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领导干部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逻辑

火烧 2010-12-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领导干部应学习马克思主义逻辑,批判城市化与商品经济口号的错误,指出其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主张缩小城乡差别,反思当前改革方向与制度倒退问题。

领导干部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逻辑  

——城市化、商品经济及其他  

       还在第一代领导人时期的中学历史课本中我们就已经知道: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正是城市发展的过程,或者说城市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任务不是城市化,而是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明了两个口号:一是发展商品经济;二是城市化。我们早就指出这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口号。如果说口号提出之初无法用显现后果的事实来证明口号的错误的话,那么懂得一点历史,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懂得马克思主义逻辑,这两个口号之荒谬是完全可以判断和理解的。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逻辑,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交换双方都是私有者。商品是资本的起点,因此也是《资本论》逻辑的起点。商品生产自发发展的终点必然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商品生产发展的最高点和最终点。社会主义的任务不是发展商品生产,而是限制和消灭商品生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只能是有如列宁和毛主席所说的被限制了的、没有资本家的、所有制变更了的,已经不是商品的商品。列宁早就说过,不懂辩证法就读不懂《资本论》,我们的有些改革家,甚至那些过去编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著名学者都不懂得这一点。城市化的逻辑之荒谬应当更好判断:城乡之间,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经济、文化上的不平等,剥削与被剥削,先进与落后的对立,极大地妨碍生产力的发展(一讲到生产力,一些改革家见物不见人,他们讲发展生产力,只讲物的增加,不看给哪个阶级增加了财富。生产力的首要的、能动的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者才是第一生产力。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首先就是解放农民)。应当缩小和消灭这种差别,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原理是很好理解的。缩小三大差别的改革步骤,毛主席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做了部署,仔细点看看“五·七”指示和其他相关论述就清楚了。他所构思的改革步骤都是符合消灭三大差别,消灭分工的共产主义目标的。而且当时就可以付诸实践的。倒退到资本主义的“改革”不能叫改革,只能叫倒退,而且是放弃前进目标的倒退(倒退有两种:一种是革命者头脑清醒的,有如列宁在《反对‘左派’幼稚病》中所说的,为了更好前进的,暂时的,纠正冒险行动的倒退,如列宁从战时共产主义退到国家资本主义。这种倒退不会忘记前进目标,不会损害前进目标的实现。一种是放弃前进目标,不可恢复前进方向的反动的倒退。如我们某些人所做的,把公有制倒退为私有制,从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然后把资本主义说成是社会主义。还有如有人在宪法修改和物权法制定中主张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同等保护,不仅否定了过去的社会主义革命,而且否定了今后对私有财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也就根本否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城市化”的口号,完全无视消除城市建设的资本主义遗毒,反而把资本主义导致的城市片面发展推向极端。单讲一个“化”字,不是要把世界变成城市的绝对吗?一个世界都是城市,消灭乡村,是个什么样子?世界能发展成那样吗?过去中国没有汽车是落后的表现;今天的私人轿车过多,优先轿车通行,限制自行车通行,也是落后的表现。现在大夸高速公路、高铁如何比发达国家还发展得快,我看这也不是什么先进性的表现,可能发达国家慢比我们更切合实际,在经济上更合理。其中隐含着很多问题:1、我国水旱灾害普遍,连年不断,是制约我国经济(包括工业、农业、交通、人民生命财产等等)发展和人民幸福指数的首要问题,兴修水利的紧迫性大大高于兴修高速、高铁。为什么水利失修那么熟视无睹,高速、高铁,城市桥梁却修得那么多?那么快?2、一些省要求县县通高速、高铁,到底运了多少紧俏物资,运了多少不该运的东西(本市郊区不种或少种菜,靠高速长途运菜,陡增成本,害得老百姓吃高价变质菜),高速高铁的效率如何?3、有些人修高速、高铁积极性为什么那么高?高铁高速虽然使乘车人舒服且提高了效率,但给道路两旁的多数人带来不便,降低效率。多占土地,减少生产。高速,高票价,完全靠自己掏腰包的广大低收入者未必欢迎。资产者,出差完全由国家报销的公务员高兴,但必然增加财政开支。修高速会给管理者,有关部门、行业,商人带来高收费、多赚钱的好处,当然高兴。4、资金从何而来,与修水利比较,容易通过高收费、高票价转嫁。特区经济,不过是财富和劳动力大搬家的殖民经济、剥削经济,导致世界罕见的浪费性的、反常的财富、劳动力大流动。但农民求职,节日往返,为运输部门积累了不少修高速、高铁的资金。修水利的资金不好积累,也不好转嫁。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瓦解,劳动力不好像集体化时期那样调度了,实质上私有化了的农民与社会化的水利的矛盾不如过去好处理了。正是这些制度上、认识上、利益上、资金上的不同,决定了高速、高铁、水利工程的不同命运。我看事实将证明这种差别正是制度上的倒退,经济上的腐败和忽视民生的表现。房产、大蒜等等私人垄断价格和通货膨胀的猖狂,是恢复私有制,发展(私人)商品经济的必然后果。城市化的弊端还才开始显现。复辟资本主义的后果必将日益得到证明。下面是《中国剪报》转摘及在网上搜索到的几则反映“城市化”后果的信息,供领导参考。提请注意的是,大部分人的眼光还只看到城市规划等等技术性问题,我认为首先应当看到的是方向问题。  

  (附录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