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火烧 2011-12-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展开,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回顾传统美德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指出诚信教育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并分析诚信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00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第六项规定“学习教育重点是德育”;第十一项规定“政府是第一责任人”;第十二项规定“社区在落实过程中肩负重要责任”。这三条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责任、重点对象和负责实施的基层组织都说的一清二楚,明明白白。这些年来,我个人的感觉是各地对这个《意见》的宣传和执行力度都是非常非常不够的;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实实在在的、认认真真的监督,这个文件算是打了水漂。

          也许有人会诘问:你为什么这样说?依据在那里?1,查查各级各类学校的课时安排,看看学校做了这件事没有?2,查查有哪一个地方政府为此承担过“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没有?3,查查社区的工作安排计划,看看他们在社区是不是这样“肩负重要责任”的?回答完毕。

          诚信属于伦理学范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荀子说:“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可谓小人也矣”。“初唐四杰”诗人卢照邻说的更形象深刻:“忠为衣兮信为裳”,他把诚信比喻为人要穿衣裳一样重要;一个人不才穿衣裳满大街乱跑,人们会怎样看待他呢?一定会退避三舍,闭门不纳!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对诚信做了哲学概括说:“诚信比一切智慧更重要”。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句成语,妇孺皆知;其潜台词是“言必信,行必果”。中国人说的诚信,不仅对别人而已,对自己也是这样,虎头蛇尾这个成语就是批评对自己也不讲诚信的人。虎头蛇尾是批评一个人做事有始无终,有头无尾,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曝十寒,做事只有三分钟热情;我们还经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里说的“无理”就包含有“无信”在其中,不讲信用,谁还敢与你打交道呢?这些都是我们祖先讲诚信、重诚信的文化遗产。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蒋介石?毛泽东总结过三大法宝:1,共产党的领导;2, 人民的军队;3,统一战线。这三个法宝都饱含诚信在其中。没有诚信,这三法宝就会变成三个鸡蛋,一碰就碎,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老子的《道德经》是宣传教育诚信的经典范本。《道德经》第八章是专门讲诚信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去的地方,所以水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善”是诚信的最高境界。

         儒家的治国之道也是以诚信为本。“忠信笃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左传-襄公十二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周敦颐:《太极图说》);儒家说的“义”就是要讲诚信;无信,则无“义”可言,三国时期的关公关云长就是中国“义”文化中的化身。唐代大诗人韩愈说人性有“五德”:仁礼义智,他把“信”排在“仁”和“礼”的后面,足见他是把“信”看得非常重要的。(韩愈:《原性》)韩愈这“五德”的逻辑关系可以这样来解读:无仁何为礼,无礼何为信,无信何为义,无义何为智!

         既然治国的理念中“诚信”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从古到今的法律文化都把“诚信”作为一种“义务”来规范,如果不讲诚信,轻者受到道德的谴责;重者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崛起。国王汉谟拉比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因法典是以楔形文字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的,俗称“石柱法”(现存巴黎卢浮宫)。“石柱法”尽管主要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但是,从它刻石公布这一点来看,它也是为了在国家、社会建立起一种诚信的秩序。

         我们中国把诚信写进法律更早得多。商鞅变法的时候,为了让人民信仰法律,他在城南门立起一根并不重的木柱,告之于民曰:谁能够把它杠到北门去,就赏黄金十两。这事一般的青壮年都能够办到,有一个年轻人办到了,商鞅兑现了十两黄金的承诺,其目的是以自己的诚信换取人民对法律的信仰。现在我国的法律法规的立法过程中,可以说诚信是一条立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刑法中有“诈骗罪”,民商法中有假冒伪劣的“欺诈行为”,药品、食品卫生法中有参次造假,环境保护法中有排污造假,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中有偷工减料等等,都是针对在涉及交易关系、财产关系、生命健康方面不讲诚信设置的处罚。美国的著名法学家伯尔曼这样说诚信的重要性:“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信仰法律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诚信的一种最高自律!现在社会上最高的呼声就是公平公正,对公平公正的呼声在本质上就是对诚信的期盼。

         诚信问题,在来源于生活的文艺作品中也有许多反映。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诚信故事最多:“辕门射戟”“割发代首”“千里走单骑”“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华容道”都是讲诚信的经典故事。

          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来,道德滑坡,诚信出现危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10年,胡锦涛提出了“八荣八耻”不是偶然的: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初看起来只有第六条是讲诚信,实际上,仔细琢磨,每一条都蕴藏着对诚信的内涵要求。媒体对此的宣传也是一哄

而起,又一哄而散,缺乏持之以恒的坚持。如今道德的滑坡,诚信的缺失说它积重难返并不过分。俗话说,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用来比喻恢复诚信建设是非常恰当的。我们的宣传部门,依然把宣传的重点放在经济方面,是撂下自己的土去

种别人的地。过去有重要一个口号:“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结果如何呢?文艺没有搞上去,经济也没有搞上去,扁

担挑缸钵,二头都打脱。育人是宣传部门的本职,人的思想统一了,坚持诚信了,经济工作自然会顺风顺水,芝麻开花

节节高,诚实守信的人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在有关民事、商事、经济方面的司法实践中,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因为不讲诚信引起的纠纷或者诉讼。九十

年代,国家增加了仲裁制度,仍然跟不上因诚信问题引发的各种经济纠纷的需要。劳动仲裁的核心内容是经济问题,引发

劳动仲裁的原因九成以上也是资方的诚信除了问题。

人与人专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大都是一种诚信关系,凡是与人有关的事都存在诚信问题。诚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稳

定社会和长治久安大局的根本一环。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什么问题都搞不好,而且会留下许多隐患。解决诚信问题,不能只

靠教育;分类处罚是必须的。目前,我们的处罚只停留在最高的法律层面和最低的舆论层面;缺乏制度和纪律的中间层面,

这是一个应当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司马文公对商贸(货殖)“诚信”的治理也是主张多管齐下的“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

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与之争”,“之”,民也,就是与民争利;司马

光认为这是不讲诚信种种表现中最恶劣的一种。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注:此文是应邀在省“培育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研讨会上的发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