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梅:我的爷爷陈永贵
我的爷爷陈永贵
 陈春梅
陶鲁笳推荐陈永贵
  1964年3月,毛泽东南巡,他召集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等人到停在邯郸的专列上汇报工作。陶鲁笳把大寨的情况向毛泽东详细作了汇报,他说:“我一直在农村,见过的农民不少,我认为陈永贵是一个杰出的农民。”
  毛泽东感兴趣地听着。陶鲁笳汇报了大寨的评工记分制度,又汇报了陈永贵领导群众搞集体生产,年年都有新套套的做法。毛泽东听到这里,饶有兴趣地问:“陈永贵是哪几个字?他识不识字?”陶鲁笳在纸条上写了“陈永贵”三个字,说:“他42岁扫了盲,今年50岁了,现在能读报,还懂得什么叫逻辑。”毛泽东用肯定和赞赏的语气说:“陈永贵识字不多,干的事情不少。”
  会见后,毛泽东继续南巡。每到一处,毛泽东就讲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讲陈永贵带头劳动、不搞特殊、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说农业要过关,没有大寨精神不行呀!
毛泽东说:“永贵好!”
  1964年12月,爷爷到北京参加三届人大一次会议。26日上午,会议刚结束,他随着大家一起走出会场,忽然听到周恩来在背后喊他:“永贵同志,请等一下!”他停住了步子。周恩来说:“今天晚上不用到大灶吃饭了,跟我来吧!”周恩来告诉他,“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主席特意要把你请来。”
  爷爷高兴地随周恩来一同走去,到了休息室,只见朱德委员长已经先到了,应邀而来的还有曾志、彭真、罗瑞卿和余秋里等同志。不一会儿,毛泽东面带笑容健步走进来,微笑着一一与大家握手。
  毛泽东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永贵好啊!”宴会开始后,毛泽东举杯风趣地说:“今天不是祝寿,而是我用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这里有工人、农民、科学家、解放军,不光是吃饭,还要谈话嘛!”
  席间,毛泽东见爷爷很少动筷子,就热情地说:“永贵,吃菜,吃菜嘛!”随手为他夹了一筷子,招呼道:“这个菜好,吃这个……永贵同志别客气!”毛泽东知道爷爷已50岁,于是风趣地说:“噢,五十知天命喽!搞出一个大寨来很好。”宴会结束后,爷爷沉浸在幸福和激动之中,脱口吟诗一首:“下山容易上山难,上得山来景更宽。莫说此山无人到,更有高峰在前边。”
  第二天,首都各大报纸都以显著版面登载了毛泽东和陈永贵亲切握手的照片。
  1967年“五一”劳动节,毛泽东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爷爷被请到毛泽东身边。毛泽东拉着他的手问候道:“永贵好!永贵好!”在那个年代,这句问候成了领袖的最高指示。各大报纸在醒目的地方登了“永贵好!永贵好!”一些报纸把它套红印在了报眉上。
周总理说:你要准备当副总理
  随着人们的呼声越来越高,爷爷的官职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从大寨党支部书记,到同时兼任昔阳县委书记、晋中地委书记、山西省委副书记等职。爷爷在昔阳上台执政,一出手就干了两件别人不敢干的事:一是为干部平反冤案;二是为群众免掉粮食债。他在昔阳树立了很高的权威,有他坐镇,谁也不敢乱来。别处文攻武卫白热化,惟有昔阳生产建设遍地开花。他主政昔日12年,执掌大寨21年,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
  1975年1月,爷爷赴京参加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回到医院,通知他马上去一趟。周恩来一见爷爷,开口就说:“这次找你来,就是安排人大的事。你要有所准备,当国务院副总理,把大寨精神推向全国,怎么样?”爷爷听后一愣,忙说:“总理,我文化水平不行,实在是当不了这个副总理!”
  周恩来态度严肃地说:“看你永贵,你是不是党员?是党员就得接受党的安排。”周恩来还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从古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群众中涌现的。就在这次会议上,爷爷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全国农业。
  根据中央安排,爷爷住在钓鱼台三号楼。有了中央首长的身份,他外出时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地被保护起来。他觉得很难接近群众,便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提出搬出钓鱼台并实行“三三制”工作方法,即三分之一时间在大寨、昔阳蹲点,三分之一时间在全国跑,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为中央提供一些基层情况。
  毛泽东在信上作了批示:“下去搞社会调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所有的政治局委员,能下去的都要下去。”次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永贵,搬出钓鱼台,这很好。钓鱼台无鱼可钓嘛!”
  (《环球视野》摘自《我的爷爷陈永贵》)
  我的爷爷陈永贵——从农民到国务院副总理
  作者:陈春梅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定价:39元
  陈永贵(1914—1986)曾带领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大寨精神。
  他是一位极具传奇特征的政坛风云人物。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后,大寨成为红极全国的农业典型。他奇迹般地直线上升,从虎头山走进中南海,从地委书记、省委副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
  他是一位高官,位高权重,高层会晤和外事活动不断,却坚持在地里劳动,不拿国家工资,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布衣宰相”。
  他是一个英雄,但不乏悲剧色彩。
  陈永贵,一个时代的象征……
 
