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俄接连出招撕裂美国设下的围堵之局

火烧 2009-02-11 00:00:00 国际纵横 1028
俄罗斯通过关闭美军基地和组建快速反应部队,反击美国围堵,重树战略大国地位。此举遏制北约东扩,强化独联体集体防卫机制,展现俄罗斯重返世界大国舞台的决心。

俄接连出招撕裂美国设下的围堵之局

不必要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中国的哲理名言,又一次在前苏联分解出来的独联体国家身上得到了验证。而俄罗斯重走大国之路的志笃意坚行动,给中国也带来了出击机遇。

  据报道,2月3日,吉尔吉斯斯坦决定关闭美军设在首都比什凯克近郊马纳斯国际机场的空军基地;2月4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首脑峰会,一致通过由俄罗斯倡导的组建一支该组织快速反应部队的决定。梅德韦杰夫在峰会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该部队将用来应对外来军事进攻,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跨国犯罪组织、走私贩毒,以及消除紧急情况后果等方面展开特别行动。“这支快速反应部队规模强大,而且配备了最先进的装备。他们的作战能力应当不次于北约武装兵力”。据悉俄罗斯将派出第98近卫空降师和第31近卫陆战旅的规模建制。对于这支部队的定义,国际社会均表示了热切的关注,被舆论猜测为 “新华约组织”。

  就其战略影响而言,应当不外乎三个方面。首先,预示着独联体组织的“集体防卫”机制,从意识形态进入了组织形态,对于稳定以俄罗斯为主导的区域战略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是北约东扩步伐将被遏止,东西欧竞争与合作关系将由此建立。再次,该地区在防卫问题上的牵手,对中东局势的左右能力也明显体现出来。此举还对美国喜好的“颜色革命”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如果联想前因后果来评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次俄罗斯发起和成功实施关闭美军驻吉空军基地,及组建地区快反部队,应视为俄罗斯自普京执政之后重树战略大国地位计划的继续。

  去年8月份,俄果断出手打击格鲁吉亚以消弱北约组织对该区域战略影响的行动;随之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俄总统梅韦杰夫曾临时建议提升“上合组织”战略层次,建立某种军事同盟性质的合作关系,但由于各国事先未能协调立场,未被列入峰会议程。12月份,美国及其欧盟在“和平解决”俄、格冲突问题无望后,美便急不可耐地与乌克兰签署了《美国-乌克兰战略合作伙伴宪章》,并承诺推进乌克兰与北约的联系;俄对美国此次蓄意“添堵”行为保持了“无所谓”的态度。然时隔不久,今年1月份,俄毫不犹豫地打出了一记强拳,值冰天雪地之机,关闭了通过乌克兰输送欧盟地区的天然气供应管道,让乌克兰及欧盟地区可劲地哆嗦了十来天。应当说,俄罗斯的招招式式“稳、准、狠”,这些堪称避锋借势而为的手段,彰显了俄罗斯毫不犹豫地重新走向世界大国舞台的雄心和抱负。

  如今,美国驻吉空军基地被关闭,其通向阿富汗北方的运输通道与军事打击通道即被切断,更重要的是,其嵌入独联体地区的战略钉子可能从此开始了被清除的序幕,对美国下一步的中东战略行动负面影响不在话下。俄、吉联手之举,自然也会受到伊朗、阿富汗及伊拉克等中东地区反美国家和组织的欢迎,俄也将由此对中东地区的战略影响与政治干预能力得到提升。而遭到“断气”修理的乌克兰也开始降低对美热情,地区战略格局与切身利益,促使其考虑是否重新回到俄罗斯的战略立场上来;近日向包括俄罗斯等国家和组织的求助贷款之举,也不排除自找台阶的一种战略试探。须知吉尔吉斯斯坦关闭美空军基地的理由,正是美国“一直未能理解”他们的经济补偿要求,是俄罗斯慷慨地解囊相助!呵呵~~~蒙古直接开口向中国借钱了,美国也在为自己找买家。如果俄操作得法,去年8月敲定的美、乌反导系统的合作计划,也将为之延宕。

  初步可以认为,俄罗斯已经打破了美国的围堵之局;当然,美国从来也没有真正构成对俄罗斯的围困。

  面对俄罗斯的强势之举,不要简单地埋怨中国的无所作为;中国除北方边界相对安宁外,其它各方都承受着难以预测的战略压力。牵一发动全身,知其义要善其用;要想钓大鱼,就必须以静制动,一紧一松之间把对手的体力耗尽,才为上策。俄罗斯所具有地缘政治与其它方面的优势,我们都不具备。何况,国家战略假使“借壳上市”就不会让我等草民知道。

