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守得网友所生质疑和批评的解释

火烧 2008-10-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35
文章回应网友对毛泽东相忍为党及周恩来和稀泥观点的质疑,引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等史料,强调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正确性,并提及陈毅的自我批评,体现历史事件与政治立场的讨论。

对守得网友所生质疑和批评的解释  

前几天,在乌有之乡网站上看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太阳和月亮》一文,对此,我深有感触。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我最敬佩的中国共产党的两位领袖,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由此而发,我写了一篇《是谁成就了周恩来》的帖子发在了乌有之乡网站上。帖子发出后,有一名为守得的网友在评论中留下了质疑和对我批评。对守得网友的批评,我真心地接受,对守得网友的质疑,我想还是解释一下为好。  

守得网友在评论中,引用了一些史料,对我在《是谁成就了周恩来》一文中的毛泽东“相忍为党”和周恩来“和稀泥”两个观点提出了质疑,并批评我犯了“剪裁史料(或是了解史料有限),只用与其观点一致的史料,对与其观点相反的史料视而不见”的错误。  

         守得网友,史料就是史料,它是不会因为人的观点而改变的。至于不同的人根据相同的史料能够得出不同的结论,那是由于人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已。您在评论中作为否认“毛泽东相忍为党顾全大局”的第一条论据而所提到的: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落选了军委书记之后,一气之下跑到‘漳州’养病去了的一事,历史上确曾发生过。对毛泽东落选军委书记和落选后‘跑到漳州养病一事’,史料记载的是:由于毛泽东与朱德、陈毅、刘安恭等人在建军思想上发生了重大分歧,也就是所谓的“朱毛权利之争”。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由于没有被红四军中的一些领导人所接受,因而才落选了军委书记,而落选之后,毛泽东就‘跑到漳州养病去了’。如果您把这件事也能当做毛泽东‘恐怕说不上是相忍为党顾全大局’的证据,那就只能说您看问题还缺少深度。  

         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制度上“保证党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地位”。毛泽东的这一建军思想,历史已经证明了是无比正确的,它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和成长,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对中国革命的成功,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都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但是,在“古田会议”召开之前,毛泽东的这一建军思想并没有得到朱德、陈毅等人,尤其是中央派到红四军中的特派员、王明左倾路线的代表刘安恭的认同,因此才发上了在“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落选军委书记一事。也许您,也包括当初的我都曾经认为毛泽东‘跑到漳州养病’是不对的,即使是落选了军委书记,也不是没有其他工作可作。‘闹情绪’,扔下部队,跑到地方上去‘养病’,真的‘恐怕说不上是相忍为党顾全大局’。但是不要忘了,在选举军委书记表决时,支持毛泽东和反对毛泽东的人各占了一半,在两种意见相持不下的情况下,陈毅收回了他投向毛泽东的一票,这才使毛泽东落选。为这件事,陈老总以后曾经做过多次的自我批评。可能也是受这件事的启发,以后我党在设置各级委员时,只设单数而不设双数。  

         从这次选举的过程看,毛泽东虽然落选了军委书记,但并不能说明毛泽东在红四军中就没有了支持的力量。如果毛泽东继续留在军中,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就会出现那些支持他的人会仍然遵从他的意见,而拒不听从新的军委领导的指挥,即使是勉强听从了,也可能会出现阳奉阴违的现象。在当时严酷的斗争中,这将给革命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弄不好,还会造成红军的分裂。因此,毛泽东离开部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红四军的发展,对革命的胜利,只有益处,没有害处,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红四军是毛泽东亲手创建的,但是由于错误路线的统治,毛泽东受到了错误的排挤,只好离开亲手创建的部队,去做并不熟悉的地方工作,如果这都不能算是相忍为党顾全大局,那还有什么能够算得上是相忍为党顾全大局?  

         守得网友,您列举的毛泽东‘恐怕说不上相忍为党顾全大局吧’?的第二个理由:在“宁都会议”上,任弼时等中央局后方成员提出把毛召回后方,专做中央政府工作,前方由周恩来负作战指挥的总责。周不想这样做,但撤换毛已成定局,无可挽回。不得已之下,周只好提出由他在前方负全责,毛仍留下来做助理。毛索性甩手不干,回后方去养病,也绝不肯委曲求全,留在前方戴罪立功,帮周一把。当然,毛也并没有把事情完全做绝,还是刻意为自己预留了来转圜的余地,答应‘前方何时电召便何时来’。守得网友,您是不是觉得您的逻辑有点混乱?既然毛泽东已经答应“前方何时电召便何时来”,就说明只要是前方“电召”,毛泽东就会随时赴前线。如果在前方主持军事工作的周恩来当时就说“现在前方就需要你,你现在就随我去前方”。那毛泽东还会索性甩手不干,回后方‘养病’吗?而且,撤换毛已成定局,无可挽回,怎么又变成是‘毛索性甩手不干’?从“宁都会议”以后,直到“遵义会议”,两年多的时间里,在红军越打越败,根据地都打没了,不得不大搬家,四处流窜的情况下,毛泽东也没有接到前方电召的电报。左倾机会主义分子是能混一天,就混一天,只要能够混得下去,就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败,因此,也就不会电召毛泽东了。“遵义会议”的召开,也不是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忽然觉悟提高,良心发现。而是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包括像王稼祥、张闻天那样原来顽固坚持左倾立场的人,在惨烈的损失面前觉悟了,几万牺牲了的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擦亮了他们的眼睛,是他们再也不跟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去送死了,是他们选择了毛泽东,是他们选择了红军要由毛泽东来指挥,党要由毛泽东来领导。至于包括最高“三人团”在内的那些人,在“遵义会议”召开前的最后一刻,他们还在干什么,党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早已告诉了大家。  

