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从精英宣扬的美国“独立战争”和开国总统华盛顿说开去

火烧 2008-09-19 00:00:00 历史视野 1031
文章揭露国内精英对美国独立战争和华盛顿等历史人物的过度美化,指出其与美国本土评价存在偏差,强调历史真实与认知误区。

关于美国政治,本长征英雄和很多国内同胞一样,过去都是从充斥主流媒体的我们曾景仰和信赖的各色精英、大师们的著作中、演讲中和一些留美回国的学生学者的叙述中得到信息的。从客观效果上看,由于大量的几乎“一律”的赞美性的观点和歌颂充斥着这些评论,导致了包括本长征英雄在内的国内广大不明真相的普通人误用“美国如何如何开明、先进、民主、自由”来批判我们中国“如何如何愚昧、落后、暴政、专制”。

然而,待本长征英雄亲身在美国留学以后,就开始努力验证过去被精英们洗脑的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此,我曾克服阅读外语速度慢的困难(这的确需要毅力),硬着头皮认真阅读了几本关于美国历史和美国总统的原著。读后,似乎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总的印象就是,本长征英雄过去在留学之前从国内上述渠道所得到的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开国总统、包括华盛顿、林肯等被称为世界级“伟人”的美国历史人物的描述信息有一些原则性的误差。其典型标志就是,从美国人自己所写的关于美国总统等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没有我们国内精英们所评价的那么高。很多高帽子是我们国内的精英们一厢情愿加上去的。美国人从来没有认为他们的开国总统们有那么多我们精英所编造的“光环”。

今天,本长征英雄在国家科学图书馆,又读到一本1933年美国出版的评述美国总统的原著(系解放前的“中国农民银行总管理处图书馆”藏书,解放后被移交给了中科院)。读了其前言(Preface)后,我更感到,我们精英们的认知错误原来美国人也曾犯过。好在美国人自己站出来,指出并撕下了种种关于美国历史和美国开国总统的功德的“皇帝的新衣”。否则,美国今天的政治生态比实际情况还要更糟糕!(关于美国今日之政治生态,是另一个更加有趣的话题。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高人予以剖析。本长征英雄尚无能力涉及)。由于复印费高昂(2.25元/页),本长征英雄未带够钱而未能复印之。这里只能凭当时阅读的记忆,将该书之序言中的开篇主要论点翻译如下,错误之处待随时纠正:

关于美国建国和开国总统华盛顿等的历史,“历史学家们一直有着对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子虚乌有东西(airy nothings)的赞美。他们臆造的这些赞美还有鼻子有眼(to which historians have given a local habitation and a name)。其中,最离谱的是,居然把美国独立战争说成是一个当时正在升起的反抗暴政与独裁的民主运动。这种说法不仅其本身就是错误的,而且还导致了公众对美国独立史和早期美国总统历史的误读。

“1773年,英国签订了与其位于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的贸易法规。其中规定:殖民地的主要义务是,向英国提供原材料,并且销售英国的工业制成品(很像我们“改革开放”后提出的原材料与市场都在境外的“两头在外”模式)。直到1776年,这个法规在各殖民地一直都得到了很好的实行,包括北美殖民地。但是,到了1776年,英国国内经济出现困难。为了渡过难关,英国在原来的贸易法规基础上,对各殖民地增加了“印花税”法案(Stamp Acts)。也就是说,在原来提供原材料的基础上,各殖民地还需向英国上缴印花税。这实际上就增加了殖民地商人们和贩子们的负担,因而理所当然导致后者的不满。但对普通百姓并无什么影响。与此同时,英国还允许其本土上专门经营海外生意的“东印度公司”直接经营对海外的销售业务。包括运输、贩卖等,都有该公司自己的办事处操作。并且,其税赋都低于对殖民地的标准。其中,东印度公司经营的茶叶,到达北美大陆波士顿口岸的到岸税率为3便士(每英镑),而北美当地商人的税率为7便士。这就使得北美当地的茶叶生意骤然冷清下来,这不仅立即导致北美殖民地当地的商人和贩子们的切身利益受损,而且还引起其中很多人失业了。愤怒就在这时爆发了——终于,他们把东印度公司运抵波士顿码头的茶一股脑都倒进了海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就是它的真正起因。就是在“波士顿倾茶事件”已经发生的时候,北美殖民地的普通居民百姓们也没有觉得这个斗争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因而并未参与其中。后来,英国派出大军进行镇压,那些商人和贩子们感到事态不妙,赶紧收手,很快退出了与英国国王乔治和国会的斗争。而后来被煽动起来的北美普通百姓,由于不明真相,卷进了这场斗争。但他们在当地商人们推出斗争时,仍未退出,而是一直坚持斗争。后来,北美殖民地的英国军队也介入了与英国本土派来的平乱大军的战斗”。

