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食盐每斤限价1.30元 加价销售最高罚200万
广东食盐每斤限价1.30元 加价销售最高罚200万

每经记者 李亚蝉 发自广州
远隔重洋的日本海啸后的核爆炸消息飘到中国,神奇地发生了“点盐成宝”的功效。从3月16日开始,北京、山东、浙江、广东、四川、贵州、湖北……在多个省市,普通的食盐突然变得宝贵起来。
商家借谣言非法哄抬盐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3月17日走访广州几个商超和两个食杂批发市场,发现鲜有店面有食盐销售。在广州海印江南粮油食品批发市场和广州瑞宝粮油食杂批发市场,记者走访了多个调味品销售店铺,均被告知已经无盐可卖。海印江南粮油食品批发市场的一个商铺老板告诉记者,其店内本来还剩少量食盐,今早以2元一袋的价格出售,已被抢购一空。据透露,在批发市场,还有商家以3元、5元每袋的价格出售食盐。
在两个批发市场,记者走访的多个店铺,只有一个名为“常和综合店”的店铺内有食盐在售,广州工商部门的人员在现场进行监管。该商铺门前的商品柜上贴着公告写着“精盐1.3元/包 每人限购10包”。短短时间内,四处找不到盐的市民聚集到这家商铺排成了长队,工商部门人员喊:“不用紧张,不会没盐的。” 一位现场监管人员说,为了让市民放心、防止商家抬高价格,工商局3月17日在广州多个市场进行现场监管。然而,在监管人员不在场的所有商铺,均没有食盐销售。瑞宝粮油食杂批发市场的鸿达商行,老板娘不断地被问是否有盐卖。不时有人问:“拿出来卖啊,不要藏着了。” 一名从常和综合店买到10包食盐的女子对陪同的男子说:“你再去买,回头我5元或8元卖出去还有的赚。”
广东的食盐抢购现象已经引起广东多个部门关注。
每斤限价1.30元 加价销售最高罚200万
广东工商局决定启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并于3月17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市场摸底,深入各大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摸清食盐、酱油等商品的购销情况;加强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市场违法经营行为,立即开展市场监督检查,依法严厉查处无照经营、经销假冒伪劣食盐、酱油等商品行为,积极配合物价、盐务等部门查处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经营行为;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及时发现和防控抢购其他商品行为。
针对部分商户擅自涨价的行为,广东物价局称,根据《价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食盐价格属于政府定价。广东省新包装纸塑小包装加碘食盐全省统一零售价格为500克每袋1.30元(含税),经营者不执行政府定价,按国务院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最高可处200万元的罚款,并责令停业整顿。
广东物价局16日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市、县(区)物价部门强化食盐价格监测预警,实行价格情况一日一报、重大情况随时上报制度,密切掌握市场动态。同时,开展全省食盐价格专项检查。目前,广东全省已出动近百个检查组,会同盐务部门,对各类超市、商场、小商店等开展价格巡查与检查,广泛告诫经营者严格执行价格政策法规,严格执行规定价格;从严打击各类散布涨价谣言、囤积居奇、哄抬价格行为。
记者直击中盐配送中心:仓库盐满价格不涨
http://www.nbd.com.cn2011-03-17 15:56:17 来源: 东方网
今天,东方网新闻热线不断接到市民反映称,由于担心日本核辐射,市面上出现哄抢食用盐的情况。东方网记者立即赶赴杨浦区区军工路、浚浦局路上的中盐上海虹杨配送中心看到,8个仓库中储备的食用盐十分充足,均按原价销售。现场维持秩序人员表示,市民没有必要哄抢。
东方网记者在现场看到,军工路、浚浦局路被塞得满满的,几乎无法通行。现场,开车的、骑自行车的、拿手推车的市民、饭店员工等等都赶来购买食用盐。厂区内也被围得水泄不通,现场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想要购买的市民需先到营业部排队付款,领号后,再取货。
现场共24种食用盐品种全部按照原价销售,并没有涨价情况。其中,一款“中盐的绿色精制碘盐”一箱50袋批发售价57.4元,每袋400克。现场工作人员不断强调:“储备盐十分充足,也不会涨价,大家可以有序购买,管够。”
东方网记者了解到,从今天早上,配送中心就出现了排队买盐的现象,人流是平时的十几倍。目前,现场还不断有人涌来,队伍冗长,等候时间也长。工作人员不断做着解释说明,现在没有任何涨价的情况,市民没有无需抢购。
谣言乱市盐价暴涨惊动高层 中国盐业释疑储备很充足
每经网3月17日报道:
一夜之间,浙江省各大超市、便利店里食盐货架空空如也,人们拎着大包小包大量抢购食盐,这种情况在重庆、武汉、成都等内陆城市也有发生,一位网友向中国盐业总公司反映他所在地区的盐价一夜之间涨至50元一袋,这是日本陷入核危机后中国发生的情景,3月16日、17日食盐抢购已成风。
