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旧社会农民土地流失和现在的一点思考

火烧 2011-12-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旧社会农民因借贷失去土地的机制,分析其对农村生产力的制约,并联系现代土地流失现象,指出土地政策与经济利益的矛盾,反思土地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土地之于农民,无异于水之于鱼虾。大量农民一旦丧失土地,苦痛的不只是农民阶层的个体,国家也会因此危机重重。那么解放前的中国社会中缘何会有大量的没有土地的“农民”呢?   

    以前听父亲说,有些农民由于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在实在难以周转的情况下,会把包括土地在内的所有家产变卖出去。看了韩毓海教授的《五百年来谁著史》之后,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原因其实只是个别现象。好多农民之所以失去土地的原因其实来自农村中的信贷体系。当某些农民严重缺乏生产资料或者生活资料时,会向地主或富农借贷。借贷就需要有抵押,作为农民就只有抵押土地。当来年的收成又欠佳,上交的租税又太重,或者家中又有重病人还需要花钱等等的原因时,借贷来的钱就无法还上,因而土地就会归为债主所有,这些农民被迫撒手土地,貌似公平的不公平。一个很好的佐证就是《白毛女》,集中体现了农村中地主和农民的借贷机制。顺带提一句,一场《白毛女》的战斗力是无穷的,因为扛枪的战士们都是农民哪!这种拿资产作抵押的方式一如当今社会中个体户向银行借贷。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负面的结果。地主本应该是好好的经营土地,种植庄稼来创造价值,推动生产力发展。然而通过这样的借贷机制就会让这些地主们发现认真经营土地的利润远远低于发放高利贷所带来的利润,因此反过来他们恰恰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还引狼入室,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也认为有利可图,借助这种信贷形式把罪恶的黑手伸向了中国腹地。赤贫的、羸弱的、遍体鳞伤的中国农民身上就插满了各种各样的吸血管。  

    由地主不认认真真经营土地转而靠信贷制度赢得利润最大化想到了现在:国务院之所以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18亿亩耕地的红线(通过我所看到的情况,心中自忖:这条红线是否已经跨过),就是因为一些无耻的经济学家用土地算出了一些漂亮的经济数字。他们为了追求土地利益最大化,不愿让土地通过种植的渠道使价值缓慢增长,而是把土地出卖,价值就会相当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收成,并且能为当地的GDP作泡沫般的伟大贡献,可惜这只是看上去很美的数字游戏罢了。况且这不能不说是在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或许多年以后人民再次饿殍遍地,吃尽了苦头之后才会想起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回到这个口号上来。  

    也正是由于当今土地流失这一严重现象,于是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一类介于农民和市民的特殊人群——没有土地的农民。我想,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所能轻松解释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