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私有制的交易收入

火烧 2011-03-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私有制交易收入对中国改革的影响,指出私有制导致腐败和两极分化,对比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竞争,强调劳动者权益受损和社会资源浪费。
    中国的改革过程中,最大的动力源于什么?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交易收入。譬如:在计划经济中由于都是国有企业,而且由于严格的财务管理,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单位贿赂现象的;所以无论工程发包、材料、设备采购等活动,都是在严格的预算后直接分配给施工单位、设备制造企业、材料提供等企业的;在这么个情况下,施工企业完成一个1000万预算的工程,在支付完成本和税收后譬如800万元后,剩余的200万利润就成为企业的净收入,其中很大一部分还要上交国家;这样的成果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好的同志将享受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的称号;劳动者将按照国家政策享受福利、劳保等待遇;如果这种模式变成市场模式之后,一方面将增加社会的交易成本。另外劳动成果则由少数人享受。譬如:为了得到这些项目,施工单位就必须请客送礼乃至行贿。施工的利润全部归老板所有,工人和劳动者除了社会平均水平工资外无法享受利润成果。而富裕者就是工程发包方的腐败者和承接工程的老板。所以资本主义的所谓社会科学成果:“人的成功85%源于人际关系”无非是一种腐败、庸俗交易的总结而言。在它的背后是无数诚实劳动者被剥削压榨的残酷现实;资本主义看着灯红酒绿其实很多都是从事大量幕后交易的行为,人们喝着不想喝的酒,浪费着社会资源,过着不道德的生活。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官权和资本的结合最容易形成腐败。一条道路,领导们各自掌握工程发包权,各自找好自己的私人承包商,一举就可致富。而那些普通的劳动者,除了出力流汗是享受不到利润成果的。所以私有制是中国罪恶的源泉。中国的国有企业如何与腐败的私有企业竞争?只要把私有制的魔鬼放出来,尽管表面看很活跃,但必然形成两极分化。改革开放前,中国哪一个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不是在劳动着,机器在运转,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在忙碌着,工人按月发着工资。两口子普通工人养着3、4个孩子,也能活得像个人的样子;在单位,人与人的关系是互助的,尽管也有人事矛盾,但总体上没有人有权利可随意伤害一个劳动者的尊严和生存权。那时候的普通劳动者都有一股昂扬的精神;改革后的劳动者除了短暂的长工资的良好感觉后,接下来就是下岗。在在几千万乃至上亿劳动者下岗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右派知识分子经济学家是有罪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