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上帝没有把我们分颜色,但上帝把我们分了阶级

火烧 2009-05-02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通过分析《无畏上将高尔察克》电影,探讨上帝分阶级不分颜色的隐喻,揭示美国电影对俄罗斯历史人物的意识形态塑造,以及白军与布尔什维克的对立形象。

上帝没有把我们分颜色,但上帝把我们分了阶级

作者:我心悠悠

最近看了一部大片《无畏上将高尔察克》,有点意思!被列宁称为“反革命头颅”的白军悍将高尔察克,美国人没有忘记他。20世纪福克斯公司投资为他拍了一部战争、爱情、传奇大片。几位俄罗斯演员的演技不错,场面、特技都属上品。意识形态吗?看之前就有心理准备的,美国人拍的,肯定是资产阶级、末路王朝的高大全英雄。

影片中,高尔察克以另一种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勇敢无畏,有胆有识,是一个坚定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而且还是一个多情的恋人。俄国上层社会高贵、整洁、优雅、充满正气;而布尔什维克们粗俗、凶残、丝毫没有爱国之心。影片中随处可见布尔什维克们处决军官的残忍场面,而白发苍苍的白军士兵忠心耿耿,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如果没有读过10月革命前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资料,没有读过高尔察克的白军如何布尔什维克们进行屠杀的,对你一定会想,这些人为什么要革命呢?这个导演戴的有色眼镜颜色不是普通的深。

毛泽东说:文艺要为政治服务。现在贯彻到底的,我看到是美国人。

在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极端膨胀的今天,连邓尼金都已被俄罗斯政府追认为爱国将领,遗骨迁葬彼得堡,给高尔察克翻案,自然也是意料中事。

先看看此君的生平,查了一下百度:

拂去历史的尘埃,海军上将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其实是一位天才的学者、勇敢的战士和拙劣的政治家。

在海上,高尔察克总感到比在陆地上来得更为自信。这对于一位草原上的波洛伏齐人和山地里的塞尔维亚人的后裔来说,是颇为奇怪的事。他的先祖接受了伊斯兰教,取土耳其语的“高尔察克”为自己的新姓氏。他的一位称为伊利亚斯—帕沙·高尔察克的先辈,曾勇敢地对俄罗斯人作战,但后来在乌克兰的霍京成为俘虏。此 后,他的子嗣便效忠新的祖国,为保卫俄罗斯而英勇战斗了。高尔察克打小便对军旅生涯情有独钟,并为此而不懈地准备着。他每天早起做体操,洗冷水浴,以增强体魄。他津津有味地阅读那些战功赫赫的军事统帅们的传记故事。1888年,他13岁时便考入圣彼得堡海军学校,投笔从戎了。

19岁那年,高尔察克以第二名的成绩从海军学校毕业。他原本可以获得第一名的,但他拒绝接受,因为他认为同班的菲利波夫同学比他更优秀,理应荣获这个桂冠。他从不沽名钓誉。他一生中曾做出过许多这种骑士般的举动,尽管有时不免遭到同事的揶揄和讥讽。他也从不敛财谋私。

那时,各国科学家对于人迹未至的北极地带发生了极大兴趣,纷纷组织探险队前去考察。高尔察克也渴望能实现这一夙愿。1899年底,他收到俄国著名极地考察 家托尔男爵的邀请书。高尔察克暂时调入彼得堡皇家科学院,作为水文学家参加即将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桑尼科夫之地”的探险队。

考察队在北极地带度过了整整两年的时光。俄国探险队头次考察了如此辽阔的一片极地,地图上增添了好些新的岛屿,其中一个位于喀拉海的岛屿就是以高尔察克的名字命名的(由于苏联当局的疏忽,该岛直到1937年才改名为“拉斯托尔古耶夫岛”,以纪念这支考察队中一位驾驶雪撬的工人)。高尔察克用“索菲娅·奥米罗娃”来命名本尼特岛的一个海角,以纪念自己的未婚妻。

