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问题看美国——是上帝,还是恶魔?
有些人只看表面现象,盲目相信西方宣传,把美国当成上帝顶礼膜拜,认为那里像天堂一样,美国政府更是不遗余力地在全世界推行“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公正……”,简直就是全人类的救世主,甚至说“没有美国中国人连饭也吃不上”,“世界需要美国当家长、当警察”……
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里不说100多年来美国一伙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在全世界杀人放火、强占殖民地、掠夺资源,支持许多国家的反动独裁政权(包括从1927-1987支持蒋家王朝)镇压民众、大打内战,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和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还多次制造经济危机,给包括它们本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就看看在关乎全人类命运的气候问题、节能减排上“伟大的美利坚”一伙的表现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早在南非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一个多月,各方代表就如同空中飞人一般来回穿梭,协调立场,希望德班会议能取得积极成果。
有人称,德班将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即将于明年到期,南非德班气候变化大会是形成针对第二承诺期的国际法律协议的最后一次机会。这次宝贵的机会,与会各国能否抓住?德班会议给世人带来的,是惊喜,是庆幸,还是失望?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明年到期
德班气候大会是2012年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官方文件《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前召开的最后一届气候大会。《京都议定书》能否在2013年进入第二承诺期,各国能否就新的减排目标达成共识,德班气候大会可谓成败系于一身。以“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坚持,第二承诺期必须要有。
德班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必须要有,发展中国家在这一点是明确的也是一致的,也是坚定的,因为现在世界上所有各国,包括发达国家都对自己在2020年前的减排目标做出了承诺。现在的问题是兑现自己的承诺,采取行动。
美日俄澳提出废除京都议定书
然而会议尚未开幕,原本对“框架协议”态度积极的日本、加拿大却早已明确表示,不会签署第二阶段协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曾少军透露,有这种想法的还不仅仅是日本和加拿大:
曾少军: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明确提出废除京都议定书。
《议定书》最大的“硬伤”就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始终拒绝签署。不仅如此,他们还认为《京都议定书》“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把中、印等新兴国家放在议定书减排控制框架以外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今年的关键是把去年坎昆的共识落到实处。今年有很多时间和努力去落实坎昆共识,尽管有困难但是我有可能取得进展。
德班会议蒙上不乐观阴影
近几年的每一次气候变化大会,尽管无比曲折,但都能至少达成一份协定;可尽管都能达成协定,但对《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却一直没有一个确切说法,这让此次德班会议也蒙上了一层不乐观的阴影。
《德班气候大会全球聊“天” 难有成果或只成聊天》,这是昨天一则关于本届气候峰会报道的标题,尽管我们目前无法预测最终结果如何,但是,到底是在争论中继续流失最后的机会,还是把握住这次峰会,取得积极成果,世人依然拭目以待。
那么,此番各方分歧的焦点何在?德班会议,到底我们该期待各方妥协,取得造福后世的成果,还是该继续期待一份聊胜于无的协议?
尽管斯特恩表现出积极和乐观的态度,不过从美国多方面的表态来看,实际上美国真正希望的是《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无疾而终,并代之以一份新的框架协议。部分岛国和低地国家惟恐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开始站到美国等主张“另起炉灶”的工业化国家的一边。不过也并非没有任何积极的信号。
欧盟:进一步利用低碳发展战略
作为《京都议定书》最积极的推动者,欧盟气候变化行动总司顾问费维尔表示:
费维尔:我们必须利用现有多边框架,需要在坎昆协议中进一步利用低碳发展战略,需要长远的信号与激励,鼓励欧盟国家。
但随着欧洲经济的不景气,欧盟各国对自己下大力气减排,还要向穷国提供环保援助感到越来越不满和力不从心。无奈之下,欧盟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首脑分会,会上协调了欧盟各国在德班气候大会上的立场,即可以认可第二承诺期,但要以“主要经济体的参与”为前提,也就是说,美国、中国、印度“一个也不能躲”。——这不就等于给会议判了死刑嘛!在打仗、制造经济危机上那么积极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拯救全人类的气候问题却违背绝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意愿,采取这种消极、对抗的态度,究竟说明了什么?
还有一个西方国家对国际社会的决议阳奉阴违的例子。
前不久,由中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共同起草的有关“伊朗核问题”决议,18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亚纳召开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上得到32票支持通过。该决议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允许联合国专家进入视察伊朗核设施。
该决议并未如外界所期提议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也没有对伊朗发出强硬威胁。
该决议强调继续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希望伊朗与国际社会展开认真和无条件的磋商,以恢复其对伊朗核计划和平性质的信心,同时要求伊朗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尽快澄清其核计划中的未决问题,排除其核计划可能具有军事用途的疑点。
该决议还指出,尊重伊朗在全面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相关义务的框架内,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并敦促伊朗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决议和要求。
这份“强调继续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墨迹未干,西方国家21日便宣布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这些天天打着“公平正义和平民主”旗号的大骗子的强盗、流氓、无赖嘴脸暴露无遗!