第一部分 政坛沉浮(1964年-1979年)
|  毛泽东亲自宴请陈永贵 |  邓小平在陈永贵家 |  周恩来到大寨 | 
- 目录(1)
- 序一
- 序二
- 大寨精神(1)
- 大寨精神(2)
- 大寨精神(3)
- 大寨精神(4)
- 大寨精神(5)
- 大寨精神(6)
- 大寨精神(7)
- 大寨精神(8)
- 大寨精神(9)
- 走向高层(1)
- 走向高层(2)
- 附:《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1)
- 附:《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2)
- 农业学大寨(1)
- 农业学大寨(2)
- 农业学大寨(3)
- 农业学大寨(4)
- 农业学大寨(5)
- 农业学大寨(6)
- 农业学大寨(7)
- 农业学大寨(8)
- 农业学大寨(9)
第二部分 从政小记
|  叶剑英到大寨 |  大寨干部堪比明星 |  陈永贵与国际友人 | 
- 历史性的会见(1)
- 历史性的会见(2)
- 历史性的会见(3)
- 历史性的会见(4)
- 历史性的会见(5)
- “错了就改,天经地义”
- “咱们唱段打金枝吧——全免了!”
- “想新的,干大的”
- “到来的都是先生,出去的都是学生”
- “我是‘三不管’主任”
-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 从政“四怕”
- “我不是李自成”
- 身兼数职两不误
- 走进中央政治局
- 接受周总理委托
- 与张春桥的矛盾
- 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 “钓鱼台无鱼可钓”
- 在交道口的生活
- “大寨是我的根,我一定要回来”
- 不拿国家工资的副总理(1)
- 不拿国家工资的副总理(2)
- 不拿国家工资的副总理(3)
- 不拿国家工资的副总理(4)
- 不拿国家工资的副总理(5)
- 不拿国家工资的副总理(6)
- 不拿国家工资的副总理(7)
第三部分 晚年生活(1980年-1986年)
|  陈永贵与儿孙在一起 |  陈永贵与大寨精神 |  发妻去世陈永贵续弦再娶 | 
- 辞去国务院副总理(1)
- 辞去国务院副总理(2)
- 辞去国务院副总理(3)
- 辞去国务院副总理(4)
- 辞去国务院副总理(5)
- 辞去国务院副总理(6)
- 辞去国务院副总理(7)
- 辞去国务院副总理(8)
- 辞去国务院副总理(9)
- 辞去国务院副总理(10)
第四部分 附录:我的父亲陈永贵
|  父子一同劳作 |  陈永贵勇挑重担 |  灾害也是大寨的机遇 | 
几十年过去了,我已是儿孙绕膝。孩子们常常瞪着好奇的眼睛问这问那。望着他们疑惑的神情,我的心在颤动。在亲情面前,我曾经冰冷的心在融化,我逐渐冷静下来感念父亲的一生。父亲爱我,我爱我的孩子,我要把他的故事告诉人们,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不得不为我的后代展示出真实的他。
他威严而不失慈爱,艰辛而不乏乐观,聪明而不失勤奋,自信而不乏奋争,终生付出却无怨无悔,这便是我眼中的父亲。
- 一、父爱如山(1)
- 一、父爱如山(2)
- 一、父爱如山(3)
- 一、父爱如山(4)
- 一、父爱如山(5)
- 二、父亲的家庭生活(1)
- 二、父亲的家庭生活(2)
- 二、父亲的家庭生活(3)
- 三、父亲的幸福时光(1)
- 三、父亲的幸福时光(2)
- 四、父亲的苦乐观(1)
|   |    作者:陈春梅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6月 定价:39元 售价:31元 ·去乌有之乡淘宝店,通过支付宝 
 
 
 
 
 
 ·我已信任乌有之乡,直接联系 
 |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