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上访致死被暴光公开后的走向
《中国年报》报道: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苏曹乡河东村原支书郭成志因赴京上访,举报现任村支书白虎林经济犯罪被打成重伤,11月6日早晨6时在医院身亡。行凶者正是被举报人白虎林雇用的有违法犯罪前科的打手。开始一些网站及媒体还禁止言论进行封帖,眼下已在众多纸质、网络、视频等媒体公开暴光报道,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家喻户晓。
前车之鉴的安徽阜阳人李国福死于狱中案无声无息不久,当局不吸取经验教训,任然一味实行打压民意,封堵卡政策,继续维稳,而不“ls用重典”,结果是越维稳越乱越出事。应该说李国福死于狱中案与老支书上访致死被暴光公开均为双刃剑,其走向无怪乎有三种情形六种倾向:
一种人民痛苦悲哀——正不压邪,指鹿为马也好,黑白颠倒也好,群众从此不上访举报,忍气吞声、偃旗息鼓、匹夫无责,更不敢提出什么民生、民情、民意,不会再去参政议政了;或更加刺激群众上访举报,掀起更大更多的似钱塘江大潮般高潮。
二种腐败否极泰来——负面效应,如注射了“兴奋剂”、“强心剂”,吞食“摇头丸”,彻夜狂欢、群魔乱舞,更加肆无忌惮,看谁还敢与其为敌作对,郭成志、李国福就是刁民的下场;或有所收敛,改弦更张(此种倾向出现率较低)。
三种当局高枕无忧——君侯从此不早朝,无须牢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古训,可以拆除“言塞湖”、撤销“信访办”、“纪检部门”,由此耳根清净,春梦无人扰;或从此偏听偏信,不知民间疾苦,所做决策常常出错,奸臣当道,日月晦涩,共和国大厦摇摇欲坠。
人民网人民时评讲的好:笔者看来,被举报者仇视举报者、殴打举报者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被举报者怎么能够和区信访局长、乡党委书记一起赴京“接访”?更令人费解和难以容忍的是,白虎林带的打手怎么竟敢当着信访局长的面打举报人的耳光?怎么敢把举报人抓进被举报人开来的汽车里?举报人落到被举报人手里,不死也得褪层皮啊!试想,古戏文《锄美案》中有个找老包状告驸马爷陈世美的民女秦香莲,倘若老包把她交给被告陈世美处理,那还有秦香莲的活路吗?看看今天郭成志案中有些接访干部的态度和表现,是不是有点像糊涂的“老包”把苦命的“秦香莲”交给凶恶的“陈世美”?不知道这“老包”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也不知道他们是偶尔糊涂一次还是一贯这样糊涂。
  但讲的不够透彻,应该说明或看出我国信访举报制度的落后,换言之不是与时俱进,不是“科学发展观”所为。比如,百姓到省里举报乡村地方官员,结局是上面把信访材料或举报材料转到信访或举报人所在乡村,如此操作,信访者或举报人能有好果子吃吗?  
至于说郭成志举报白虎林是不是事实?是该到区里、市里、省里或是北京举报,这是另外一回事。必须明白的是,举报是公民郭成志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不能苛求举报的字字句句都是事实,也不能只准举报人在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举报。举报和诬告是两回事,举报是老百姓说话的重要渠道,也是查处腐败案件的重要线索,举报人应该受到支持和保护,而决不能像郭志成那样受迫害。
  中央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究郭志成案,人们要问,当地有些干部是按中央精神办事吗?除了依法查处白虎林及其打手,还有没有应负责任包括承担法律责任的干部?这些是应该给人们有个交代的。  
人民网人民时评如此说,问题倒是要有人重视,要敢于出手,敢于矫枉过正,敢于拨乱反正。人民群众至今还未看到希望在哪?连反思改革都不允许,连改革中出现的错误都不敢承认,只怕不仅有李国福第一,郭成志第二,还会有×××第三、第……亲者痛仇者快,我哭財狼笑的活话剧还会上演。
一个国家或民族一旦丢失了正义正气,人民还能有什么盼头?作为共和国的公民,华夏子孙,共产党一员,只怕是欲哭无泪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