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通州书话(二)

火烧 2009-01-26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通州书话二记录了多本书籍的阅读心得与书评,涉及《戴高乐传》《拿破仑传》及现代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历史、文学与艺术,展现了书籍对个人思想的影响与启发。

  通州书话(二)  

   

《戴高乐传》(上下)[澳]布·克罗泽  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内部发行)  

戴高乐上尉在31岁的时候,写过一本《步兵操练教程》一类的书,本书的作者评论到:如果这个时候戴高乐突然去世了,人们对他的评价不过就是一个走脑子肯钻研的中下级军官而已,因为他以后的任何重大作为还都没有显示出来。这段话我觉得起码有两层意思:生命和健康是人干事业有作为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可能会干出别人甚至自己也想不到的事情来。  

   

《拿破仑一世传》(下卷)[英]约翰·罗斯  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内部发行)  

虽然始终没有买到上卷,但是这下卷也使我受益不小。1979年我以初中毕业的学历报考过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的研究生,为了获得准考证,就先交上了一篇《试论热月政变的形成》的论文,作为附录我还写了一篇《拿破仑》的短论。结尾是:“命运之神没有永远眷顾他。这个不安于厄尔巴岛的战败者终于又来到圣赫勒拿岛度其余生。当他面对非洲海角回首往事时,是否会带着永久的遗憾?拿破仑是欧洲特殊形势创造出的英雄,是法国千万农民的皇帝。但是就和下层民众的亲近而言,他不及罗伯斯庇尔,甚至不如平等派的巴贝夫。”  

我得到了准考证,但是没有被录取——起码是我不会外语。  

   

《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选》辛格等  方平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恐怕一般人最早是从此得知艾萨克·辛格和他的《市场上的斯宾诺莎》与《卢布林的魔术师》,索尔·贝娄和他的《赫索格》,以及阿瑟·米勒和他的《洋麻将》和写《伤心的咖啡馆之歌》的麦克勒斯,还有尚未进入中国的《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诺曼·梅勒。再一个名字是约翰·厄普代克,还有才华横溢的卡罗尔·奥茨。(我买到了她的长篇《他们》和《奇境》)  

   

《美国现代诗选》(上下)赵衡毅选译   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本书是朋友送的。除去看过一些古典诗词,我不懂现代诗,虽然存有舒婷、杨炼、顾城的诗,可我看不透。这包括女诗人伊蕾自己和别人赠送的她的诗。甚至觉得这些诗还不如戴望舒、卞之琳的容易理解。虽然听说过普希金写诗用三个A押韵,强调了声调韵律,可不懂外语还是无法想象现代诗和外国诗。这次翻这部书看到了后来熟悉的两个名字:普拉斯和塞克斯顿,这两位同是英年早逝、自杀离世的女诗人,而前者才30岁。我注意到这两个人不是来自诗集,而是来通州宋庄画家贺宏志的画室,他的慧眼独具的《世界文化名人自杀系列》里就有这两位诗人。贺宏志的画风格独特,既有很深的写实功力,又有鲜明的现代意识,文字也很细腻别致。相信他的作品一定会大有市场的一天。  

还说《诗选》。以前就注意过这里阿伦·金斯堡的《嚎叫》,似乎一提到现代诗就少不了它,其地位不亚于当年T·S·艾略特的《荒原》。再一个名字就是埃兹拉·庞德了,这个和后来法西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意象派诗人,在海明威的回忆录《流动的圣节》里提到过他们在巴黎肆意放达的青春岁月,那时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法西斯。  

   

《中午的黑暗》[英]库斯勒  董乐山译  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  

该书的作者简介:“阿瑟·库斯勒(1905—1983),英籍匈牙利作家。早年参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后来由于对斯大林大清洗的不满,而导致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幻灭。西班牙内战期间遭佛朗哥军俘获并被判处死刑,但经世界舆论呼吁被释放。后定居巴黎,但在二战期间又被维希政府逮捕,直至1940年获释。随后赴英,定居伦敦,1983年因年迈厌世与其妻双双自杀弃世。”《中午的黑暗》是作者1941年发表的被称为“震撼世界的小说”,内容是一个对斯大林的清洗政策有怀疑的老布尔什维克,被捕入狱后,经过疲劳轰炸时的狱中审讯而精神崩溃,继而承认莫须有的罪名,最后被处决的故事。  

这是一部被认为“有震撼力的反共小说”,但是我看了以后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有的信念。看过的这类作品还有索尔尼仁琴的《古拉格群岛》、《癌病房》,梅德维杰夫兄弟编撰的《让历史来审判》,以及后来的布哈林甚至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冤案等等。但是我还是我。  

库斯勒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厌世不仅仅在年迈,更在于信念的彻底丧失,在这世界里他看到的光明毕竟太少了。再回想起自己毕生的追求和奋斗,就感到信念的破灭。这恐怕是许多命运多舛的理想主义者的必然结局,尽管他们不一定都去自杀。夫妻双双自杀还使人想起了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夫妇(所在国家巴西还为他们举行了国葬)和更早的保尔·拉法格夫妇(其妻则是马克思的二女儿劳拉·马克思),虽然他们的想法不尽相同。  

