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刘道玉《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 》
简评刘道玉《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 》(修改稿)
高山美
对刘道玉《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的出发点和所表现的痛下决心,我是十分支持和赞同的。但是以历史的眼光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这种状况,决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30年改革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培养任用干部指导思想根本改变,不可避免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如果我们的上级领导能下决心,采取这十条意见,那么我更希望问题能从更加根本的方面得到彻底的解决。
我国的教育不是从今天始,封建时代用科举制主导着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封建文人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诱惑下,“十年寒窗,上京赶考,一旦中举,平步青云。”这就是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出路,一部《范进中举》道出了天下寒士的辛酸。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批判了封建教育的反动腐朽本质,把知识分子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在反封建的新教育中培养了从孙中山、秋瑾到毛泽东、蔡和森这样一批新型的革命知识分子。
这种新的革命的教育方针,在延安的抗大和鲁艺等学校得到了发扬光大,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大城市的租界有各帝国主义办的教会学校,日本统治区的奴化教育,国民党统治区的公立和私立学校,五花八门,在中国的光明与黑暗决战的伟大时代,教育领域也不会是世外桃源,学生 和 老师都不会置身事外,于是有李公朴和闻一多的牺牲和“12.1”西南联大四学生牺牲的反独裁、反内战的学生运动此起彼伏。
解放以后,我们的教育曾经学过苏联的教育模式,凯洛夫《教育学》曾经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被认真地贯彻到每一堂课堂教学中。也学过加里宁和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我觉得至少当时我们是在一心一意的研究和实践着如何培养社会主义的新人。如果能把这些学习和我们自己在延安办学的经验结合起来,我们完全可以走出自己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的成功之路。
几十年来我们教育界好像从来没有认真研究和总结过所有这些教育和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工作中的成败和得失,并且也没有把它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我们自己一套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新人的理论,而且推向全国形成制度。在文革中,我听到工农兵学员上、管、改,曾经幻想过工农兵学员的上、管、改,能够真正的落实到总结过去大学教育的经验上,把大学教育办得更好,但是在极左思潮的左右下,并没有这样做的可能。直到今天,解放以来几十年的实践似乎没有了经验积累。倒是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在我们基层还有着许多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今天的教育整顿,能让大家坐下来,冷静地好好总结一下60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教育方面的经验,把一切好的方面坚持下来,把一切错误的东西统统改掉,那有多么好啊!
文革中的“极左”对教育有一定的摧残,而今天的“改革”却是对教育更大的、更深刻的摧残,看来对教育腐败的“砍”是必要的,但单靠简单的“砍”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因为它是和我们改革的总方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影响大学教育腐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就业问题,就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的方向、目标和积极性的。譬如我们的干部任用制度,任用和提拔一个干部是重“真才实学”,还是只重“文凭”和“学历”?这是大学教育能不能上轨道的根本一条。只要是重“真才实学”一切都好办,大学的很多腐败现象自然就会消失。譬如学生不好好学习,考试作弊,如果在重“真才实学”的条件下,就等于欺骗自己,给自己过不去,学生考试作弊就不可能泛滥成灾;如果重“真才实学”假文凭也就不需要了,卖假文凭的“市场”也就不会存在了;如果重“真才实学”官员也就不需要读博士搞假文凭了;学生要学“真本事”,没有真本事的“教授”也就不好混了,高校的教师队伍,自然就得到了整顿,优胜劣汰,在这样的用人制度下,高校的腐败也就大半解决了,……。
但是就业和干部的任用、提升靠“真才实学”,这就不是通过目前的用人习惯所能解决的。必须要走群众路线,只有众口皆碑的领导和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一般干部,才能得到重用和提拔,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干部任用制度能做到这样,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就又联系到我们党的根本作风和宗旨的继承了。
总之,教育不是世外桃源,它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教育的腐败是社会腐败的结果,社会腐败依旧,教育能独善其身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