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产ARJ21飞机推迟试飞看无心的“自主知识产权”
从国产ARJ21飞机推迟试飞看无心的“自主知识产权”
[ 鬼推磨 ] 于2008-07-10 强国论坛
因为运十是极左年代的极左产物,所以下马了。决策者为航空工业制订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通过为波音、空客转包平尾、垂尾等工程,我国航空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大飞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前几年,我国开始自行设计制造70座的支线喷气客机--ARJ21,ARJ21虽然说是自行设计制造,但机上的关键设备和系统,均为进口产品。如发动机是美国通用公司的,航电是洛克韦尔-柯林斯公司的,飞控系统是霍尼威尔公司的,其它诸如液压系统、电源系统、防火系统、起落架等都是进口产品。也就是说,国内的公司买了一大堆零件回来,组装了一架飞机。
虽然说是“组装”,但这个跟组装一台电视机、电脑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干比不干好,早干比晚干好,毕竟开了一个好头。
但是,大多数主要的部件进口,还是有一定风险的,例如,ARJ21飞机原计划今年三月试飞,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影儿。原因是通用公司未能按时提供试验条件,所以尽管发动机装了上去,还是不敢飞。
中航商飞表示,按照调整后的研制计划,ARJ21飞机将在今年9-10月份试飞,尽量不使飞机研发过程中的延误影响原定2009年正式交付航空公司客户的计划。不过,要把损失的半年时间补回来,也就是说,工作进度要加快一半,基本没有什么可能,毕竟是飞上天的啊。
目前ARJ21飞机已经独得百多架的订单,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如果ARJ21的市场影响到国外竞争者的利益,其它零部件供应商会不会又耍点小花招,延迟交货呢?
张春桥当年痛批“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大搞极左。小到一个螺丝钉都要自己生产,固然没有必要,因为没有人会在螺丝钉上卡你脖子的,但是芯片、发动机这些东西呢?一个工程项目的早期开发阶段,引进外国的关键子系统和产品、零部件,能够降低风险及加快进度。关键的是我们要通过工程的开展,使自己的核心技术得到突破,并最终拥有设计技术,拥有集成整合各种零部件和成熟工业产品的创新能力,拥有原始创新能力,这些才是重中之重。什么是产业机会?这就是产业机会了。
对比一下运十飞机,除了发动机,机上所有的设备都为国产。同时,国产的发动机,涡扇8型,也安排了相关的单位研制攻关,并最终取得了设计定型。今天ARJ21飞机上暂时还不能够国产的关键设备系统,有没有相关的单位去攻关呢?
今天,还应不应该批“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