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等待历史性的突破
——关键是存在一个什么样的政党
2011-12-23
一个时代需要阶级主体觉醒,才能将世界带进这个更为进步的阶段中。
共产主义必须先有无产阶级等社会底层大众的觉悟,冲破私有制的类激素一样的作用,从而使人类进入理性与理想结合的科学历史阶段。
列宁主义更加关注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在社会矛盾冲突激化的时候,采取革命的战略。马克思从来没有作革命的尾巴,而是强调历史的积累所成就的革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共产党必须积极引导无产阶级、独立领导革命的进程,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懈努力。两个革命家对于具体的不同历史条件的革命所强调的重点似有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
从列宁对苏维埃在革命形势中的角色分析入手。我们看到苏维埃也面对双重可能性:要么成为人民政权机关,要么变为资产阶级统治制度下的机构。1917年,这种双重可能性必须在“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和“革命失败”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列宁认为:“苏维埃只有在取得全部国家政权之后,才能真正发育起来,才能发挥自己全部的潜力和才能,否则就会无所作为,或者仍不过是个胚胎(而过久地作为胚胎存在是不可能的),或者成为一种玩物。”
在列宁看来,问题的核心是要完成从阶级斗争的自发阶段到其革命层面的“质的跨越”。 马克思认为革命实践是形成主体性和革命理论的决定力量。马克思的理论通过在每一个历史转折时刻为群众指出达到政治目标的最佳策略来实现向革命斗争的“跨越”。换句话说,在每一个历史转折时刻,理论应当成为群众的“行动指南”。而列宁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在《六月十八日》中写道:“这两次游行示威都没有打算指出革命今后发展的方向,而且也不可能指出。这两次游行示威都没有向群众和代表群众提出具体的、明确的和迫切的问题:革命应当向何处去,应当怎样进行。”面对无产阶级的这种自发反抗,当时的布尔什维克持什么态度呢?列宁认为:“我们党在7月3—4日这两天所犯的真正错误,就在于党对全体人民的革命情绪估计不足,党认为政治改革还可以通过苏维埃的改变政策而和平发展。”布尔什维克不仅没能将群众的革命激情有效组织起来,反而间接地帮助资产阶级取得了反革命的成功。
列宁写道:“我深信,如果我们‘等待’苏维埃代表大会,放过目前的时机,就等于断送革命。”[1]不利用革命时机只能意味着背叛革命,仅仅凭借群众的自发性无法完成从反抗到革命的“跨越”。[2]
对于共产主义运动,同样需要一个真正具有成熟政治意志的政党,武装起人民的力量。当社会发展到所谓的资本主义发达阶段,福利制度将人们用从全世界搜刮来的财富“包裹”起来,人们还有革命的需要吗?现在的金融危机能将人民变为“统一行动的”阶级,推翻私有制下国际大资产阶级的“世界政府”吗?
这取决于革命政党的自身纯洁性和意志力;同时必将依赖世界危机所引发的世界性资本主义体制崩溃的趋势。历史就是由人和大势造就的。
通过二十世纪革命得出的结论是,一个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政党就能将革命引向胜利,战无不胜。一个由修正主义领导的世界就一定是小资产阶级爬行主义依附大资产阶级的“资本家养活工人”的世界:更加可怜的摇尾乞怜的时期。
革命的政党就是要教育人民群众,锻炼阶级队伍,强化共产主义意识,时刻准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实现公平正义的效能,建立一个治理良好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体系。真正将世界从私有制撕裂社会的奢侈之风中拯救出来。
知识分子必须做人类共产主义运动的榜样,而不是作为聪明人剥夺劳动者。这既是人类自我改造,更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主题。青年、知识分子必须与劳动者相结合,通过共产主义运动拯救人类,解决地球生态灾难趋势的问题。
注释:[1]《列宁全集》第2版第32卷第278页。
[2] S.S.Zizek,tredici volte lenin,Trad.It.F.Rahola,Milano,Feltrinelli,2003,pp.7-1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