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与邓--未来若何?
毛与邓--未来若何?
这是和一个网友对公有制和私制交换个人意见中引出的一番话:
1,欲望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会欲壑难填,人的私心由此而生。人不可能没欲,也就不可能没私。但它却是随着条件的不同而在发生着变化。
2,人在贫穷的时候,盼着天下平等,盼着天下财富共享,由此产生和发展起来了共产主义的思想。这共产主义思想,成了穷人脱贫的思想,落到个人头上,就是想自己得到财富,归根是个私而不是公。所以一旦富了,接着就产生想使自己比别人更富的思想和行为。大家都这样想,资本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就成了不可阻挡的朝流。像毛泽东这样强有力的领袖,号召大家“头上长角、身上长刺”,做“反潮流”的猛士,但不是所有的领袖都有这样大的气派和才能,所以毛泽东主席一死,就顶不住了,这股潮流就反上来了,其代表这潮流的人物,必然对共产主义思想以各种借口进行修正。邓xx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在这大气候下产生的,所以说,是时代产生了邓xx,不是邓xx创下了这时代。这时没有邓xx,也会出李小平,王小平。所以要解决问题,只责备人是解决不了的,必须从事发的源头上解决,才是根本。
3,人没欲就没有动力,但欲又是万恶之源。既不绝欲,又不使欲成为万恶之源,自古有多少圣贤能人,无不围绕这问题从思想到道德到制度,做出非凡贡献,但最终没有找到驾驭的总办法。往往成了顺其自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由此而成。穷家出贵子,富家多纨绔,也是由此而生。谁得了天下,都想千秋万代,结果谁都做不到。谁都想使自己的子孙永远富有,往往又富不过三代。这一切的一切,总根子就在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着不同的欲望所造成。
4,站在天下穷人立场上,走共产主义道路,这就不能给私欲发展留下任何余地,一旦留下,再小,也会造成蚁穴溃堤结局。所以在毛泽东时代,曾有句响彻云霄的话,叫作:“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
5,毛泽东的“斗私批修”,从思想上对私展开大围剿,从制度上对私处处设防拦截,就是要借此对私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绝对态势,是在治私的问题上,“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其实能做到这一切,支撑点是私而不是公。举例说罢,雷锋是斗私批修的榜样,是走共产主义道路上的标兵,因为在当时,不学雷锋,就不能当模范,不能入党,不能提干,人正是为追求这个私,才都学起雷锋 ,支撑点在私字上而不在公字上。再如学先进、搞比赛,处处为公而拼命,但支撑点,就是谁都不想落在人下,因此这个支撑点同样是个私而不是公。虽然是个私,但却从“我为人人”这个公字做起,来取得“人人为我”的这个私。是把个人的私溶入到大家的私之中,这就使私变成了公,这就是走共产主义的特点。其实没了私,也就没了动力。这是相反相成的。
6,正因为私有动力,但又不能变成万恶之源,这在不同历史的发展阶段上,就得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这办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道路可走。但怎样把准好这时代的脉搏,掌握好火候,并及时能拿出恰到好处的办法,只有靠制度,用制度保证这样的人才源源不断,也只有这样,在实现马列主义基本原则的道路上,才不走弯路,走了弯路也才不会造成全局性的损失,所以当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后,在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毛泽东开始有了新的考虑,于是在1956年《关于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问题》上,毛泽东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似乎马克思主义只有一家,别无分店。是不是分店也可以搞一点马克思主义呢?”(毛文集七卷)也就是说,毛泽东这时考虑要用建立分店制的办法来解决了。同时在行动上,自己开始由前台向后台转移,即由一线向二线退居,到五九年正式退到二线。
6,走上一线的同志们,只看到人的私念有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面,看不到从行为到制度,只要对私一松动,对走共产主义来说,就成了蚁穴溃堤大患,对此唯毛泽东看到了,并为此和他们进行了殊死搏斗,通过斗争,使公有化的概念深入人心,但同时却耽误了毛泽东创建这分店制的时间。
