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论养老金入股市之不可行

火烧 2011-12-2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讨论养老金入市的不可行性,强调职工养老资金安全稳定的重要性,指出养老金应由职工决定是否入市投资,而非由社保部门擅自决策,同时分析入市可能带来的风险与责任问题。

            养老金入市 职工才有权决定 
               张永琪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16日)透露,证监会正在研究鼓励更多长期资金入市,鼓励公募基金、养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协调发展。这位负责人表示,就养老金入市问题,证监会正在与各有关部门沟通,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

  养老保险金是职工养老的命根子,安全稳定比什么都重要,一点都闪失不得。如果失去这个前提,改变其用途投资资本市场,一旦出现闪失,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证监部门认为入市投资就会盈利,这也太理想化,稍有金融知识的人都不会相信。

  养老金很大一部分来自职工,毫无疑问,职工才是其主人,才有权决定其是否要用于投资资本市场。社保部门不过是资金的保管者,或者说只是个管家,只有投保人委托其入市投资,其才可以秉承主人的意图行事,若僭越行事,既不合法也不合情理。

  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动用职工养老金入市投资也不例外,无论是对国家重点项目投资,还是用于资本市场投资,都是既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本,并非只要投资就可以增值。证监不是神仙皇帝,即使再有能耐,再走内线,也难保万无一失,不会马失前蹄。假如事与愿违,甚至血本无归,谁来填补入市出现的亏空?即使证监官员都用个人财产填窟窿,一者恐怕无人愿意责任担当,二者也是杯水车薪,根本填不平巨大的枯井。

  当然,既是市场投资,也会有盈利的可能,甚至还会获利颇丰。如是这样,其盈利部分怎样处置,由谁来处置,便至关重要。按照资本投资规则,谁投资谁受益,谁盈利谁分红,投资人才有这样的决定权。然而迄今为止,投资人享受过这样的权利吗?实际决定权还是操在管家的手中,这显然是本末倒置。假如投资盈利只给管家分红,或由管家用于自已加薪或改善福利待遇,养老金冒着风险入市的真正动机就昭然若揭了。

  擅自改变职工养老金用途,将市场风险引入本来安全的职工养老领域,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资金保管人没有权利自行拍板决定,而应让资金的主人——投保职工来决定是否要这样做。证监部门只可牵头广泛征求投保人意见,按照大多数投保人的意愿行事。否则,不但侵犯了投保人的主权,若赔本了谁也承担不起赔偿的无限责任。

养老金入市将加剧股市内幕交易

周俊生

2011-12-20 10:06:28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透露,证监会正在研究鼓励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其中包括养老金入市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就养老金入市问题,证监会正在与各有关部门沟通,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

在资本市场行情近期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关键时刻,证监会提出养老金入市的话题,可见市场高层已经意识到随着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而出现的市场资金紧张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那么,市场就不可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交易市场行情低迷可以无视,但至少管理部门计划的继续大规模推进IPO的行动将面临重重困难。

但是,推动养老金入市,却是管理部门在“病急”之下抓错的一剂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后,由于历史欠账很多,因此资金一直处于“前吃后空”的状态,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养老金都只能维持现收现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各地社保基金的养老任务将十分繁重。因此,政府部门在积极想办法做大社保基金,全国社保基金早在10年前就开始有限制地进入资本市场。但是,正是由于社保基金面临着沉重的养老压力,因此决定了它的投资必须抱有谨慎的原则,高风险市场不宜进入,而资本市场正是一个高风险市场,A股市场最近10年来所经历的激烈动荡已经让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养老金进入这个市场,如何能够保证它不会失手?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其危机必将溢出市场,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证监会似乎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财经年会上说,养老金入市是将养老金委托给一个机构操作,说明养老金不必亲自进行市场操作。但是,郭树清在这样说的时候,已经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将养老金委托给某一机构,这个机构又拿什么来保证养老金入市以后的只赢不输?唯一的可能便是这个机构将依靠养老金在政府中的管理机构,提前得到市场信息,从而保证操作的成功。A股市场历来有“政策市”之弊,尽管最近几年证监会一直在鼓吹“市场化”,但从市场实践看,“政策市”非但没有减退,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但是,当养老金所托机构依赖政策的先机立于不败之地的时候,事实上它就产生了内幕交易的嫌疑,使A股市场的公正公平秩序受到严重的挑战。

内幕交易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敌,证监会建立以来将近20年,对内幕交易的打击一直没有放松过,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后更是将打击内幕交易作为他烧起的“三把火”之一先声夺人。但是,目前已经公开揭露的内幕交易案例,大都是一些个人行为。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些在公权力掩护之下所从事的内幕交易能够产生更大的能量,在市场上产生的危害也更大。如果养老金所托机构从事内幕交易,它更是具有了天然的政策保护,从而不可能受到法律追究,而这无疑将使资本市场的法制受到严重的破坏。