   

《乔伊斯》[英]格罗斯   袁鹤年译  三联书店1986年版  

粗略的滤了一下,感到文章并没有像译者前言介绍得那么精彩。  

虽然章节的题目有些奇崛怪异。  

   

《尤利西斯》(选译本)乔伊斯  金堤选译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这恐怕是国内的第一个选本,选材很有特色“小说原有八章,本书选译了五章,其中三章是全文,两张是片断。每个章节都代表了小说的某一个重要的侧面。”  

   

《普鲁斯特》[法]克·莫里亚克  许崇山等译  中国社科出版社  

1989年版   

摘录:“他还没有发现探究和提炼真实性的写作方法,即:文章写作的要有分寸,不能面面俱到,详尽无遗地去描述,也不能过分具体的描写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时的感受。”  

   

   

《茵梦湖》 白嗣宏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外国抒情小说选集之一,属于这个选集的我还有《魔沼》、《田园交响乐》和《黄玫瑰》。  

此集共七篇,虽长短不一,但篇篇是经典。德国作家史托姆文笔优美、刻画细腻的《茵梦湖》是五四以来就轰动中国的名作,可翻成中文不过两三万字;海明威著名的《老人和海》也不过五六万字,而作者的硬汉形象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却多和此书有关;法国诗人缪塞回顾他和著名小说家乔治· 桑情感经历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属于长篇(自己留了人文版的单行本),被批评家圣·伯甫称之为“富有戏剧性的小说。结构巧妙,笔调轻盈,色彩鲜明,而且充满激情。”令人振奋的是此集还有英国女小说家弗吉尼亚·弗尔芙的《到灯塔去》,属于国内较早的介绍这位意识流大师的代表作。其余的还有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伊豆的歌女》和《水月》,以及苏联作家巴乌托夫斯基的《玻璃师》。  

   

《圣彼得的伞》(外国中篇小说丛书)张英伦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重点是法国作家和政治家的夏布多里昂成名作《阿达拉》(我的另一个同名版本还收有他的《勒内》),他的《墓中回忆录》早先有选本,后来出了全本煌煌几大册。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浪漫主义前面还被冠以“消极主义”,用以区别后来的拜伦和雨果。还记得丹麦著名批评家勃兰兑斯在其经典《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内,把他放在开篇的“流亡文学”里。此书开篇的《查密莉雅》是著名的吉尔吉斯作家艾特马托夫的代表作,写一个年轻美貌的农村妇女为追求真爱和情人私奔的故事,这和八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艾特马托夫早期的《白轮船》就以内发书出现过,后来的《一日长于百年》、《断头台》在中国更是火热一时。有意思的是他后来还担任了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的“总统委员会成员”,由于戈氏在政治舞台的转瞬即逝,他这个委员当然也难有什么作为了。作为书名的《圣彼得的伞》是匈牙利作家米克沙特的作品,只记得看过同名的电影,是一部色彩明快、风趣诙谐,宣扬了善有善报的片子,详情不记得了。  

   

《铁血雄狮》(外国中篇小说丛书)张英伦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有劳伦斯的《公主》,司汤达的《卡斯特卢女修道院长》和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更生记》,后者说的是通过大学生营救自杀女,表现用弗洛伊德心理学指导人生的故事。  

   

《暴风雪》 译文丛刊 (1)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1月版  

属于最早的介绍外国小说的丛刊。此集包括中短篇小说26篇,其中主要的有巴尔扎克的《红色旅馆》和《纽沁根银行》,以及左拉的《昂什丽娜》托马斯·曼的《特里斯坦》。作为书名的《暴风雪》不是普希金的作品而是列·托尔斯泰的。此外还有契诃夫的短篇和东西欧的短篇小说,其中最重要的要算比利时戏剧家梅特林克的《屠杀婴儿》和英国女小说家曼斯菲尔德的《一杯茶》了。  

   

《春到人间》译文丛刊(2)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3月版  

重点有司汤达的《卡斯特卢女修道院长》,梅里美的唯一剧本《圣体马车》以及史托姆、毛姆的短篇,还有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小说《爷爷》。《春到人间》是芬兰作家佩坎宁的著名中篇,写了工人的爱情。  

   

《O 侯爵 夫人》译文丛刊(4)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1月版  

开篇是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的小说《奥格斯堡灰阑记》,后来剧本叫《高加索灰阑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北京看过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演出,记得一人多角的丁嘉莉最为突出。  

此集还有莫伯桑、霍夫曼、德莱赛这些突出的名字和他们不著名的一些篇章。值得注意的有一篇瑞士著名戏剧家杜伦玛特的广播剧《深夜秋话》,还记得有一篇巴西作家的《独眼女人》。说的是一个小孩子一直不知道是自己扎瞎了自己母亲眼睛的凄凉故事。作为书名的《O 侯爵 夫人》是德国十八世纪著名戏剧家的克莱斯勒的著名小说,遗憾的是他也是自杀身亡的。  

   

