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人先穷起来的结论是咋来的?
人民网帖文联播今天转载了一篇来自选举与治理网的文章,名字叫“中国为何要让一部分先富起来”。文章认为,“先有市场效率这块蛋糕,然后又相对平等地分享它”,虽然“这一选择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但比起其他选择来讲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其他选择分别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福利主义。论据为:资本主义不完美;社会主义也不完美;福利主义依然不完美。(详情见链接: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112749136)
在笔者浏览过的文章里面,这一篇是最好的。好在什么地方呢?简洁、明快还爽快。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持异议的人数不少,有普通人,也有大牌的专家学者,争来争去,啰哩啰嗦,归结出来也不过就这点东西——要么不同意“特色”,要么不同意社会主义。囿于种种原因,作者没有明说反对社会主义,但结尾已经表明态度,不能回到过去,过去就是社会主义,所以当属反对社会主义之类。
对于文章作者“没有明说”的苦衷,我是非常理解的,虽然我并不赞成言论压制。都是中国人,有什么话讲出来,大家讨论讨论,谁对听谁的,没什么不好。放弃不争论,开始大讨论,实有必要。
笔者对这篇文章表示认可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它用简明的话语表现出来道理实际上已经完全能够说明“让一部分人先穷起来”的理论关键,至于专家学者为什么要摇头晃脑地说那么多,笔者认为可能主要考虑是与其身份地位相符。
讲完了赞同的内容,再说说不同意见。
首先,把中国近年来的发展过程总结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具有代表性。因为中国有超过十亿的人是先穷起来,而不是先富起来。虽然富与穷相生共存,但看问题要看主要方面,所以称为“让一部分人先穷起来”更合适。
其次,先要效率做蛋糕,稍后再分实现公平,这大概是骗人的。最早践行这一理论的是英国,蛋糕做了三百多年,至今未分;其次是法国、美国,做了二百多年,也未分。我们的老百姓呢,也在拼命做蛋糕,但老百姓分得越来越少。就在前两天,有一对夫妻为了做大蛋糕外出打工,老人在家死了好几天都没人知道。“稍后”要等多长时间?毛主席说得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再次,计划经济有碍效率的说法绝对是根据不足。解放之初,工农获得主人翁地位,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国家。七十年代末,劳动效率有所降低,这笔者承认,但不能用这来证明计划经济有问题,更不能证明公有制是罪魁祸首,就像我们不能用欧美国家今天的动荡来证明这些国家每天都在发生动荡一样。当时效率低下,很大程度是由按劳分配政策没有贯彻好导致,同时也与长期剥削阶级社会自私自利思想影响没有彻底清除有关。用市场化刺激私欲,必然会放大人的自私性,效果如何,请睁开眼睛看事实。
最后,文章虽然简洁明快,但并不符合逻辑。第一、二、三种办法不好,就得出第四种办法最好,这种逻辑方式必然犯错误。举个例子,割你耳朵不行,剜你眼睛也不行,剁你的脚还不行,那么只好砍你的头。这样的逻辑公式能否推出正确的结论?显然不能。
笔者认为,中国最好的模式首先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分配方面,应当绝对限制两极分化,可以用较小的利益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但一定要有严格限制,否则转型必然转上绝路。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