索菲娅万里迢迢从彼得堡赶到远东北方的亚纳河口来迎接未婚夫。婚礼就在东西伯利亚城市伊尔库茨克举行,婚后夫妻便劳燕分飞了———索菲娅返回首都彼得堡,高尔察克则径直奔赴硝烟弥漫的日俄战争战场。

索菲娅一直抱怨丈夫不关心她,不能使家庭过上富足的生活。十月革命后他们终于彻底分手了。索菲娅去了巴黎。他们的三个子女中只有一个儿子活了下来,他就是著名历史学家罗斯季斯拉夫·高尔察克。

高尔察克原本可以成就为名前途无量的科学家,但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人血与火的人生。在旅顺口保卫战中他指挥一个炮垒,但那时他因风湿病发作而卧床不起,要塞失陷后他跟着当了俘虏。一年后他才在国际红十字会的协助下,经由美国返回祖国。

高尔察克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并且被任命为海军参谋部的参谋。他制订出了一个建造舰艇的宏伟计划,他论证说,“10年之内必然会有一场对德国的战争。”他未能说服他们,计划被否决了。高尔察克递上辞呈,再次回到北极去了。他是一位公认的优秀极地考察家。1906年,高尔察克的学术著作《喀拉海和西伯利亚海的 积冰》一书荣获俄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最高奖赏———大君士坦丁金质奖章。1910年,他随“瓦伊加奇岛”号破冰船在远东海区航行,绘制地图和航海图志。后 来,人们正是根据这些航海图志去开辟北冰洋航道的。

笼罩在俄罗斯和欧洲上空的战争阴疆越来越浓密了。高尔察克被派往波罗的海舰队加强战备。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他极为振奋,似乎已经看 到俄国的三色旗在柏林和君士坦丁堡的上空猎猎飘扬了。然而,战争的进程却使他颇为失望,许多将帅表现得十分平庸。高尔察克极具指挥才能,他在里加城下给德国海军陆战队以迎头痛击,因而不久后被擢升为海军将官。

高尔察克尤其擅长布雷,他成了俄国海军水雷战大师。他的舰只曾经炸沉数十艘德军舰艇。1916年,高尔察克晋升为海军中将并出任黑海舰队司令。他在黑海也 是战功卓著———在君士坦丁堡击沉了多艘德国军舰并将黑海的制海权牢牢地掌握在俄军的手上。1917年2月,高尔察克是第一位宣誓效忠临时政府的海军上 将。他说:“我不是为这种或那种形式的政府,而是为被我视为高于一切的祖国服务。”

他期望新政府能在国内建立起秩序。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让他大失所望,临时政府发出的第一个命令竟是允许士兵不服从长官。1917年6月17日,塞瓦斯托波尔的水兵、士兵和工人代表会议通过决议,解除高尔察克黑海舰队司令的职务。地方苏维埃的代表来到海军上将跟前,命令他交出武器。“这武器不是你们给我的,”他一字一顿地说,“也不能由你们夺走。”接着,他便把镀金的格奥尔基佩剑(旅顺口保卫战的奖赏品)扔进了海里。他们没敢逮捕高尔察克,因为他在水兵中深孚众望。于是他们派他到美国去进行所谓的军事考察。

高尔察克在美国待了两个月,在他途经日本返国时,得悉了布尔什维克举行十月革命及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的消息。他不能忍受这一切。他把自己视为被推翻的合法政府的代表,认为有必要与布尔什维克进行斗争。

1918年在乌拉尔地区的乌法成立了内阁执政,即俄国的临时政府。后来,内阁执政迁移到了西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高尔察克被任命为军事部长。在鄂木斯克见到的一切令他感到不悦。内阁执政的成员整天陷入关于俄国未来政体的无休止的辩论之中。军队是一些缺乏训练的散兵游勇组成的乌合之众。军官们纷纷建议把全部权力交给高尔察克。1918年11月18日,高尔察克海军上将真的被宣布为俄国最高执政官。