  俄罗斯除了得益于继承了前苏联强大的政治、技术、军事遗产外,资源优势也是其能够冲破各种封锁与围堵的利剑。就政治遗产而言,一方面使它成为前苏联解体后各独联体国家的天然“老大”,并由此得到了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古巴、伊朗等国的追随;另一方面也使它不得不与次要国家乌克兰产生利益争夺,并为之背负地区战略安全的包袱。战略上的军事强势地位,也使得其勇于破解美国的封堵动作;包括毫不理睬美国等反对,坚决动用军事手段打击车臣分裂势力,使其不需要在内政问题上过多地消耗外交资源。而从去年打击格鲁吉亚后的能源威胁与今年初的实际行动,石油资源优势更是其得心应手的战略工具。其实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俄罗斯同样在军事技术与石油资源二个方面进行要价与牵制。

  不应奇怪,世界格局就是如此,利益交换是基本法则;非对称利益谋取手法,除了战争和强权以外,就是收买内奸。我们应当欢迎俄罗斯的相对崛起,俄的崛起将进一步消弱美国处于战略收缩期的影响力,对于缓解中国的周边战略紧张局势,促进美国通过政治对话解决中方关切的战略利益安全问题,提供了机遇。美国近日宣布的结束单边外交和意识形态对抗政策的谈话,也向我们展示了这种可能。

  也许中、美、欧、俄四强互奕的格局就此形成,但中国的弱势非常明显,关键是地缘战略环境和能源危机二个方面,中国处于不利地位。此外,中国的外汇成了美国握在手足的“人质”,处于进退两难之中。这也正是中国应当谋求和化解的重点利益与问题所在。

  中国应当如何作为?就要首先分析一下中国实施破局战略的可能性在哪些方面。在各方争势的世界局势下,美国由于拼命维护其美元利益与全球军事存在,仍是中国的主要对手。但在美元与石油二个要命问题上,中美其实存在着共同利益,中国目前只能选择多要权利、而不是摧毁这二大利益体系。俄罗斯的相对崛起与老欧洲的分裂,又给了中国讨价还价的机遇;中国只要不与俄建立军事同盟关系,中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及其利益交换的平台就不会消失。欧盟对于中国只剩下一点政治影响而已,但如果我们继续保持痛惩傻哭起的态度,他们就只有选择合作一途。稳住了美国,至于日、印并不是中国的主要对手,实力将会逐步迫使二者要么选择“破产”,要么选择让步后的“合作”;“生鱼片”和“神油”吃的再多,都不能解决二国的先天不足。

  因此,“不必要”以为:首先,中国加强与上合组织的合作关系,是首要选择,同时应借机推进扩大上合组织成员国,包括吸收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加入,从而为中国北方和西南方向的战略安全提供友好合作平台,也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战略保证,更为中国将战略防御和打击重点放到东南和南海一线构建战略后院。其次,中国应当强化核心战略利益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朝核问题上尽快促成和平解决,并随之深化对朝、巴、缅甸等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合作与援助,形成中国深入各区域的可靠有力的战略犄角;在伊核问题上,中国应注意与俄罗斯协调立场,在次要位置上发挥影响力,并密切与伊朗的政治、经济合作关系,为获得中东石油利益找到战略支撑点。我仍然认为中国有条件地介入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事务之中,是有益之举,日、印可都在跃跃欲试啊。再次,中国必须展开与美国的“推手合作”,使美国“放心”地将其退缩后的战略空间更多地交予中国,并扩大中国在国际政治、金融规则方面制定权。至于全球布局,可能就要照着老祖宗“远交”之心法去办了,世界才是个大舞台,而中国的军事影响力远未播及全球。总之,中国要一举谋求战略上的主动地位,至少在亚洲地区形成“龙头”,成为真正的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

  任何国家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而最终都是“有实力、负责任”的国家登上国际巅峰。美国的强势固然有其内因,但二战中的表现也确实给其提供了“负责任”的历史时机。中国如能达成上述目标,其它就都成了枝节问题,你将炮口对准哪一个都是“负责任”之举。

  综上所述,俄罗斯的接连破局之举,催化了中国的有利战略机遇的及时出现;谁又能完全否定这是中、俄二国的共同谋略呢?中、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对于金融危机与石油价格低迷时期的俄罗斯,是何等的重要?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当代中国人躲不掉背负的中华崛起使命,中国这个大国也躲不掉与生俱来的“国际责任”!大国地位,不强则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