7,当时走上一线的同志们,就本意而言,不一定要彻底复辟资本主义,但后来的实践证明,正如毛泽东所料,照他们的想法一推广,即向私有制一倾斜,整个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就像雨后春笋般地得到迅猛发展,再也收拾不住了,把整个社会搞的,像一夜回到解放前,要治理,就不得不照搬资本主义的做法,把人家的东西都搬来了,也就没了自己的东西,从而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变成了资本主义,这就从反面证实了,要走共产主义社会,从思想到制度,对私不能松动,一松动,资本主义必然复辟,在这里,非此即彼,非彼即此,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他们造成的这后果,其实就是想创一个第三条道路,这就是把毛泽东当作极左,把资本主义当作极右,发扬两者的优点,克服两者的缺点,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经过了漫长的30年的实践,不但从社会形态上最终没走出个样样,而且从理论上也不能拿出一个明确完整而令人信服的概念,所以走的结果,就越来越走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也就越来越和毛泽东的东西格格不入,因此也就不容毛泽东的东西存在,并对毛泽东开始妖化,实际成了叛徒,却又没勇气承认,千方百计还要为自己辩解,自吹自擂,做着自欺欺人的掩耳盗铃的事。
8,从这两个时代的对比来看,最大不同点:一个是通过公有制,在消灭私有制的前提下,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大多数人利益的需求,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一个是不消灭私有制,刺激人们发财致富,直接用财富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实是用饥饿来逼人去干不想干、不应干的事,把人的行为变成了像野兽争食的行为,把人的关系随之变成了富者对贫者赤裸裸的剥削关系。一旦贫者对富者反抗,就一面镇压,一面安抚,这安抚也包括对赤贫者的救济,目的就是不要叫这些人造起反,闹起事,即不要搅乱强者对弱者欺压的这个社会秩序,归根,落脚点却都落在保护这少数人的利益上。
9,站在多数人富的立场上,就会高举毛泽东的旗帜,站在少数人富的立场上,就会高举邓xx的旗帜。在这问题上实际也没了调和的余地。
10,旗帜的力量很重要,一个政权失去旗帜,就会失掉凝聚力。一个人心目上没了旗帜,就没了做事的精神支柱和行为错对的识别标准。但旗帜的产生,不是谁想树谁就能树起谁,它是在长期斗争中产生和形成的。如毛泽东这面旗帜的产生和形成,就是经长期革命的实践,用他的事实,从每个人的心上升起的,不是那个人树起的。毛泽东死后,邓xx有了权,想把自己树成旗帜,可在这旗帜下所做的事,不但不得人心,而且手段很不光明,所以再怎样树,也就成了死狗扶不上墙头的事。再说没旗帜不行,可旗帜多了也不行,中国从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1919年“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长达2000余年,在思想界,只有孔子这一个旗,就像满族入境中国后,本是一个落后的少数民族,却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少数朝代之一,就是因为它能高举中国人所认定的孔子这面思想大旗,从而他们才能溶进中国人的心中,并能做出强国的大事。中国古代的文明,就是靠打一个旗产生的。毛泽东这个旗,就是靠他自己做出来的,不是靠他权力树起来的,如果靠他的权力树起来,他死之后,不用邓xx砍,中国人自己早从内心砍掉了。现在不但从百姓心上砍不掉,而且越砍,人们对砍旗者越恨,就是因为毛泽东做到了。因此重打毛泽东的旗帜,照毛泽东的指示办事,就成了中国再崛起的头等大事,而且成了非做不可的事。
11,重打毛泽东的旗帜,就是因为毛泽东能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给人民谋实事,并且说到就能做到。但不是说毛泽东时代没缺陷,没缺陷的时代是没有的。同时也不是说,高举毛泽东的旗帜,就是把毛泽东的做法全部再照搬回来,因为时过境迁,真正这样做了,就又犯了教条主义的老毛病。
12,贯串人类发展全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原始社会是如此,到共产主义社会也同样是如此,但这一主要矛盾,在不同历史发展的阶段上,表现出的具体内容则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又有了各自不相同的内容,也就有了各自的主要矛盾,这各自主要矛盾的总和,就成了贯串人类发展全过的这个主要矛盾的全部内容,把它当作某一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主要矛盾,从概念上就成了似是而非的东西,也就成了以假乱真的东西。共产党建国之后,在新的历史阶段上影响生产力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毛泽东认为就是官吏的腐败同人民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就是大搞群众运动,把重点放在整走资派上。用当时人们的直观说法,就叫作“抓革命促生产”,用古人的话说,就叫作“明主治吏不治民”。从治吏的角度上说,古人虽然早提出了这个问题,却谁也没有能力解决了,唯有到毛泽东时,在解决这问题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成效与贡献,但在怎样出“明主”的问题,毛泽东虽提出了创建分店制的办法来解决,但因为党内的内斗,耽误了他的时间,造成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的遗憾。
