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根本就不应该有失业的现象
中国根本就不应该有失业的现象。
什么是“工作”,在我看来,工作就是说,你为其他人提供服务,这个服务对于他人是有益的,他们愿意接受你的服务并付给你一定的回报,这个回报足以支持你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工作。讲的学术化一点,叫做“社会化的服务”。
现在中国社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简直太多了,需要提供服务的地方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现在中国所有人去提供这些服务还不一定能让我们满意。所以说,现在的中国根本不应该有什么失业的现象。
那么失业是怎么回事?
一方面,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但是老百姓们并不富裕,这导致内需不足,所以买不起很多服务。这个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不多说了。
另一方面,这些服务中有大量涉及的是公共利益,涉及的是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对于公共利益,出钱购买的只能是国家,而国家受到某些理论的干扰,把很多工作交由市场来完成,市场是讲究收益的,无利不起早,于是大量收益不高但对老百姓的生活又至关重要的事情就被耽误了。
如果是涉及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这更应该由政府和整个社会买单,前面说了,老百姓并不富裕,政府把很多工作交给市场,市场是个近视眼,它只盯着眼前,盯着脚底下的一亩三分地,哪管什么以后,将来。本人曾经推广过一种新产品,当我和那些小老板们谈论我的产品对其将来如何好,对其未来有什么帮助,他们回答我的最多的是:不要和我讲以后怎么样,我们只看现在,只看眼前,只看这三五年,眼前有利润的就做,没有的就不做。后来我更加清楚,如果一个国家只围着市场转,只打着GDP的主意,这个国家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做小买卖的,是搬砖头的,成不了大气候。
其三,不论是前面讲的涉及公共利益的服务,或是涉及子孙后代,国家民族长久利益的服务,这些服务的工作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些微小的,琐碎的事情。从事这些工作更需要的是高度的责任高,使命感和荣誉感,是需要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岗位上扎根到底的决心和毅力。平凡是这些工作最本质的特点,平凡也是这些工作最困难的所在。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人都想奔个好前程。如果这些最平凡的岗位带给人们的只有平庸、无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单调,是被周围人,被社会瞧不起,看不上的失落感,谁还能在这样的工作上安心工作?人人都想求个前程,求个出路,求个奔头。当年的知青拼了命想回城,我看未必就一定是农村比不上城市,而是在他们看来,在这样的工作坏境里找不到奔头,看不到出路,某不到前程。
其实这种感觉在当下的社会中底层群体中依然很普遍,道理也很简单,现在这个社会的唯一成功标准是物质,是财富和权力的拥有量。如果社会财富和权力地位是有限的,那么在这个金钱和权力的阶梯上,自然是无数失败者遍野横尸。
人的奔头除了财富和权力还有什么?我还记得曾经在小学的课本里学到的一些服务员们,什么“一把抓”,“一口准”之类。 这些处于基层的服务员们,把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他们的动力来自哪里?支撑他们信念的支点是什么?我记得,那时候书里说的是:为人民服务,无比光荣。
有人是不喜欢听说教的,一听到什么“为人民服务”之类的就头疼。其实说的平易一点,很多人一辈子图个什么,不过是就是个生活稳定,平平安安。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安心本职工作,不管这个工作是多么的渺小不值一提,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完成自己的职分。这样做的结果,工作成绩一定会提升,自然也就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做了贡献。所以说,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安心职分,这是个崇高而又光荣的使命。这个使命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追求,去实践。勤恳本分,这是对人一辈子的最佳褒奖。朝着这条方向前进,每个人都会有前途,光明的前途。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要发生转变。人生一世,最重要的目标是“成人”,是“立德”,而非物质与权力。在通往物质与权力顶峰的道路上,尸横遍野,野鬼哀号,危机无数;在通往“成人”、“立德”的道路上,没有人会失败,只有先进者与后来者居上者。
再进一步,在资本主义“以资为本”的理念下,世界、中国不可能解决失业问题,只会使其日趋严重;只有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才能使每个人获得工作,赢得幸福!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