这就是当时身为英国北美殖民地军少尉的华盛顿参加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

仅从该书上面给出的论点和提供的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就不难看出,所谓的“独立战争”,并不是什么“争取民主自由”的运动,也不是什么“华盛顿开创民主治国”的见证。

更有甚者,正是这个乔治华盛顿,以及美国开国历史上担任前面10任总统的那些他的继承者们,在独立战争胜利后,是极力主张并且一直奉行在新成立的美利坚国家实行寡头(oligarch)政治体制的,即主张由政治强人实施统治的,而不是什么民主(democracy)体制。事实上,关于美国开国以后的政治体制,这些开国政治家们并没有什么思考和远见,都几乎一边倒的接受了华盛顿开始的强人统治制度(华盛顿是以“独立战争”中起义的抗击英国本土军队镇压的北美“大陆军”总司令的身份和唯一候选人被“选”为总统的)。一直到1829年,由华盛顿开创的延续了50多年的寡头政治才最终宣告结束而让位于民主政体——一种较为现代的选举制。

这就是曾被误读的美国开国历史和美国开国总统的真实情况。显而易见,在与英国国王和国会斗争中,北美的斗士们从来没有提出过什么民主要求。他们在《独立宣言》中所声明的,是人人生来平等。这里是从最基本的人性价值观出发的,它反映的是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中殖民地的利益诉求。而不是现在被称为“普世价值”的民主。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今天美国已经“坚如磐石”的“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是华盛顿的功劳,那么,华盛顿、杰佛逊、亚当斯们所开创的美利坚国家,仍然是一个为资本扩张滚雪球而构建的理想王国,也仍然是以一个不值得真正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效仿的。直到今天,对于广大产业工人阶级和农民,它仍然是一个反动的政治机器。记得另外一本关于美国总统的著作——《The Presidents of America》中曾记载:在华盛顿担任美国大陆军总司令期间,为了推行美国的税法,他亲自率领1万2千人的军队前往宾夕法尼亚啤酒厂,镇压那里为了抗税而发动武装暴动的啤酒厂工人和供应原料的农民。在华盛顿的镇压下,人民的暴动很快得到平息。1960年代,律师马丁路德金为了美国黑人一点点可怜的在某些场合与白人平等的诉求,竟要整出那么大的动静、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才取得一点收效;今天,美国侵略伊拉克、阿富汗,屠杀无辜,至今不撤出;最近又在巴基斯坦边境竟然公开向这个主权国家境内发射导弹;。。。。。这些不断发生的事件本身就足以证明:这个被某些人无限崇拜的“民主”“自由”的化身的美利坚共和国,它仍然没有改变对内剥削压迫底层劳动人民、对外欺压暂时没有抵抗能力的弱势而有利可图的国家和民族的帝 国主义本来面目。它的民主,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民主,是阶级性的民主;它的自由,也是在维护美国统治集团利益下的自由。根本不存在什么无阶级性的“民主”、“自由”。

本长征英雄在其他地方多次提到,华盛顿本人就是一个大地产拥有者和大地产商。其所占北美土地份额远远超过今日之中国房地产首富们所占中国可交易不动产份额比例。而且,就是在任总统期间,他也没有放下重抄就业重开张的打算。令一方面,那时刚刚成立的美国仅有十三个州,三百多万人。其中有一半(南方)对那个美国的政治体制和国体不感兴趣。全国并无统一意志。对这样的国家,像华盛顿这样的富贾商人怎么会有要使之走向世界强国的远大抱负的呢?该书后来就透露:华盛顿第一次随其同父异母哥哥前往后者拥有的北美土地进行地形勘测测量时,第一次面对自家人独占的广袤的大地时,所产生的决心,不过是要使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广阔,以及他自己将来的土地雄心。仅此而已。

事实上,这是十三个州中的南方各州,根本不接受北方佬们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提出的消除奴隶制的主张。双方互不相让,争执愈演愈烈,加上林肯的重大策略失误,乃酿成1862年开始的持续4年的给美国造成惨重损失的大规模的“南北战争”。当然,这是后话了。

总之,本长征英雄认为,要宣扬“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之类的主张,必须先了解美国。而要了解美国,一定要啃美国人自己所写的原著。读完之后,要分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分析完后,还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分析那些即便是正确的东西,在中国实行的可行性如何?这样的学术和宣扬才有可能获得一个较为理性和光明的前途。否则,不仅使自己钻进牛角尖和死胡同,而且以讹传讹、误人子弟,那可就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了,而是一个涉及宣扬者道德品质的问题了。本长征英雄愿以此与所有学人共勉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