13,分店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各店根据国情,在马列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把实践的成果拿出来,摆在人民面前,供人民挑选,那个店的“货”最受人民欢迎,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民在现阶段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把那个店选入中央,由它直接推向全国。这对中央来说,可就不只是个简单的监督问题了,而是把中央的生死大权直接掌在人民手中。中央像是人民雇佣来的,他们的所作所为,只能按主人意图办事,使主人满意,主人不满意了,当然有权叫他滚蛋,另雇能使主人满意的人来主持中央工作。这分店制的建立,就不只是从道理上这样讲一下了,而是从制度上实实在在地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在实处。官常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其实都是空话,只有建立起这样的制度,人民才真正成了当官的主人。也就使那些只会说,又自命不凡的人,再无技可施了。
14,分店制的一大效用,便于大家的行动走向统一。举例说罢,像五四运动前后,各种思想都很活跃,就左派内部而言,也是派别林立,谁都是老子天下第一,争个一塌糊涂,最后在战争中,使的那些高谈阔论的人,令人生畏的人,又自命不凡的人,走上战场,走进群众,和实际一结合,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才认识到,那个被人看不起的人,被讽为深山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的人,说人家只会看水浒、三国演义的人,说人家只能做个山大王的人,总之就是这个处处被人看不起的农村娃——毛泽东,才能发动起人民,组织起人民,才能把强敌战胜,这才使各种思想和坚持各种主张的人,都不得不向毛泽东靠拢,从而中国从思想到行为才走向统一。现在没战争了,怎么办,凭权力压人,压而不服;凭说理,各有千秋,就像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单凭争鸣,孔子是不会争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这结果的取得,是靠了汉武帝的权威。说明思想和行为走向统一,没权威也不行。那么我们现在怎么办?只有使各派各自开个小分店,让它的才能在自己的分店使尽,把成果交老百姓选,被百姓选不上的,不怨天,不怨地 ,只怨自己的东西不得民心,最后只有向得民心者靠拢,殊途同归,走向统一。所以这分店制不但不会助长分裂,而且是分裂走向统一的最好制度。
15,统一是相对的,不统一是绝对的。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产生了。分店制就是在面对旧矛盾解决后,对解决新矛盾又产生出的不同意见与纷争中,让群众自己来看、来选,看谁家的做法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广大群众最大利益的需求,就把谁家及时选到中央,由中央再推向全国,达到新的统一。因此这个分店制,就成为时代在新陈代谢进程中,既是吐故的送葬者,又是纳新的接生婆,从而使时代的前进有了制度的保证。
总之,毛泽东创了个新时代,特点就是建起了公有制,使每个人做事,都必须公字当头,然后才能解决自己个人的私,不是没了私,而是把自己的私溶化于集体的公共利益之中。使人做事和考虑问题,都能站在大家的利益上,显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从而使人脱离了低级趣味,走向高尚。邓xx又回到旧时代,特点就是又回复了私有制,使人考虑问题,我字当头,口喊公字,这个公就成了众狗争抢的一块骨头,有力者抢去,成了富者,没力者抢不上,就一贫如洗,饿死活该,一切从满足自己的私利出发,万恶也由此而生,使人就又变成了低级的动物,却又比动物更加残忍。总结这两个时代的特征,只有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把毛泽东想要建的分店制建起之后,完成毛泽东这一未竟之志,让群众自己选择在不同历史发展的阶段上,能满足自己物质和文化最大需求的新模式和新道路,中国才更有希望,否则,中国的未来不堪设想。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