美、英、加三国21日宣布将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内容涉及伊朗金融、能源、石化等多个领域。法国总统萨科齐同一天致信多国领导人,号召加紧制裁伊朗。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财政部长盖特纳21日举行联合记者会时表示,美国将中止与伊朗银行系统的全部往来,11个与伊朗核计划有关的个人和实体被列入制裁名单,同时中止向伊朗石化企业提供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
盖特纳称美国已将伊朗列为“重要洗钱中心”,称任何与伊朗中央银行的合作都有可能为伊朗发展核武器提供帮助。希拉里则表示,如果伊朗不停止发展核武计划,将面临更加严厉的制裁。
同一天,英国政府下令中止金融机构与伊朗银行业的合作。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加拿大也将停止向伊朗石化、油气等企业出口机械设备。法国当天虽未明确提出制裁措施,但总统萨科齐号召欧盟国家对伊朗采取“史无前例的制裁”,包括冻结伊朗中央银行的资产,停止购买伊朗石油。
对古巴长达近半个世纪的非法制裁和封锁又是一例。联合国大会连续20年通过有关决议,经常打着“国际社会”旗号横行霸道的美国不但置之不理,反而变本加厉加强封锁。
新华网联合国10月25日电(记者林琼 危玮)第66届联合国大会25日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要求美国立即结束对古巴实行的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这是联大连续20年通过此类决议。
联大当天就古巴提交的名为《必须终止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联大193个会员国中,共有191个国家参加投票,其中186个国家投票表示支持,投反对票的只有美国和以色列,帕劳、马绍尔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弃权。
决议说,仍有会员国颁布和实施影响到其他国家主权和在其管辖下的实体或个人的正当利益及贸易和航行自由的法律和条例,比如美国1996年3月12日颁布的所谓“赫尔姆斯-伯顿法”,联合国大会对此表示关切。
决议说,前19次此类协议通过以来,这种旨在加强和延长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的进一步措施仍在继续颁布和实施,并对古巴人民和住在其他国家的古巴国民造成不利影响,联大再次敦促存在并仍在实施此种法律和措施的国家尽早依照其法律制度采取必要步骤,予以撤销或废止。
在当天的联大会议上,77国集团、不结盟运动、加勒比共同体、非洲联盟以及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古巴等国家的代表发言,强烈敦促美国立即停止对古巴的封锁。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政府一直对古巴采取敌视态度。1961年美国雇佣军入侵古巴失败后,美国和古巴断绝了外交关系。此后,美国政府开始对古巴实行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
财大气粗、称霸全球的美国一伙,不但动辄对不听话的国家挥舞经济大棒,制裁、封锁无所不用其极,对不听话的国际组织也是如此。
前不久,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全体大会10月31日在巴黎总部投票表决,巴勒斯坦31日被正式接纳为该组织正式会员国。107个国家对巴勒斯坦由观察员国提升为正式会员国的议案投了赞成票,14个国家投了反对票,52个国家弃权。先前曾表示疑虑的法国与几乎所有的阿拉伯、非洲、拉美与亚洲国家投了赞成票。以色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德国投了反对票。日本与英国弃权。
以色列威胁称如巴勒斯坦成为教科文组织正式会员国,将与美国一道拒绝缴纳该组织会费。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断绝了对任何将巴勒斯坦接纳为正式成员国的联合国组织的会费,美国此次又如法炮制,使教科文组织失去了8000万美元的会费,占该组织年度预算的22%。
巴尔坎说,以色列将加入到美国一方停缴会费。以色列的会费约占该组织会费总额的3%。
他说:“我想我们将不再继续按时缴纳会费,我们将追随美国。这样的话,约有四分之一的会费将流失,这将使教科文组织无法正常运转。”
——众所周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为人类做好事的机构,它的全称为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1946年11月正式成立,同年12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重要的专门机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和安全做出贡献。
美国以前就退出过一次,现在又拒不缴纳会费,企图用这种仗势欺人的卑鄙手段迫使该机构陷于瘫痪,其用心何其歹毒!
上世纪80年代,非洲国家塞内加尔人阿曼都布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时,多次不服从美国的旨意。当时,美国正是共和党强硬派总统里根执政。里根政府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第三世界批评美国和以色列的讲坛”。1984年12月19日,美国悍然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务卿舒尔兹指责教科文组织是个“浪费的官僚组织”,“具有第三世界偏见”。美国还抗议该组织的运作方式以及实施“新世界资源和信息秩序”计划,抨击这一计划会“限制出版自由”。 2003年9月,美国在退出19年后,也就是到911事件后,开辟了阿富汗、伊拉克两个战场,美国需要重塑和联合国的关系、骗取世界各国的支持时才重新入会。 今年11月美国以色列对教科文组织拒交会费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分活动已经被迫暂停,同时还将大幅削减工作人员的差旅费以节约开支。 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称,目前教科文组织已经开始核查所有项目,尤其是传媒、出版等方面的开支,以便尽可能保证核心项目的推进。除了节流,教科文组织还积极开展募捐,以图在一定程度上冲抵美国拒缴会费带来的财政损失。来自非洲的加蓬立即宣布向基金捐助200万美元。教科文组织在其网站首页上设置了可以捐款的入口。 欠缴会费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向联合国及所属组织表示不满的惯用方式。除了美国之外,英国和日本也经常使用这样的招数。根据《联合国宪章》第十九条规定,成员国所欠会费如果达到该成员国应缴会费两年的总和,该成员国将自动失去下一年在联合国大会的表决权。 | |
天山金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