《苏维埃俄罗斯文学》(1917—1977)[美]马克·斯洛宁  浦立民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作者马克·斯洛宁(1884—1976)生于俄国,1941年移居美国,生前任美国萨拉·劳伦斯学院教授和该院的外国研究中心主任。讲授苏俄文学和欧洲文学。此书材料丰富、论述精当,以流畅、清新的语言评述了1917—1977六十年苏联文学的发展情况。当然也免不了译后记里谈到的“资产阶级偏见”。  

此书涉及作家广泛,既有早期的勃洛克、叶赛宁、左琴科、阿赫马托娃和茨维塔耶娃,也包括后来的阿·托尔斯泰、帕斯捷尔纳克、爱伦堡和肖洛霍夫。时光荏苒,这书开始介绍过的巴别尔、左琴科如今在我们这里介绍的都很多了,特别是巴别尔的《骑兵军》还一版再版,成了畅销书。  

书里介绍了阿.托尔斯泰和爱伦堡,结合他们的作品,特别是对照着爱伦堡的长篇回忆录《人.岁月.生活》来看,更会感到兴味盎然。对于《日瓦戈医生》的作者,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的介绍也很细致充分。还值得提出的是此书对于尼.奥斯特罗夫斯基——《保尔.柯察金》的作者的评价“1929年他双目失明,手和胳膊简直不能动弹了,但是他还是构思小说,一半靠写,一半靠口述:他把文学创作当作世上最伟大的成就来颂扬——他的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最大毅力和勇气的表现。”这里作者的公正增加了整部书的价值。  

《亡军的将领》[阿]卡达莱  郑恩波译  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  

精炼的内容提要:“这是一个独特非凡的小说。作家抓住一名意大利将军赴阿尔巴尼亚搜寻阵亡者遗骨这条线索,全景式展开了民族解放战争之后,人们对战争的思考和心态。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创伤。特别值得提示的是:此书为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作家、读者如何选取新的角度来反映战争、认识战争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这部书究竟如何呢?不一定如介绍的那样,我就看过一家更著名出版社介绍的《沧浪之水》,和“内容提要”的感觉相差甚远。为此,我取回了这部书,准备细看。  

   

《没有讲完的故事》[美]台斯蒂  王子野译  三联书店1987年版10月  

这是一部邓肯的多年好友,为邓肯没有写完自传的补充和续篇。最早看《邓肯自传》在文革前,对她的艺术追求和性情都留下了印象,特别是她和叶赛宁、雕塑家罗丹的关系别有情趣。看了这书,许多片断就完整了。邓肯的车祸而亡真可惜!  

   

《阿道尔夫》[法]贡斯当  王伊蔚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11月版  

译者序:“贡斯当时一个习惯于自我观察、自我解析的作家,他喜欢让自己‘双重化’,即把自己分成两个部分,用其中的一半来观察另外的一半。阿道尔夫就是如此,一方面沉溺在感情的漩涡里昏昏沉沉,不能自制,另一方面又十分清醒地对这种感情进行解剖分析,而且把其中情绪的起伏波动,思想发展的演变甚至最最微妙的变化都一一都挖掘出来,剖析给人们看。……难怪批评家们都一致认为《阿道尔夫》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分析小说。”贡斯当的这种心理分析的写法,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司汤达甚至为现代作家普鲁斯特所继承,并且应用得更加纯熟。因此,有人便正确地指出《阿道尔夫》早就已经是一部超越时代的现代小说了。  

   

其余登记:  

《喧嚣与骚动》[美]威廉·福克纳  李文俊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没有战争的年代》[苏]阿纳尼耶夫  唐海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7月版  

《飘》(上中下)[美]玛.密西尔  傅东华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海上劳工》[法]雨果   罗玉 君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歌德谈话录》艾克曼辑录   朱光潜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叔本华散文集》绿原译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  

《爱的饥渴》[日]三岛由纪夫  金溟若译  作家出版社1987年5月版  

《白衣女人》[英]柯林斯  叶冬心译  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年6月版  

《牙买加客店》[英]莫里叶 张泰金等译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曼斯菲尔的书信日记选》杨阳等译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3月版  

《曼斯菲尔的短篇小说集》唐宝心等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电影化的想象》[美]爱·茂莱   邵牧 君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版  

《瓦格纳》[德]麦耶尔  赵勇等译  三联书店 1987年9月版  

《外国文化名人自画像》李然编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7月版  

《赫赫中州王》韩仲义  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中午的供词》邱华栋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9月版  

《臣仆》[德]亨利希·曼  傅惟慈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8月版  

   

附录:儿子的部分藏书:  

《帝国政界往事》、《长征》、《我的名字叫红》、《达 .芬奇的密码》,《盗墓笔记》,《华丽血时代》,《狄仁杰断案全集》,《血酬定律.潜规则》,《国史十六讲》,《帝王之死》,《文化苦旅》,《逆风飞扬》,《沧浪之水》,《明朝那些事》(以及包括我此前给他的《九三年》,《日本帝国的覆亡》(上下),《曾国藩传》,《苏东坡传》,《武则天传》等)

                   2009.1.26(正月初一)重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