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让西藏工作不再“见外”
笔者曾分两个阶段(1980-1991、2009-2014)在西藏先后工作达16年之久,也认真思考过西藏工作方针这些国家大事。值此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之际,读到习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感觉新中国乃至整个祖国的西藏工作,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而新旧境界的标志性区分,就是从过去的“援藏”推进为现在的“建藏”。这体现在今天各大主流媒体的如下报道里:
“长期建藏”同样引人注目,从“援”到“建”,一字之别,精气神和新境界全出。要长期建藏,就离不开人,离不开精神。会上,习近平说,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人民网《习近平与西藏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在笔者看来,就整个国家层面而言,过去的“援”较之现在的“建”,很直观的说法就是有些“见外”,有些一家人在说两家话的味道。西藏和平解放之中和以后的近三十年里,许多汉族干部职工以藏为家,和藏族同胞一起建设边陲,铸就辉煌的“老西藏精神”,他们自己和藏族同胞从没有见外的感觉。笔者1980年8月自愿申请进藏教书,一进西藏就深深感受到浓厚的一家亲氛围,除了生活条件差一些以外,根本没有感受到人际关系上和家乡有什么重大区别。即便是在文革初期派性武斗背景下,笔者的岳父(公安干警)也得到藏族农民保护。许多汉族干部职工除了一年半3个月三年6个月的休假之外,也没怎么想完全离开西藏,因为大家已经把西藏作为第二故乡,心也扎下了根。但这种心理和局面随着某位不切实际夸夸其谈的领导去西藏一趟就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位领导居然说什么汉族干部职工是“赖在西藏,没做什么贡献”(大意),从而挑拨起本来没有的民族隔阂甚至矛盾。特别是把那些当年压迫农奴的叛乱骨干从监狱里直接安排成领导干部,更让广大翻身农奴叹息“干革命不如反革命”……这些方针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尽管如此,藏族同胞特别是广大翻身农奴及其后代,对于社会主义祖国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笔者从藏族学生那里听到了许多朴实动人的故事。一位翻身农奴老支书在收音机里听到“毛泽东犯了严重错误”,愤怒地砸了收音机,验证了小平同志当初关于毛主席评价写过分了老百姓“通不过”的英明预见;有位牧民老大爷在牧场里拾到一张花花绿绿的洋文纸,以为是外国特务的文件要搞破坏,冒着严寒驱马一天一夜交到县公安局,结果是罐头包装纸……在西藏最偏僻的山村,群众家里供奉的依然是毛主席像。在重回西藏工作的前几年中,即便是有群众要上访,他们的最终目的地始终是北京而不是境外的什么地方,充分表明藏族同胞并未和内地有什么见外的意思。曾几何时,反而是我们一些莫名其妙的做法,让西藏“被见外”。比如西藏和平解放逢十周年大庆,我们共有的“家”用的提法居然不是“庆祝”、“庆贺”而是“祝贺”;再比如“百万农奴解放”本应是整个祖国大家庭的共同喜庆(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十周年,西藏和平解放也已经8年),但“纪念日”的规格仅限于自治区而未及于全国……都是让人感到比较“见外”的情形。就与西藏自治区平行的其他省区市而言,“援建”的说法没有问题,但把“援”字放到整个祖国大家庭层面,就明显不妥。把作为祖国一部分的西藏边陲建设好,本来就是整个祖国大家庭共同的神圣职责,一家人怎么能说两家话!
此次中央西藏工作会议的6条方针,放在第一的“依法治藏”就非常到位地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总方略在西藏贯彻落实的毫不见外的新精神,其他各项也都是切合西藏具体实际的正确方略,也切合广大西藏干部群众的所盼所想,笔者坚信,当祖国大家庭的所有成员都不再出现“见外”的情况之时,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临近和更加巩固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