。  

赵简子召孔子而杀窦鸣犊、舜华,孔子不过黄河,而第四次入卫国。这样一个曾经使用下作手段威胁自由职业的游士,好色无耻,把国家统一不当回事的卫灵公,闲问孔子军事,孔子的回答是〖军旅之事,未之学〗。  

孔文子逼迫卫大叔疾,让大叔疾把所娶的宋子朝——南子的旧情人宋朝——的女儿休了,他孔文子好霸占。一来二去结怨了要动干戈,问孔子打仗的办法,孔子也是〖甲兵之事,未之闻〗。  

也就是说,孔子在污君和乱臣前都是未学“军旅之事”。孔子的武功,是“田猎有礼”,“军旅有礼”,就是军事训练紧抓不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好了的军队就是战无不胜的军队;否则,搞不好军事训练,就打不好战术战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丢了,军队就要变色。  

《孔子》一片,交代了孔子是文武双全的“世家”,功劳是大的。  

   

4.评《孔子》  

 韩德强先生写《缺席审判“孔子”,何时方休?》,甚为支持,在“专案组”学术流行多年后,以孔子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孔子,到今日成了要完成的功课,不算悲哀也算得上滑稽。  

 韩德强先生讲【但是,难道不也说明孔子大仁大义:改良还有一线希望,绝不轻言革命。毕竟,革命是千百万人人头落地的事情啊!】——这个是特别支持的,但大约应该把【绝不轻言革命】改为——或理解为——“绝不轻言流血”。某些“很革命”要“枪杆子里出政权”,以为枪杆子就是放枪,若非歹心,就是浅薄了。重庆谈判的时候毛主席是怎么做的?那个时候的蒋介石不坏不需要推翻?  

还是毛主席说得好,95%的人是好的;决战解释得好,95%的官员是好的。——讲历史就是为指导未来,哪个“左派”敢说今日政权跟人民的关系是敌我关系?这样的“左派”跟民运和轮子有什么区别?  

   

笔者反对颜回救书一节和子见南子一节,因而特别支持孔庆东先生讲《孔子》。录于下:  

【我借用毛泽东当年评价《红色娘子军》的话说:“方向是对的,革命是成功的,艺术上也是好的。”第一没有“戏说”,第二没有“图解”。孔子的精神把握得很对,把孔子塑造成一位“失败的伟人”,一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英雄,这正是中华文化跟浅薄的好莱坞文化的根本不同。孔子见南子一场戏,或者干脆不要,如果要的话,现在处理得比较得体,处理为品格的考验、人格的升华。看得出剧组在学术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但也许听了太多专家的意见,反而束缚了创造力。前半部相当感人,后半部就比较粗糙,急于交待故事,而且好多细节都有问题,连字幕上孔子的儿子“孔鲤”都给打成了“孔锂”,没听说我们家“孔二世”还是位化学家呀!专家和后人的意见都要听取,但是任何专家和后人都没有特权指挥一件艺术作品应该如何如何创作,意见有重有轻,但权利是大家平等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