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浙江东阳81岁的叶阿山:我曾经参与建造毛主席纪念堂

火烧 2010-02-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浙江东阳81岁叶阿山曾参与毛主席纪念堂建造,担任石匠组长,回忆当年施工细节与荣誉。文章讲述其从放牛娃到省劳模的奋斗历程,展现其对毛主席的敬仰与国家建设的贡献。
我曾经参与建造毛主席纪念堂,
来源: 金华日报   2010-01-01     周末
  上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16周年的日子。这一天,在东阳市横店镇牛背弄村,81岁的叶阿山老人显得格外激动,因为当年,叶阿山曾经到北京参与建造了毛主席纪念堂。
  昨天上午,在接到东阳热心读者打给本报“浙中周末新闻热线(13957920264义乌
东阳)”的报料电话后,记者立即驱车来到牛背弄村采访。叶阿山的家在村尾,全家10口人住在相连的3幢楼房里,房前是一个天井,房后是一个大花园,种着铁树等许多盆景和花草,一看就知道这里住着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
  毛主席纪念堂南面石头是我打的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1976年11月24日举行奠基仪式,1977年5月落成。纪念堂占地5.7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主体呈正方形,外有44根福建黄色花岗岩建筑的明柱,柱间装有广州石湾花饰陶板,通体青岛花岗岩贴面。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檐间镶葵花浮雕。基座有两层平台,台帮全部用四川大渡河旁的枣红色花岗岩砌成,四周环以房山汉白玉万年青花饰栏杆。
  “当时,我正在杭州的浙建一公司工作,我是公司里面的一个组长,主要做的是石匠活。毛主席纪念堂主要由我们公司承建。我们去的时候,混凝土部分已经基本浇筑好了。”说起当年参与建造毛主席纪念堂的经历,老人很开心,泡上茶,回忆就慢慢展开了。“我负责的是纪念堂南面的工程,它那里雕刻的石头很厚实,我们每天要做两层石头,有时候要加班到晚上12点。一起雕刻的还有一批北京的能工巧匠。”
  据叶阿山说,当时,在浙建一公司里有一支特别的施工队伍,主要负责为中央政府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像中央领导在浙江的疗养院等等,公司都是由这支施工队伍负责做的。叶阿山是其中打石头小组的组长,也正因为有这层原因,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叶阿山成为建设毛主席纪念堂的一员。
  “我们公司去了53个人,一个领导,两个技术工,负责管理施工,我们下班后,技术工就要负责把我们打好的两层石头按设计要求的大小、位置做好安排,第二天早上,我们上班后再接着做。”叶阿山说,“我们小组有9个人,参加纪念堂建设的浙江一建总指挥也是我们小组里的,还有一位是全国劳模。修建纪念堂的时候,管理和安保工作非常严格,有许多还是属于机密。我看到石头从山东济南运过来的时候,每辆车上都有4个荷枪实弹的民兵负责押运。”
  曾经去几内亚安装独立纪念碑
  1972年,叶阿山还曾经去非洲几内亚共和国参加过安装独立纪念碑的任务。“那是毛主席和周总理赠给几内亚的纪念碑,石头是山东济南采来的,在北京做好雕刻,各方面都做得差不多以后,再在上海包装好运到几内亚。到几内亚后,就由我们公司负责安装,我们在几内亚工作了整整两年零一个月。”叶阿山说,在几内亚,生活条件很艰苦。工程队先做基础,再浇筑混凝土,光浇筑混凝土就做了一年。混凝土浇好以后,再把石头堆上去,安装纪念碑。做粗工、拌混凝土都是雇请当地人做的,中国去的主要是技术工,叶阿山的公司去了10多个人,北京那边也去了一批人。“非洲一年到头都很热,待在房间里还不会出汗,一走出房间就汗流不止。一年到头只要穿短裤、汗衫就可以了。不过,我们算是很幸运的,每天可以冲凉,而这是当地人民对我们的特殊照顾,因为非洲最缺的就是淡水资源。”
  根据叶阿山的说法,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几内亚于1959年10月4日同中国建交,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第一个同我国建交的国家。几内亚的独立纪念碑位于我国援建的人民宫前,人民宫是几内亚举行重要会议和接待外国贵宾的场所。人民宫前面有一个占地7公顷的大广场,建于1973年,广场上耸立着高27米的“11·22纪念碑”,简称独立纪念碑。碑座18平方米,由黑色花岗岩砌成,碑座四面有117个浮雕,描绘1970年11月22日,几内亚人民反击葡萄牙及其他国家的雇佣军入侵的战斗场面。碑的正面雕刻有“帝国主义将在几内亚找到它的坟墓”铭文。纪念碑四面郁郁葱葱,四时花开,环境美丽。这里也是节日聚会和举行群众性政治活动场所。
  从放牛娃到省劳动模范
  记者看到,叶阿山的大儿媳现在还保留着一个搪瓷杯子,整个杯子以蓝色为主色,杯沿有黑边,一侧画着飞过圆日的3只天鹅,一侧的杯壁上有白底黑字“毛主席纪念堂建设留念”落款是纪念堂工程“一建”分指挥部
1977.5。叶阿山的大儿媳说,这是公公当年送给她的,她就一直珍藏着。公公小时候是给地主家放牛的放牛娃,生活非常艰苦。解放以后,特别是土改以后,才分到了田地和房子,真正有了自己的家,因此公公一直非常热爱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
  “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根本不可能过上翻身做主人的好日子。”这是叶阿山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叶阿山的大哥、二哥都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哥还参加过抗美援朝。长大后的叶阿山也积极投入国家建设,因为会手艺,做得一手好石匠活,叶阿山和村里的许多工匠一起到杭州找活干,开始的时候,主要是为浙江省军区建设营房。
  1949年8月杭州解放不久,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后繁重的建设任务,当时的浙江省军管会决定成立浙江建筑公司。浙江一建前身便是浙江建筑公司第一工程处的一部分。后几经更名,至1980年,被浙江省建委正式命名为浙江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此后一直延续至2001年。2001年6月,公司经改制,正式更名为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也是浙江省现存最早的国有(控股)施工企业。当时主要为浙江省军区建设营房的叶阿山幸运地和集体转业的解放军某基建工程部队官兵一起,成为浙江一建初创时期的基本力量。在公司里,叶阿山工作勤恳踏实,而且很会动脑子。1962年建西泠饭店的时候,叶阿山就因为创新了一种打磨石头的技巧,使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自己也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直到现在,除了每个月的退休金外,叶阿山每年还能收到杭州汇来的1200元省劳模补贴。
  “大家对毛主席都是非常敬仰的,能轮到建设毛主席纪念堂都打心底里感到光荣。”叶阿山家里现在还挂着当年参加建造毛主席纪念堂时获得的各种奖状和合影。上面写着“叶阿山同志: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在毛主席纪念堂建设中作出了优异成绩,特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
  “他有空就会看看这些奖状和合影,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光荣的事情。”叶阿山的妻子吴月香今年79岁了,身体和叶阿山一样健康,每餐要烧好几个菜,因为现在叶阿山每顿还要喝一点农家酿的高粱烧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