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由什么决定的?

火烧 2011-12-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生活方式由政治和社会意识主导,而非单纯经济条件。分析毛泽东时期与改革开放后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变化,指出精神层面下降影响社会风气。

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由什么决定的?  

   

此前,总有人以是由经济基础,经济条件决定的。可我在后来的感觉中,发现中,研究中却越来的越觉得,这可能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比如毛泽东时期人民的生活方式,那时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全都、基本是由那时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吗?我以为不是。所以根本来讲,还是政治主导,社会意识,人民共识决定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方式。比如那时的生活方式基本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为什么?因为没有必要。没有必要要防着谁都是贼一样的互相防着。可有人不这么说。有人说那时是政治、阶级斗争是第一位的。因此人与人之间虽然不防贼,但防阶级敌人却也还是一点不弱的。可我要说,就是即使防阶级敌人,那可能也不致像现在一样,连有个老人摔倒了都没人敢去扶。  

   

简单讲,一个时代同一个时代的人的生活方式,比如是用手机还是用邮信进行通讯,这有时也是不由人的主观意志去决定的。比如如果毛泽东时期已经有手机的产生了,那可能也不致没有一个人使用。所以就物质条件来讲,无论人们怎样努力,可能该是什么还是什么,比如该穷还穷,该不穷也不一定就不会不穷。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的生活方式的物质层面的东西,那可能确实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但就精神层面而言,我以为,主要的,起主要作用的,可能还是一定的政治主导同社会舆论的引诱。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物质层面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相反的是在精神层面,我以为不仅未能提高,相反却在不断的下降。乃至最终降到现在这样的不得不有求于孔夫子,才能些许找到些安慰。可这样一来,由于人们的精神层面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污染,结果就导致了整个社会犯罪的犯罪,犯法的犯法,不犯罪,不犯法的也一个个全都冷若冰霜,麻木不仁。所以精神层面的生活方式,自改革以来,不但未能有丝毫的进步,而且简直实有落到最顶点的谷底。  

   

人们的生活方式一般都包括有两个层面。可事实上并非这两个层面一点关联也没有,也不是。而且不但不是,而且有时可能还紧紧相连。比如自改革以来,总有人利用毛泽东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怎么比不上现在,以来宣扬、诋毁毛泽东时期,人们的精神层面的生活也怎么怎么的全都不如现在。比如不民主呀,比如专制呀,比如一味的残酷斗争呀等等。可我以为,这种宣扬其实无外乎是要达到两个目的。即一,巩固自己当前的实际社会地位及实际利益。二,就是为要把水搅浑,以至使自己种种见不得人的勾当,也能统统全都不被人们揭露、指责。  

   

可事实告诉人们,有些人其实是属于机关算尽,却反倒容易误了卿卿小命。为什么?因为你想,因为人民,那么多、那么多当时曾经生活过在毛泽东时代的人民,那能全都一抹黑的就全都能欺骗得了的吗?人民为什么有时总不愿意跟一些本不应该登上大雅之堂的小人算账?还不是因为总觉得,不管怎样说,能让共和国的发展能尽量呈现一点稳定、安定的局面,就总比人心惶惶就总好吧?可事实告诉人们,有时人民越是容忍,有时一些变本加厉想诋毁那时代的有些人,却总是不择手段。于是我觉得,有必要不得不说一声,即使毛泽东时代有千错万错,可毛泽东时代相信人民一点,却可能是一点错也没有。而今天千对万对,唯有不相信人民,只相信少数专家、教授,则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好的正确的结论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