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需要批判:关于清荷《评价12》的思考
革命需要批判:关于清荷《评价12》的思考
jch_wy
清荷发表《评价12》之后,我写了个简短的评论,大意是首先对清荷的基本立场作了肯定,并对清荷能够进行理性思考感到欣慰;其次在肯定《评价12》存在闪光点的前提下指出其中也存在谬误,并认为这是因清荷阅历不足所造成,希望同志们多给予支持和帮助,但我没有具体进行分析,即并未指出谬误之处及理由,原因有二:一是三言两语很难把问题讲清楚,而近来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做详细分析;二是本人坚信随着大家的讨论和清荷的不断研究,清荷能够自己纠正自己的不足。
今天,当我阅读了清荷发表的关于《评价12》以及对txlr网友的回复之后,感觉作为一个老同志,有必要多说几句话,摆出几点看法供大家讨论:
一、彻底的马列主义者必须坚持马列主义的唯物史观
坚持马列主义的唯物史观,就是要用辩证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对于文化大革命这样史无前例的大事件的评价更应如此。既要看到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作用和对未来产生的深远影响,又要看到在进行这场伟大革命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尤其在这场革命进行后仅仅十来年的时间内,资本主义却在全面的复辟,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无产阶级革命者更应进行理性的思考,一味的对文革作全面的肯定既不符合马列主义唯物史观,也不利于无产阶级在今天和未来对资本主义的战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对《评价12》表示基本肯定,对清荷的努力和立场表示欣慰和支持。因此,希望同志们要注意保护青年朋友的积极性,即使观点相反,也不要动不动就戴帽子、打棍子。这种行为说明我们作为无产阶级的一份子,还很不成熟,只能乱了自己的阵脚。
二、如何判断判断文化大革命有没有失败
如果我们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分析,不难发现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既有近期目的,又有长远目的。从文化大革命的深远历史意义来看,文化大革命远没有结束,她正在进行之中,当然不能有“失败”之说。而且我坚信:文化大革命一定会继续进行下去,直至最终胜利。但是,如果仅从1966-1976这一阶段及其近期目的来说,由于文革并未达到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个直接的近期目的,可以认为是阶段性失败,如同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至第五次反围剿为止这一阶段的结果,不能说是胜利的结果,只能说是以失败而告一段落。问题在于:一个阶段的革命失败了,是不是就意味着革命最终就失败了?当然不能这样认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及其政党能否及时发现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教训,纠正错误的路线。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个阶段性的失败就成了成功之母。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我对清荷的思考持坚定支持态度,并认为其分析失败的原因当中存在闪光之点。
三、坚持马列主义唯物史观,就要对文革发生的时代背景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这就必须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阶级分析,其难度是难以估量的
对于文化大革命这样极其复杂的现象,只有深刻认识其发生的时代背景,才能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总结。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运用阶级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分析。问题在于:首先,该事件的时代背景不仅仅包括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还包括几千年形成的封建文化对我国社会各领域所生产的深远影响。其次,该事件作为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已经过去了30来年,即使是像我这样的50后,由于当时还很年轻,当时的思想还很不成熟,这就决定了像我这样的过来人,就一个个体来说,也只能了解文革的一部分,掌握局部的信息,并且对所掌握的这些局部的信息,当时也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深刻的认识。而像清荷这样的80后,完全没有实际经历,要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而且是理性的理论性评判,其难度可想而知。但这并不等于说80后、90后不能去做这件事。恰恰相反,得赶紧去做。如果等我们这些过来人全去见了马克思和主席后再去研究,其难度就会成几何级数增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对清荷的所作所为感到欣慰,对其勇气由衷敬佩!但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对其不足给予充分理解和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才是真正的支持。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我认为《评价12》存在缺陷和不足。不过,清荷最近发表的关于《评价12》以及对txlr网友的回复使这种缺陷和不足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弥补,令我甚为欣慰。看来我所认为的《评价12》中的缺陷和不足大部分源于《评价12》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当或论述过于粗略。可以认为,清荷的这个回复又经历了一次认真的思考,进步不小,是对《评价12》的一次较好的修正和完善。但我仍然要指出: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还需要进行修正和完善。
四、一个建议:我们的阵营应该叫“无产阶级革命派”
我从不使用“左派”这个称谓。唯物辩证法中有一个哲学范畴叫做“度”,把握好“度”,是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制定正确策略的前提。比如,在井冈山革命时期,由于无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这就决定了必须采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如果不顾实际情况扩大打击面,革命根据地就难以建立,建立了也难以生存下去;如果不顾实际可能,死打硬拼,武装夺取大城市,就只能是鸡蛋碰石头。这样做就是“左倾机会主义”。但如果因为革命的力量很小就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与反革命势力进行妥协,就是“右倾机会主义”。这两种错误路线从哲学上讲都是没有把握好“度”,其结果肯定都会对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危害。但不以无产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和未来,这两种错误路线都会在革命队伍中存在。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能够及时纠正“左”的和“右”的机会主义路线,什么时候革命就能得到顺利发展。否则,革命就会遭受挫折甚至是阶段性失败。文革之所以出现阶段性失败,原因固然很多,但个人认为最主要的是文革中出现了严重的“形左实右”,其结果就是搞乱了人民的思想和视线,使革命严重偏离了基本目标。而是谁在大搞“形左实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何才能尽可能避免这种事情再度发生,正是我们反思文革的基本思路和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把我们的阵营称之为“左派”不合适。理由有二:“左派”这个词语,容易使人与“左倾机会主义”混淆,更何况右派和反革命集团常常将之混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制造混乱,清醒的懂得掌握策略的革命者应该尽量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其次,“左”是相对于“右”而言的,而我们斗争的对象不仅仅是“右派”,更重要的是反动的资产阶级,既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五、有批判才有进步:革命需要批判
无论我的观点对与错,有一点我坚信不疑:批判的革命。既革命本身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批判。没有批判的革命,革命就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道路。今天我之所以毅然放下手头紧要的工作写这个东西,直接目的就是批判:既要批判txlr网友用过于激烈的情绪和语言对待我们的同志,更要批判清荷在对待txlr网友的评论上所表现出来的气愤。这都是不够理性、不够成熟的表现,于我们共同的伟大的事业不利。批判txlr网友的理由我想人所共知,但批评清荷似乎是苛刻。其实不然,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认识到批判的重要性,不管这种批评是柔和的还是尖锐的,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有了批评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加正确的认识,才能使自己进步得更快。清荷对txlr网友的回复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进步,我相信因《评价12》对清荷产生不同看法的同志们在看过她的回复之后会改变对清荷的看法,这不正是因为txlr网友的批判而使清荷得到更大的进步吗?总之,正确的批判固然能使受批判者进步,即使是错误的批判,同样能使受批判者进步,关键是受批判者对待批判的态度,故清荷的“气愤”不得不让我对清荷进行再批判。但我写这个东西不仅仅只是对二位的批判,从根本上来说,是希望我们的同志能够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首先要自觉地拿起批判的武器对自己进行批判,使无产阶级尽快成熟起来,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尽快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正确的策略,后才能够对反动资产阶级发起有力的斗争。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个人的学识有限,学术能力不足,加之时间仓促,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故我所提出的各种观点不一定正确,这决非不自信,而是希望同志们要毫不留情的拿起批判的武器对我的言论进行批判,以帮助我和你们自己不断进步!
三要三不要 于2010.2.6日2点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