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当绿水青山成为一种记忆

火烧 2008-11-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诗词与现实对比,探讨绿水青山的消失与生态破坏,反思人类发展对自然的影响,强调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与文明存亡的关联。

词语是有色彩的,是一个个带着温度的情感载体而不是冷冰冰的呆板的符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从《诗经》开始,这些古典诗词就为我们呈现出一片“绿水青山”,读之令人感动,如身临其境。《诗经》里还提到几十种野生植物,如薇、荇、苕、苞之类,不过大多今天已见不到了。  

当我们怀着梦想、憧憬去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旅游观光时,我们常常是失望的。美好只存在诗词中,绿水青山哪去了呢?荷尔德林说“人类应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可我们现实是“诗意的栖居”在古典诗词里了。  

“黄鹤一去不复返”、“广陵散”成为遥远的绝唱。本来生物物种的诞生、进化、灭绝属自然之正常,但加入了“人”的因素,尤其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灭绝速度就大大加快了。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灭绝速度要比2000年前快上近千倍,这是一种远高于自然速度的“工业速度”。就是在这“屠杀”的速度下,不知有多少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沦为了标本,不知有多少鲜活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视野中被硬硬地撕掉,被生生地扯去了。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多年漂泊在外,每次忆及故乡,头脑的天空中呈现出的总是“绿水青山”这样的一幅优美的画图。可待我回去之后,我感觉到故乡已远离我而去,我见不到绿的水青的山了。大家都在要“金山银山”,哪还管“绿水青山”?可经济状况也并不怎么好,孩子上不起学,老人看不起病,青年人常年在外打工。我同样有了80多年前鲁迅回故乡时的心情:“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   

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小至一个村庄、部落,大到一个国家、文明,兴衰成败的大幕绵延不绝,它们的盛衰存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以《枪炮、病菌和钢铁》闻名的美国教授贾雷德·戴蒙德在其新著《崩溃》中,探讨了这个问题。戴蒙德是地理学和医学院生理学教授,这个独特性予他以独特的视角。戴蒙德从外在客观因素,分析了文明社会之兴衰存亡的原因,具有相当地说服力和启发性。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年代的焦点了,地球上的每一个大的生态系统都遭到了破坏,它正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以及生存能力。随便就可以例举一长串:人口过剩,臭氧层的破坏,全球变暖,物种的灭绝,遗传基因多样性的消失,酸雨,核污染,热带森林的采伐,湿地的毁坏,土壤的侵蚀,沙漠化,洪水,饥荒,对湖水、溪水、河流的掠夺,地下水的减少与污染,浅海水域和三角洲区域的污染,珊瑚礁的毁坏,石油溢出,捕捞过度,大量的垃圾,有毒的废物,有毒素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城市的拥挤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等等,等等。环境正义话题正成为各地最迫切的事情,透过这个事实的背后,是资本主义积累没有任何限制所致,自然界被看作仅仅是社会统治的手段。任何清醒的人都应该了解,资本主义那种惘顾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的经济盲目增长,很快就会超越自然界限而为人类带来更巨大灾难。  

莫让绿水青山成为一种记忆,还我绿水青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