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同时明确告知消费者我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充裕,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希望人们理性消费,合理购买,不信谣、不传谣、不抢购。
与此同时,中国盐业也发布紧急声明,中国的食盐储备非常充足,发生抢购的地区盐业公司都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国家和省级储备,实行24小时紧急配送,提醒消费者碘盐防核辐射、海水被污染没有科学依据。
中国盐业声明:食盐储备非常充足
17日,针对市场盐价暴涨、市民抢购食盐的现象,中国盐业总公司发布紧急声明“中国完全有能力保障食盐供应。各地食盐供应出现紧张,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抢购所致,事实上中国的食盐储备非常充足。目前,发生抢购的地区盐业公司都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国家和省级储备,实行24小时紧急配送,希望消费者不要信谣传谣,不要盲目囤盐抢盐”,“盐价是由国家管制的,国家定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将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处罚。碘盐防核辐射、海水被污染没有科学依据,请大家不要信谣传谣。”,“对于有谣言称某地几年不会生产盐的说法是子虚乌有的,目前盐业公司正在向各超市进行配送,希望大家不要囤盐。我国食盐的生产体制完善,如果消费者理性,一定可以保证正常需求。”
然而,不少人仍有顾虑,担心食盐供应不足,担心未来日本核危机升级后核辐射传至中国,担心中国沿海产盐区遭遇日本核污染,担心自己没有做好提前防护影响健康……对此,中国盐业总公司专门成立应急工作小组通过网络向人们释疑。
对于不少人提出市场什么时候可以恢复正常的询问,中国盐业表示,大约两周,市场将恢复平稳,有人抱怨现在盐如此贵怎么办,中国盐业解释,盐价是由国家管制的,国家定价,如果发现商贩囤积居奇哄抬盐价,市场可向物价部门举报,建议市民家里如果食盐尚够使用不必急着买,因为中国盐业正在向各超市进行配送,市场将很快稳定。
发改委火速行动打击哄抬盐价
17日,各地物价部门接到国家发改委的紧急文件,要求立即行动,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
“近日,部分地方受谣言影响,引发食用盐集中购买现象,一些不法经销商乘机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群众反映强烈。为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维护市场秩序,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立即行动,开展市场价格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多方组织货源,保障食用盐等商品的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稳定价格;加强宣传,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和传言。我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充裕,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购买,不信谣、不传谣、不抢购。”
谣言止于智者
日本大地震全球目光投向那里,随着地震灾情进一步演变,日本核危机步步逼近,恐慌情绪随着危机事件扩大而不断加深、蔓延。3月12日下午,一声轰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上空腾起一片烟雾,氢气爆炸,堆芯加剧融毁。15日,2号反应堆压力锅爆炸,大规模核泄漏发生。14日与16日日,3号反应堆堆芯加剧融毁,两次发生氢气爆炸,国际社会对日本核危机担忧加剧。16日,4号反应堆两次发次起火。目前,5号6号反应堆温度正在上升。那此同时,美国核管理委员会认为4号反应堆废燃料棒储存池的水已经干涸,灾情比日本官方说法严重,而美方建议福岛核电厂附近美侨撤离范围比日方宣布范围广,美、日双方对灾情的评估落差甚大。
随着日本遭遇核辐射人数的上升,人们对于核辐射担忧越来越多,关于目前日本核辐射程度、进展、影响、防护等方面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恐慌情绪在全球蔓延,与此同时,国内有部分公众情绪也变得焦虑,特别是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地方,如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地区。
尽管,中国气象部门、环保部门不断向人们传播最新日本核辐射状况与对国内地区影响,但还是有人担心核辐射来临,并影响自身健康。3月14日至15日,不少社交工具上出现人们互相提示哪里会发生核辐射以及避免外出淋雨等防护提示信息,同时,关于浙江、江苏等地食盐已被核污染的谣言四处流传,紧接着来市场食盐供应奇缺的消息传来,在江苏、浙江等地不少人见面打招呼直接变成“你买盐没有?”
