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真成公仆,改革才算成功
如果改革不能把各级官员置于到人民支配的公仆地位,改革就没有成功,改革改来改去,就是要增强各级领导者和劳动者的工作责任心,调动积极性。对于普通劳动者,其实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难。难就难在领导者。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也在领导者。
经济体制改革中,从国有企业改革,到民营企业发展,再到城市个体经营和农村联产承包,其实对普通劳动者,并没费多大功夫,现在企业对职工的管理除了破除了过去的“三铁”外,管理手段与过去几乎差不多,没有遇到大的阻力,在过去要用的话也可用。至于个体经营和联产承包,也就是把生产经营收益与劳动者直接挂钩而已,实质古已有之。对普通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完全已经到位,把他们创造劳动价值的智能和体能发挥到了极致。其实,即使在计划经济时期,据我亲身感受,在领导们的教育管理下,普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并不差,劳动强度甚至比现在还大。农民为了多争几个工分,汗流浃背,挑灯夜战,收入微薄,毫无怨言,我至今记忆犹新。大家在一起欢快畅怀,反到是现在见面牢骚满腹。有人说那时出工不出力,反正我没有看到。经常看到的是领导瞎指挥,枉费了多少劳动者的汗水和心血。主要是领导没有科学的民主监督和经济上的激励,他们便只顾仕途,讨好上级,决策不动脑子,弄虚作假。所以,不论是生产运动还是政治运动,从中央到基层后,已经大大机械夸张了。工人和农民等劳动者还是很听话的。你给他一点点奖励,他们就干劲十足了。问题就在一些狡猾的领导者身上。
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体制,针对的是人的自私自利。它尽管在本质上为了最大限度地剥削劳动者,但从形式上是围绕约束和激励领导者展开的。他们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在政治体制上,多党竞争,政府首脑竞选和负责,权力制衡,针对的就是领导者,对领导者约束和激励,由经济利益最大涉及者,操纵政府领导;在经济体制上,股份制以股东大会监督董事会和经理,董事会集体决策,经理竞聘并执行决策,受董事会和监事会监督,针对的还是领导层。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与每个股东紧密结合,推动了对领导者的监督。当然,他们体制上对领导者的监督,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对普通劳动者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保护的。这种体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保障,也是胜过我们传统社会主义的优势。
我们现在学习和吸收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不仅在管理普通劳动者方面要借鉴,在管理领导者方面同样要借鉴。尽管我们不能照搬,但加强对领导者的民主监督,甚至比资本主义国家还要重要。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从党政和国家机关到企事业单位和乡村,各级领导都应当是人民雇佣的管理者,必须置于人民的选用、监督之下。同时,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的管理体制,人财物支配权实际都在各级领导手中。如果人民没有选用和监督权,各级领导就会以权谋私,成为剥削人民的官僚资产阶级。他们为了使既得利益合法化,必然选择和推动实行资本主义,而且不是民主法治的现代资本主义,而是恶性竞争、人格扭曲的早期自由资本主义,重演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悲剧。因此,我国要大力完善对领导者的民主监督机制。在政治体制上,强化人民选官、人民监督,形成官员对人民负责的局面,改变少数领导为了升官搞形象工程、为了发财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在经济体制上,严格落实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股份制的治理结构,真正形成对经营领导者的民主监督。尤其是国有企业,要在贯彻按劳分配和多劳多得原则的同时,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强制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落实,确保国家和职工对企业领导的监督,制止腐败高发和决策失误现象的发生。
领导是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组织和推动者。只有人民对各级领导实行有效的监督,才能巩固和发展改革的成果,才能保证改革的全面胜利。否则,必将导致改革的失败。
本博客更精彩http://blog.sina.com.cn/u/235415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