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业和文化、政权性质的关系
我想说的是,社会主义文化必然来自于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工农业,社会主义的农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工业事关全局,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线。这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的概念一致。
改开以来,社会主义的工业已经名存实亡。从抓大放小,到现在的改革攻坚要拿下垄断的非驴非马的所谓国企,我不知道社会主义的工业究竟体现在哪里。所有的人一提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就会笑,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皇帝的新衣而已。
社会主义的工业不存在的情况下,社会主义的农业也就是天方夜谭了。所以,三农问题的解决非走与资本主义工业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农业的道路不可,也就是全面的私有化道路,否则,农业状况只能停留在封建社会性质的小农经济上。农民无法用几亩薄田养活一家老小,青壮年只得背井离乡去当农民工,去当与死神常常见面的矿工。
工农联盟不仅仅是理论上和政治上的,首先是经济上的。只有社会主义的工业才能无私地、大规模地、不计成本地、有效地支援社会主义的农业提升现代化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提高生产力。资本家的工业,首先计算的是利润,算计的是农民的土地这条命根子,只有掠夺,成为新的地主,使农民成为新的雇农,或者失业者,城市贫民窟的人。依目前的私有工业性质,农业的未来注定是资本主义的农业,农民的命运注定是雇农、失业者、农民工。
在工农业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时候,社会文化必然要求资本主义文化,以普世价值为最高取向。我不知道在这种经济基础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王进喜、雷锋属于社会主义,只能产生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或者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是开不出社会主义文化的花的。到头来,只能是又一个医改,房改,企改而已。
在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中,靠什么来体现社会主义的存在?靠那一整套政权机构,那一整套党政人马,可以体现社会主义吗?社会主义首先体现在工农业中,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其他什么党委、军队、政府的性质是由这个来决定的,而不是相反。不维护社会主义的工农业,却顽固维护改掉社会主义工农业的党政权力,绝不是维护社会主义,相反,维护的是社会主义的蛀虫、内奸、叛徒。
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必先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农业,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必先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农业,舍此别无它途。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业,必先建立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的主人地位,他们不能是打工仔,不能是政府可以随意处理的被动的人,而是整个社会主义赖以建立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