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年轻人过圣诞节所想到的
由年轻人过圣诞节所想到的
12月26日,是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其实,作为中国人,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干嘛非要过圣诞节呢?我觉得,也就是年轻的人过这种节日。
我想,这不过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年轻人喜欢欢乐、喜庆、幸运,这是年轻人的天性。而圣诞节恰恰就是具有这样内涵,可以给年轻人带来欢乐,而不用去管圣诞节的由来。毛主席说“洋为中用”,年轻人自然地就这么运用了。二是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对他们来说显得老旧了、不时尚了,每逢过年就是围坐在一起八大碗、吃吃饭,然后就是走家串户去拜年,所看见的都是平时絮絮叨叨的年长而又沧桑的面孔。而他们年轻人更喜欢自己自由自在,如两个情侣更喜欢如在一个飞花雪夜的晚上,在烛光前,单独在一起互诉衷肠,相互送一件小礼物,表示爱意,这样颇有情调。三就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年轻人看到西方的年轻人生活的富足,节日期间在灯火通明,装饰一新的圣诞树下聚在一起,度过狂欢之夜、玩摇滚乐、滑雪、疯狂购物等等,更富有现代生活情调,似乎更能释放自己的情感和平时生活累积的压力,甚至觉得西方的青年比中国年轻人更充实,生活的更有价值。加之国内社会弥漫着一种拜金主义思潮,相当数量的人们普遍信仰缺失、生活空虚、无目的方向,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羡慕起外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人生活了。这一切细想起来,还是无可厚非的。
我是既不喜欢,也不反对。年轻人嘛,天性决定了,要过,就让他们过去吧。我还是很传统的,很看重自己的传统节日,她能体现人之间团团圆圆的氛围,特别是亲人间的团聚,更能让人感觉到亲情的温暖。中国老百姓过去多少代生活清苦,甚至颠沛流离或生离死别、难于温饱,平时各奔东西去谋生,过节时自然把节日看得重,这时候,都盼着一家老小祖孙三代都能平安归来、团圆相聚,图个吉祥喜庆,也是对来年祈福的一种方式,这就是中国的节日文化传统,难以割舍。
时至今日,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严峻的商品经济,现实得很,一些人们物资生活相对丰富了,但还有一些人还在为温饱和生存而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现实的经济地位等级的区分和竞争的压力,人们自然地都把各自的利益看得重些,从这个角度看,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反过来也受到了商品经济的生产关系的冲击,过节却成了一些人们可有可无的负担,这也或许是年轻人选择过这种自由自在的圣诞洋节的另一种原因吧。我作为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人,由于经历了那么多的事,今昔对比后,也自然还是改不了过自己传统节日的习俗,这就是年长人与年轻人的差异。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传承特有的民族习俗,怎们能够说改就改了呢?客观地讲也没那么容易,那就没有民族特色了,那样中华民族不就失去了自我了吗?
不过,我还是希望年轻人在过圣诞节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的几千年历史和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们在接受西方经济的同时,也逐渐在接受西方的文化,即在社会上特别是年轻人中间好像弥漫着一种崇洋媚外风气,经济上、文化上、意识形态上,认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相当部分的中国青年,逐步开始普遍接受西方的价值观。我想,这主要是这些年轻人特别是80、90后,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没有经过过去的历史,或者说没有经过毛泽东教育的时代,脚底下还没有长出自己的“根”,自然就会无方向感,难辨是非。殊不知今天的优越物资生活,都是前辈几代特别是老一代人舍生忘死的奋斗换来的。从毛泽东1929年上井冈山,到1949年解放,无数革命者枪林弹雨、浴血奋斗28年,是牺牲2800万中华儿女鲜血换来的。
1950年,美帝国主义组织16国入侵朝鲜,唇亡齿寒,在新中国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去、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之时,毛主席从中华民族危亡长远大局着眼,断然决策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用小米加步枪,把不可一世、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打回到了三八线以南,逼的美国佬不得不与中朝人民在板门店签下了停战协定。当然,数十万的中国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包括人民领袖毛主席的刚刚入朝一个月的长子毛岸英等十多万志愿军英雄,永远地长眠在了朝鲜。正如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抗美援朝战争,以牺牲数十万的志愿军的生命换来了中国60年的和平。
处在今天优越物资生活中年轻人,请不要忘记中华民族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历史,一定要弄清我们的民族是怎么走过来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请记住梁启超的这些名言吧!从今年9月7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到 11月23日 朝韩延坪岛炮击事件,再到12月20日美国“华盛顿”号航母进入黄海举行大规模韩美演习,以及刚刚过去的二战以来空前规模的美日联合军演,无不说明美帝国主义及其列强步步围堵扼制中国,大有亡我中国之心。这一切,我们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人绝不可坐视无睹,心要系着国家的安危。现在,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不论是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或是意识形态方面,或是到军事层面,一场中华民族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生死较量的历史大剧不可避免地正在逐步上演。在未来不远的将来,这一代年轻人定要担负起保卫甚至可能是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危亡险境中的历史重任。
这是我觉得年轻人在节日之余更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
2010年12月26日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