随后的事情就是我们目前经历的,不管超市还是小食品店,人们纷纷奔向这里抢盐,网络上出现有一些罕见新闻图片,超市在橱窗打出大字体广告:本店盐已售完!
事实上,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岳斌在接受公开采访时表示,福岛核泄漏对我国海水并没有影响,这是因为我国沿海的盐场离开福岛的距离较远。而辐射的物质进入了大海后,经过长距离的流动,立刻就会被稀释几万甚至几十万倍,这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江苏食盐90%是井矿盐,10%是海盐,其中井矿盐储存达2500亿吨,还有淮安、徐州、常州产盐基地,全省食盐储量够我们消费几千年,请公众不要盲目抢购”。17日下午,江苏省盐务管理局副局长周明勇表示。
在抢盐的背后,一些人正哼起暴利赚钱经。有人向中国盐业反映,盐价一夜涨至50元。尽管盐价飞涨,但商贩根本不愁销不动,抢购行动已说明一切。目前,国家发改委、各地物价部门以及食盐生产企业——中国盐业一齐站出来,为人们释疑,媒体也做了大量报道向公众就核辐射的方方面面释疑。相信,在得到全面、正确消息后,消费者将对这个问题会明白更多,防护方式更加理性。只是,等到人们全都明白过来后,不法商法的钱已赚到腰包了。
不可不知:
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受到辐射影响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天然辐射的影响,人均每年接受的天然辐射剂量为2.4mSv,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mSv,来自地面γ射线的为0.5mSv,吸入(主要是室内氡)产生的为1.2mSv,食入为0.3mSv。地区差异造成各地区的值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伊朗、印度一些地方高达200mSv,人类的很多活动也都会有辐射,例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mSv/年。戴夜光表每年有0.02mSv;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mSv;每天抽20支烟,每年有0.5-1mSv;一次X光检查0.1mSv等等。这些日常剂量经过长期观察和调查,对人体没有造成危害。
为什么目前不宜服用碘片?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此时应该服用稳定性碘。浙江省的监测结果表明没有受到放射性污染,目前没有必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后会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服用碘片应在政府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什么情况下服用碘片(碘化钾)?多吃些碘盐是不是可以达到和服用碘片一样的效果?
当发生较严重核污染的情况下,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的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但是,碘片也只能阻断放射性碘的吸收,对其他放射性物质是没有作用的。这就是为什么碘片的服用要与其它防护措施(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
碘盐和碘片是不一样的,碘盐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的吃碘盐对身体是有害无益的。
如何进行自我防护?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隐蔽措施?
市民应避免恐慌,及时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掌握正确信息。应急状态下可以采取一些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出门戴口罩、用干或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减少皮肤暴露等。对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应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
有较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应采取隐蔽措施。隐蔽时应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隐蔽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