高尔察克怀着一种神圣的信念,认为自己当这个最高执政是在为俄罗斯和全体人民的利益服务。在短短的时间里,高尔察克就组建起一支15万人的军队并在1919年春天展开了由东向西的全面进攻。军队已经进抵接近伏尔加河一线的地域了。就在此时,发生了件高尔察克及其西方盟友未曾逆料到的事:在别拉亚河上,堪称高尔察克精锐之师的几个军官团被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缺乏给养、装备极差的红军部队歼灭了。从此,白军便一蹶不振,节节败退。

最高执政官的角色成了这位理想主义者和无可挑剔的军官不堪承受的政治重负,同时也成了他个人的历史悲剧。1919年10月,高尔察克的部队又在托博尔斯克被打败了。于是,大撤退开始了。最后一个离开鄂木斯克的是高尔察克,他要把白卫军从喀山的国库弄来的黄金储备随车带到东边去。他们边打边撤,最后终于到达了远东。高尔察克本来也可以到那里去,但这时他已经成为英国人、法国人以及捷克将军R·盖达及哥萨克头领 谢苗诺夫等人的障碍了。他们都想占有那列装有黄金的列车,谁也不顾这位最高执政官的死活了。

12月,高尔察克的列车被扣留在下乌丁斯克(如今的乌兰乌德)。12月19日,新的俄国临时首都伊尔库茨克爆发了起义,政权转移到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组织“政治中心”的手上。法国将军和捷克军团出卖了高尔察克,以换取他们安全离开俄国的保证。

1920年1月,最高执政官被捕。从莫斯科“契卡”(肃反委员会)来的人对他们进行了两周的审讯。最后莫斯科来了电报指示:“秘密处决。”2月7日清晨, 红军战士把高尔察克和佩佩利亚耶夫带到安加拉河的一个冰窟前。行刑人员建议给高尔察克蒙上眼晴,他拒绝了,但请求满足他最后一个愿望———让他抽根香烟。烟卷刚刚烧完,枪声就响了。随后尸体被抛入冰窟,这位北极考察家、海军上将便去作他的最后一次冰雪之旅了。

事实上,布列斯特和约对高尔察克的刺激很大,布列斯特和约在1918年3月3日让俄罗斯失去了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包括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高尔察克上将参加临时政府是因为他途经日本返国时,得悉了布尔什维克举行十月革命及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的消息。他不能忍受这一切。他把自己视为被推翻的合法政府的代表,认为有必要与布尔什维克进行斗争。这个问题说明高尔察克确实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高尔察克的悲剧有点像中国的白崇禧。高尔察克的个人品格没有问题,算的的上勇敢无畏,有胆有识,出色的职业军人。先为了民族、国家而战,最后为自己的阶级战斗到底,也算死得其所。

影片中最让人感慨地是一个埋尸的镜头,东正教的牧师为战死的红白两军的遗体做完弥撒,两个埋尸人的对话:“我们把红军和白军的尸体埋在一起?”“上帝没有把我们分成两种颜色。”

是啊!上帝没有把我们分颜色,但上帝把我们分了阶级。人类只要还存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两极分化严重的阶级,阶级斗争就不可避免。西班牙内战、俄国内战、中国内战的悲剧还将反复上演,高尔察克的悲剧也将反复上演。

中国资改派一直鼓吹阶级妥协,否认暴力革命的合法性,进而否认中国革命的合法性。听到阶级斗争四个字,立即把“极左”的帽子扣上来,同时拼命鼓吹会导致两极分化的政策。殊不知,阶级斗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惨重的阶级压迫必然带来疯狂的阶级报复。

我看中国资改派也因该好好看看这部影片,最起码高尔察克还坦然面对了死亡,以后面临阶级报复的时候不要尿裤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