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原理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原理
外面,天正下着雨。看到地上的积水,思绪飞走了。
人类的生命之水,可以有很多的物质存在形式,可以是冰,可以是雪,可以是云,可以是水蒸汽,真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啊!
冬季里,滴水成冰;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夏季,云层飞转;秋天,水落石出。
水,随季节变换,自有千姿百态,可归功于时间老人的鬼斧神工;而时间的流逝,季节的变换,又归功于地球在宇宙空间里的斗转星移。难道不是这样子的吗?
可见,空间的变化,就是时间;时间的推移,就产生空间。空间和时间,即对立又统一,可以互相转化,归根结底是一回事,是矛盾,是“道”也。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说是空间,又是时间;叫它时间,又是空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只好“强名之曰道”。
“道”是个象形字,是头和尾的合成,头尾相连,头即是尾,尾即是头。毛主席用两个字说,这是“矛盾”。今人用三个字说,这是“大自然”。至于后人如何说,不得而知。
因为下雨,太阳看不到了,但阳光却穿透云层,依然到达了地球上,让人觉得还是白天。这就是“光子”的力量。“光子”,也是“子”,相比于孔“子”,不知谁对人类的贡献大?
现代物理学中,描述“光子”时,有一个“质能定理”:
E=MC²
E—光子的能量,M—光子的质量,C—光速
光速是每秒钟300,000千米,是一个常量,因此光子的能量和质量之间,是一个等式关系。
任何物体,在其运动速度接近或超过光速的时候,适用这条定理。
大家都知道,运动速度是位移(或者走过的路程)除以时间,是空间和时间的合成,因此运动速度,在哲学概念里可以算是“道”了。在速度这个“道”的作用下,能量和质量这一对矛盾,就可以相互转化了。
物理学是科学,难道“道”和“矛盾”,不是科学吗?哲学和物理学,和科学,难道不可以相互转化吗?难道哲学,仅仅是指导作用吗?科学可以转化成物质,难道哲学不能吗?
都说哲学是意识形态,难道意识形态不能转化为物质世界吗?意识是物质的,物质也是意识的,唯物和唯心都是矛盾的。
外面的雨,还在下着。一念之间,思绪如电光石火一般,穿云驾雾,在宇宙间打了个来回。我想,人的思绪不比光的速度慢,要不怎么有人说“思想之光”呢。
既然思想不比光慢,那么思想有没有,能量和质量呢?说绝对的有,或没有,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世间就没有绝对的东西。虽然现在科学还证明不了,但因此就说没有,是不科学的。光看得见,却摸不着,现在不是已经有了“E=MC²”了吗?所以,科学暂时证明不了的,不能就说没有。
思想虽然看不见,也摸不到,但确实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就要有时间和空间,运动就有能量。所以,思想是有能量的。
思想的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所以“质能定理”是适应的;思想有能量,就有质量,其能量和质量,就可以相互转化。
思想的能量,就是精神;思想的质量,就是思想触及的物质世界。精神和物质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当然,每个人的个体之间,思想触及的物质世界,是千差万别的,精神是有高尚和卑微的;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运动的。所以,人的思想是不断进步,或者倒退的;具体到每个人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或者不幸福的。
只有全人类的思想,实现了统一、均衡、和谐的进步,才能实现人人都生活幸福。这就是物理学上,最著名的宇宙的“能量守恒定律”,有六个字,也是哲学。
总之,哲学上,是“道”、“矛盾”、“大自然”;物理学上,是“速度”、“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哲学用的是奇数,物理学用偶数,奇与偶,阳与阴,都分三步来描述,难道不神奇吗?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生天地之间,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天有多大,心有多大。心想事成,天随人愿。
人类,不应当有这种精神吗?
这种精神就是毛泽东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因为只有这种精神,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