         “遵义会议”确实没有确定毛泽东为党的最高领袖,只是恢复了毛泽东作为周恩来的助手对红军的指挥权。但是,这不能说毛泽东就不是党的最高领袖。在当时的情况下,党和红军的最高领袖,不是靠权力来领导党和红军的,而是靠能力来领导的。即使当时毛泽东没有任何职务,党的大多数干部和广大红军指战员也会听从毛泽东的指挥的,左倾机会主义分子在实在混不下去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谁出任党的最高领袖已无意义,因为党在当时的一切工作,就是如何能够带领红军跳出敌人的围追堵截,为中国革命重新找到一个落脚点。“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推翻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统治,回到了毛泽东正确的路线上来。至于守得网友所阐述的‘毛泽东在党内军事上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其实是在日后周恩来让与他的’这个观点,不会是笑谈吧?当初共产党人闹革命,可不是为自己,尤其是周恩来、毛泽东这样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闹革命不是为了实现个人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拯救中华民族,甚至可以说是为了拯救全人类。他们都愿为革命挑起更重的担子,付出自己的一切,怎么会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让别人来担呢?守得网友,您不会把周恩来、毛泽东等那时党的领袖与现在的来比吧?至于周恩来为什么将自己在党内军事最高决策者的地位让与毛泽东,正像您自己说的那样,‘因为他确实认为毛在军事上比他强’。从您提供的这些史料看,在周恩来身上,真正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不为自己争名夺利。但如果从这一件事上就说周恩来是“相忍为党”,难免有些牵强了吧。在严峻的对敌斗争,尤其是你死我活的军事斗争面前,把最高军事决策者的地位或权力让给比自己强的同志,只能说让与者是“实事求是”或有“自知之明”,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何来相忍为党?难道还要像不懂装懂的左倾机会主义分子那样来个瞎指挥,险些葬送了红军,葬送了党,葬送了中国革命,最后让人轰下台不成?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周恩来,包括张闻天后来都能主动把党的领袖和红军的最高指挥员的位置让给毛泽东,不愧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而且,在蒋介石的国民党对红军严酷的军事围剿下,周恩来不将党内军事最高决策者的权力让与在军事上有超凡造诣的毛泽东,或者说是不听从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那中国革命就只能失败。按守得网友的逻辑,如果说是周恩来把党内军事最高决策者的地位让与毛泽东,到不如说是蒋介石用重兵围剿的方式逼迫周恩来把这个地位让与毛泽东的。  

         对于周恩来“和稀泥”的这个观点,我首先说明一下,这可不是我的原创,我只是转述一下别人的观点,避免有人说我剽窃。按守得网友所述:‘周的组织纪律观念较强,他虽不同意组织决定,但仍会按组织决定去做。当然他也会婉转的表达自己不同意见。这就是别人讥笑他的“和稀泥”!他难道应该象一样跑到漳州养病去?  

         服从组织的决定,少数服从多数,是我党的一贯原则,即使是有不同意见,但在可以保留自己意见的情况下,必须坚决执行党的决定。这如果在一般的情况下,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对于路线问题这样关系到党的生死,关系到党的命运的严重问题,不敢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能是原则性强的表现吗?‘不同意组织上的决定,但然会按组织决定去做’,能算是一贯正确吗?组织的决定是什么样决定?如果组织做出的拿数万红军将士的生命去冒险的左倾错误决定,也要无原则的去执行吗?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说一般党的高级干部,一般的红军高级将领看不出左倾路线的错误,看不出左倾路线的危害,还情有可原的话,但是作为党的领袖级人物的周恩来也看不出,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周恩来在一九三一年底进入中央苏区之前,始终在上海与把持临时中央的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分子一同工作,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将党在白区的工作基本上葬送了,后来在上海的公共租界里再也混不下去了,才跑到中央苏区来的。这些,作为临时中央常委之一的周恩来,知道的是一清二楚的。  

         左倾机会主义分子是在苏联人米夫的扶持下上台的,是在苏联的莫斯科起家的。对于已经闹了十几年革命的毛泽东、朱德等人来说,他们不但是一些后起的“小崽子”,而且,也没有多大权威。虽然有共产国际的支持,但是对于主要力量都分散在全国各地农村的我党来说,产生不了多大的号召力。而周恩来作为我党早期的领袖级人物,对于我党分散在各地农村中的力量的影响力则是显而易见的,周恩来在能够或者应该看出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危害情况下,却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知服从左倾机会主义分子的错误决定的做法,对全党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种做法,为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能够统治全党,起了很好的广告效应。在如此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的立场,支持正确的意见,才是真正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是我党一贯倡导并坚持的原则,历史就是历史,后人只有从真正的历史中才能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回顾这段历史,决没有对敬爱的周总理有何不敬之处,更不会因此而影响周总理的高大形象。为尊者讳而编造历史,只能欺骗我们自己,而且也不是对尊者的真正尊重。由于知识有限,只能做上述浅显的解释,不当之处,欢迎守得网友再次批评指正。  

                                                                    一息尚存  

                                                                 二00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