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刘少奇对新闻报道的大胆见解

火烧 2011-11-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探讨刘少奇对新闻报道的深刻见解,强调真实客观的重要性,分析其对新华社的指导意义,并指出当前新闻报道仍需借鉴其理念。

   

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也是坎坷多难的一生。 1980年5月17日 ,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时,对新中国的创建者和领导者进行了历史的公正的评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一样,刘少奇同志将永远活在我国各族人民的心中”。

刘少奇在政治上远见卓识,在革命建设的重大关头提出真知灼见,对新闻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有远见的意见。在西柏坡时期,刘少奇直接领导新华社的工作达9个月之久,经过整编、扩编,充实力量和调整机构,使新华社的编辑业务得到加强,逐步走上正轨。1948年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谈话时告诫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你们不能采取轻率地、哗众取宠的、客里空式的态度,而应当采取负责的、谨慎的、严肃的态度去做工作。”

近日,曾兵在人民网看到《刘少奇谈新华社定位:不要代表政府辟谣》的文章,文章回忆了1956年5月、6月间,刘少奇给新华社工作的指示。时间虽然过去半年多世纪,但刘少奇对新闻工作的看法,现在也还没有真正做到,仍然需要深入学习和认真思考。刘少奇在回答别人问题时说:“新华社是官办还是民办?这不是重要问题,主要是不要时时强调自己是官办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红卫兵组织视为“黑指示”,并当成证据来批判。而刘少奇对新闻报道的一些见解,即便是放在时隔55年之的现在,也是非常大胆。

真实、客观是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属性。关于国际报道,刘少奇说:“周恩来总理骂了美国,有的美国资产阶级报纸就刊登出来。为什么资产阶级报纸敢于把我们骂他们的东西登在报纸上,而我们的报纸却不敢发表人家骂我们的东西呢?这是我们的弱点,不是我们的优点。我们的新闻报道,为什么不反映真实情况呢?我们应该让人民知道世界真实情况,让人民知道今天世界上有几派人,有骂我们的人。”“现在我们的国际新闻报道只有一面:骂美国的,说我们好的。这种片面性的报道,会造成假象,培养主观主义。”关于问题性的国内报道,他说:“对某些问题要及时报道,一定要问题解决了才报道,是不好的。”

曾兵看过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记和报道,他们除了具有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和“超凡的洞察力”之外,还提出过许多至今看来仍有指导意义的想法和要求。且不说反贪反腐,仅从新闻报道来看,目前的许多做法与革命前辈的要求仍然有着较大的距离。2009年,新华社记者张兴军盘点了当年最著名的官员13大雷语。曾兵怀着好奇的心态,当时就对各地区日报类报纸的转载情况进行了搜索,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有雷语出现的地区,转载时都悄悄地把13大雷语变成了12个。相反,没有雷语官员的地区,就全盘转载了。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致悼词的最后说:“我们悼念刘少奇同志,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他的遗愿,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全面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使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奋斗。”不继承何来创新?曾兵以为,实现革命先辈的遗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能当成挂在嘴边的口号,而应该落实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中,而在这方面,恰恰做得不够好。

   

新闻链接:

http://npc.people.com.cn/GB/16216705.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