郭树清说,全国社保基金自2000年入市以来,取得了年平均9.17%的收益。但是,一个回避不过去的问题是,这10年来,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一些机构也是受创严重,为什么独独全国社保基金能够“基业常青”?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无从了解社保基金投资的详细情况,但熟悉A股市场的投资者都知道,每当市场出现急剧变化的时候,总能从社保基金所托机构事后公布的年报、半年报以及季报中发现社保基金持仓的变化,其间透露的玄机耐人寻味。现在一些投资者总是习惯于从社保基金的持仓变化中捕捉股票,社保基金俨然已经成为整个市场的“风向标”,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社保基金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光彩事情。

很显然,养老金一旦入市,由于它具备了只能赢不能输的特点,因此必然能得到政策的全力庇护,政府相关部门如果作出什么将在市场上产生激烈反映的决策,很可能提前告知养老金所托机构,使其得以提前行动。但这样一来,内幕交易将在A股市场上取得某种合理性,从而加剧市场的动荡,而围绕在养老金旁边的各色人等,也有了从事“老鼠仓”的便利条件,但由于他们的这种行为附着于养老金的入市,投鼠忌器之下,监管部门也只能对他们采取放任的态度。

(新民网,2011年12月19日)

养老金救市等于送羊入虎口

朱大鸣

   中国股市最近熊气冲天,证监会高官纷纷表态以便利好股市,上周五股市尾盘拉升,其中最大的传言就是上周五下调准备金,但是,政策面在这一块似乎并没有兑现。但是,证监会其他救市政策却已经逐步兑现和落实,其中包括备受市场关注的RQFII试点管理办法发布。

   不过,我们更关注的是,养老金和公积金的入市。日前,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加大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股市的政策措施,目前证监会已和有关部门做了沟通,推动养老金、公积金等投资股市,并在和有关部门沟通出台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甚至郭树清15日公开表态,建议养老金、公积金投资股市。他表示,全国有2万亿元的养老保险金余额分散在各省,此外,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3.9万亿元,扣除贷款后余额还有2.1万亿元。如果这些资金组织起来,设立一个专门的投资机构或者委托一个机构投资资本市场,对全体居民都大有好处。

    问题是,股市不能反映基本面,是其体制性的问题,为什么要拿百姓的养命钱来去救股市。圈钱市场和提款机的性质,证明了过去十年中国股市根本就不是投资价值主导的市场,十年考个零蛋就是明证。如果市场本身重大的缺陷不改变,让社保基金和养老金以及公积金去填黑窟窿和无底洞,就是羊入虎口。

    中国股市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股票和公司两张皮上,股票不反映股市的基本价值,上市公司不缺钱还要圈钱,很多上市公司的利润,就是货币增发创造出来的利润,很多上市公司所谓的业绩,就是其拿着圈来巨额资金和信贷资金,投机获得来的“利润”,从本质上来看,是货币贬值所带来的“利润”,他们之所得,即全国人民之所失。货币贬值促使储蓄不断游资化,不断投机,如果不去投机,连本身价值都得不到保障,这样的体制,投机盛行是不可避免的。通货膨胀逼着人们去投机,而不是创造利润,因为实业的利润和创新性的利润,已经被投机泡沫笼罩了,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质,金融泡沫比实业所获得利润要高很多,那么,谁来愿意做实业。如果这一点不改正,中国股市大起大落永远都不可能避免。

    其中,最惹人瞩目的是,货币增发很大,但是,实体经济还很缺钱,房地产同样附属于实体经济,但是,资金链紧张的已经快要断粮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说,包括表外贷款在内,贷款在过去五年翻了一倍,接近GDP200%的水平。这种信贷增长幅度大约相当于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日经指数泡沫破灭之前五年的两倍,或者是美国从2002年到2007年房地产泡沫期间信贷增长幅度的两倍。在上述两个繁荣期内,新增贷款都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50%。也就是说,中国增长很大程度上靠货币增发来奠定的,这带来了很大问题,这个问题是与日美教训密切相关的:即击垮了实业,富裕了泡沫,使得财富分配不均衡的鸿沟更加深大。因为如果实业不能创造足够的“利润”来满足新增货币的需求,那么,多余出来的货币形成金融泡沫,变成各种短期资本,比如恶炒地皮、大宗商品以及各种资源,有的蜕变成了高利贷,赤裸裸的挤垮实业。

    我们的股市丧失了股市的基本性质,沦为企业弥补亏空和粉饰业绩的工具,沦为各种势力争夺货币资源的赌场,融资功能变成圈钱功能,投资功能变成投机功能,这样的性质不改变,就算解决了股指下跌问题,投资者还是赚不到钱,因为中国股市根本就不是所谓的老鼠仓造成的问题,最大的庄家不是机构,也不是散户,而是各种各样的产业资本和信贷资本。

    养老金是国人的救命钱,我们的养老金本身就缺口很大,问题很多,还要忽悠养老金和社保基金救市填窟窿,是不值得的,就算能够把股市指出拉上来,很多的问题还是没解决,而且掩盖起来了,证监会应当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只有如此,才不会丧失根本。何况,如今的圈钱市连养老金都有可能被吃掉,如果很多的储蓄很多都被吃掉了,还要吃掉未来的养老钱,实在是不明智的选择。不管怎么说,中国股市不能反映基本面,是股市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与信贷体制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两两项制度不改变,中国股市还有大灾难,经济也可能受到牵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