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富带后富”的经济学思考
“先富带后富”的经济学思考
在“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光辉思想指引下,经过三十年的诸如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解散人民公社、,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承包经营、减员增效、砸“三铁”、股份制、国退民进、“零转让”、高管收购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终于让10%的人掌握了全国70%以上的财富,首先富了起来,而且越来越富。
可是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只见搜刮,未闻相带。何以至此?或以“仇富”,或以“不善待企业家”。果如斯言?
翻开经济学基本原理,才如梦方醒:
经济学的三个假定、三个原理
在现代经济学里,真正基本的、管用的理论,按照王东京(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的说法就是三个假定、三个原理。
三个假定是:经济人假定、资源稀缺假定、保护个人产权假定。
三个原理是:利润最大化原理、供求原理、等价交换原理。
这六条看似简单,却被称作是经济学的精髓。有人断言:普通人和经济大师的区别,就在于会不会运用这些假定和原理、熟练程度如何、推断功力怎样。经济生活千变万化,经济理论却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了它,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就有了看家本领。200年来,经反复检验,它颠扑不破。
经济人假定,认为人是理性的,也是自私的。恰如中国的一句老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古来如此。人是理性利己的,人如果不自私,就不会有劳动积极性,政府也无法通过政策调节经济。经济学教人们利用人的理性和自私提高经济效率,使其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2007年5月,中国股市牛气冲天,银行储蓄纷纷转入股市,央行再度加息。如果人不自私何以涌入股市?反过来,加息也达不到调控目的。
资源稀缺假定,认为每一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因为资源稀缺,市场经济才强调合理配置资源。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谁占有的多谁就富有,谁占有的少谁就贫穷。
保护个人产权假定,即对个人产权予以保护。其缘起是基于效率的考虑。如果你的财产得不到法律保护,我可以随便拿,那你便不会努力工作,更不会积累财富,吃光、喝光、造光之后,需要时再到别人家里去拿好了。若人人如此,谁会积累财富?谁敢扩大再生产?经济如何发展?社会怎么进步?
在三个假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就有了三个原理:
利益最大化原理。既然人是自私的,就必然会千方百计谋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正如老百姓所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资本主义生产为什么会过剩,马克思认为是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压低工人工资。一方面,资本家竭尽所能地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越来越富;另一方面,工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日益缩小,越来越穷。所以产品积压,买不出去,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我们现在为什么也出现了需求不足?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企业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生产规模也要不断扩大,也必然要千方百计减少劳动者工资,挖空心思压低各项社会保障标准。以至于建筑工人买不起住房,裁缝买不起衣裳。正所谓“织席的睡土炕,木匠家里没有床”。加上学校、医院也争先恐后加入经济人行列,于是广大的普通百姓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何来内需?
供求原理。它是由经济人假定和资源稀缺假定推出的。既然资源有限,人们又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就有供求问题。物以稀为贵,当某种资源一定时,需求越大,价格越高;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就会下降。目前全国各地猪肉价格不断上涨,就是生猪供应短缺所至。何以短缺?是2005年出现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农民纷纷宰杀母猪所至,他们实在赔不起了!这就是所谓的价值规律。
等价交换原理。基于社会分工和产权保护,就导致了等价交换。你产粮食我织布,我要吃饭、你需穿衣。有产权保护,不能偷、不能抢,唯一的办法就是交换。而且交换还要等价。你我都觉得合适,成交!如果一方觉得吃亏,就交换不成。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等价不是指价格相等,而是使用价值相等,即它的有用性相等。
有了假定和原理,还需要三个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均衡分析法、帕累托标准。鉴于“方法”离本文主题较远,不必多言。
如果经济学基本原理所言是真,假定和原理颠扑不破,那么“先富带后富”岂不是献给后富者的一张画饼?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