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让马克思主义走出神圣殿堂为老百姓所用

火烧 2008-11-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马克思主义应走出神圣殿堂,为普通百姓所用,通过通俗方式让人民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解决现实问题。文章指出改革过程中需关注两极分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维护人民利益。

  让马克思主义走出神圣殿堂为老百姓所用
  ·文刀·

  在一些报刊杂志上,有些文章在争论或讨论问题时常常引经据典,什么那个版本的,第×卷的第多少页的等等,这对于某些专攻理论或其发展史的人来说,也可能是必要的。但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说,平时只是一般地知道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是人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工具,是劳苦大众求解放的思想武器,但说起来还是觉得太抽象,总感到离自己很远似的。有时看人家讲起来,引经据典,眉飞色舞,自己呢,有如镜中摘花可望而不可及,你若去看马列原著吧,一看就感到头晕。可以说作为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的党,确实有责任,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走出神圣的殿堂,并为广大的老百姓所掌握。对此经典作家说的好:“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虽然是人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但毕竟马恩列斯毛所处的时代同今天不同,他们也不可能为我们今天乃至以后设计一个现成的模式供后人套用,只能靠后人与时俱进地去创新。因此,作为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有一种责任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及精髓,大众化、普及化,并成为每个群众手中的武器。做到既不要照抄照搬教条,也不要背离更不能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笔者以为,最通俗、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帮助广大老百姓,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判断并解决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而且是衡量和判断重大是非的科学标准。(可能对那些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是不会接受的)。具体说: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笔者以为,就是人民大众的立场,首先是劳苦大众的立场。就连国际歌的第一句歌词就是:“起来,饥寒交迫的人们”。以及《资本论》揭示的剩余价值理论,也是告诉无产阶级“资本的每一个毛孔中都充满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要使广大的无产阶级最终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就是说共产党人作任何事情,包括政策,首先要考虑有利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就始终坚定地站在广大劳苦大众的立场,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不息,就拿毛泽东本人来说,终其一生,就始终坚定地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不论是执政前还是执政后丝毫也没有改变过。特别是新政权建立后,为了使人民尤其是广大劳苦大众不再受欺压,他不惜得罪党内一些严重脱离群众且屡教(整风)不改的贪腐官员,特别是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他不惜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下决心发动文化大革命,号召并支持人民群众揭露一小撮背叛人民根本利益的走资派,完全是站在人民立场的伟大实践。
  在是否站在人民立场的问题上,不能只凭自己声称什么“我是人民的儿子”就算数的,而是要看他实际上在做些什么,是时刻想着为广大人民谋利益呢,还是时刻想着为少数人谋权谋利谋先富呢?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尤其是工人、农民、普通老百姓的感受也是很真切的。所以说,是不是“人民的儿子”不是自封的,自封是不算数的,而且人民也不会轻易打这个收条的。像在延安的老百姓自发地给毛泽东敬献“人民救星”的金匾,这不是毛泽东自己伸手要的,“人民救星”的荣誉也不是毛泽东自封的,而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真情。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典型反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呢。笔者以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毛泽东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最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又是马克思主义立场的理论基础。历来剥削阶级的统治者们,之所以残酷剥削压迫广大的劳苦大众,政治上是反动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从理论上是反动统治阶级不懂得和不正视社会发展规律,才成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因而最终也逃脱不了被推翻的必然下场。任何时代的统治者,凡是只一心想为少数人谋权谋利谋先富,而置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于不顾的人,其理论根源往往是不懂起码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人,其政治根源就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其思想根源就是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唯利是图。毛泽东由于深知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以他才能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所以才有了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和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才有了始终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才有了内外对敌斗争中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以革命战争消灭反革命战争”“我们发展和拥有核武器是为了最终消灭核武器”“我们进行阶级斗争是为了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斗争”等一系列的革命的辩证观点和辩证方法;在党内才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和发动党内外群众给党员干部提意见进行整党整风的防止执政党腐败等一系列的辩证思想与方法。现在我们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目前,或社会上,或理论界或学术界对改革开放近30年发展的争论或讨论,有些人刻意把问题搞得很复杂,什么争论的三次高潮啦,什么争论的几个焦点啦,什么毛泽东时代啦,什么邓小平时代和后邓小平时代啦,等等,甚至大范围里还有中范围,中范围里又有小范围,乍一看,确使人眼花缭乱,好像大家都在一池浑水里边乱扑通,有点找不着头绪似的,而社会上呢,对改革开放30年是各有各的看法,或各有各的切身感受,比方说少数暴富和那些既得利益集团的人,就说改革开放好得不得了,感受呢,也是舒服的不得了;而很多工人、农民、城市贫民以及全国近亿的贫困人口,就同前面讲的这部分人的感受就大不一样,感到新的三座大山压力很大,日子很不好过。那么,到底该怎么评判好与不好呢?按理说应该有一个让普通老百姓听得懂摸得着的评判标准。其实最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看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付出改革成本代价最大的是些什么人?它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有多大?而在改革过程中主要获利的人是些什么人?比例有多大?再就是要看改革后中国是否出现了两极分化、前不久有媒体披露,目前中国有10%的人口,占有全国80%的财富,而近90%的人口只拥有全国20%的财富,这应该说是严重的两极分化了吧,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如果中国的改革出现两极分化,就证明改革失败”,笔者认为总设计师这话是很到位的。
  二00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