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外资“偷袭”中国钢铁:家电业的今天,钢铁业的明天?

火烧 2008-04-11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分析外资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影响,探讨中钢协与发改委的政策应对,以及国资委对钢铁企业技术领先的评价,揭示钢铁行业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

家电业的今天,钢铁业的明天?

本来,近二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钢铁业已被普遍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当米塔尔成功并购阿赛洛成为年产钢达到亿吨级别的超大型企业的时候,人们才惊讶的发现,原来钢铁行业依然是风景这边独好,因此又重新成为公众及媒体关注的宠儿。

受此事件影响,世界各大钢企纷纷调整自己的政策,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各种重大政策调整及并购整合事件也层出不穷。应当说,中国钢铁行业也确实很争气:世界十大钢中中国钢企占了整整四席;宝钢也是国内第一个以纯生产制造型企业的身份昂首跨入世界五百强的行列。但是上述风光背后的所隐藏着的某些真相令我们却兴奋不起来,尤其是掌握着中国钢铁未来的国家各部委的高官们对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严重分歧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其中尤以3月份《中国经营报》刊登的《外资“偷袭”中国钢铁 中钢协暗中问计》一文最为典型,很值得我们研究一番。

首先,中钢协和发改委及四大钢的掌门人对中国钢铁业健康发展的关注及尽心尽力值得赞叹,为了保障中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避免为外资所控制,不但先后出台了各种外资进入中国钢铁行业业的限制政策,并且成功阻止了米塔尔收购包钢、阿赛洛收购莱钢的企图,还加大了中国钢铁企业的整合力度,目的就是能够使中国钢铁企业能够迅速壮大起来。

但是,我觉得他们这种抵御外资、出台对国企相对有利的政策的想法有点不太切合实际。这几十年来,举国上下,为了招商引资,为外企设立了多少优惠政策啊,国企能够受到与私企和外企平等的待遇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还有,毕竟,我们现在已经入关了,那一切就要按规则办事,当年阻止米塔尔收购包钢时我就曾忧虑此事是否会成为某些国家指责中国进行贸易保护的借口。尤其重要的是,钢铁行业虽然对国家安全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中国来说,最为重要的无疑要首推农业和金融业,如今这两个行业我们都已经完全对外开放了,钢铁行业当然也不能幸免,其完全对外开放也只能是迟早之事。

其次,我觉得国资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某些人的观点令人担忧。

比如,此文中如此说道:“记者致电国资委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他对于钢铁集团抵御外资一事,感到不可思议,“这些钢铁企业在技术和经营上已经很领先,外资进入,对他们的影响不会太大。””

看了王志钢部长这翻高论,我还是真的感到不可思议,不知他所说的“这些钢铁企业在技术和经营上已经很领先”所指为何:到底是说中国这几大钢与国内中小钢铁企业相比已经很领先还是与国外钢铁企业相比在技术和经营上已经很领先?如果是前者,好象是有点驴唇不对马嘴的味道,我想应当是指后者吧,毕竟前面已经提到了些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上的辉煌业绩了。

但是,既然王部长有这样的高论,我相信是因为他对中国钢铁企业真实现状不了解所致。现实情况是在中国,所谓的某钢铁企业的产品或技术比其他国内同行要先进,实际上是该企业花了更多钱从国外引进了更先进的生产线或者从国外购买了一些专利,从而生产出了所谓的先进产品而已。请问这一、二十年来中国钢铁企业都有哪些方面领导了世界钢铁业的潮流了呢:生产工艺、冶炼设备,高新产品,还是其他方面?从最基本的生产线设备我们的各大钢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其他就更不用说了。因此,严格的说,中国钢铁业只不过是产量上的巨人,技术上的矮子,十足的一个泥足巨人。这点,与中国的家电企业非常相似:众所周知,中国家电企业曾经被当作中国改革开发的典型而被大宣特宣,但实际情况是中国的家电企业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其主要核心部件都需要进口,处处受制于人,因此到最后只能是相互之间大打价格战。而钢铁产业与之相比,又何其相似,只是由于钢铁市场非常庞大,并且还没有完全开放,所以还不是那么明显而已,但很显然,中国钢铁业已经开始走上了家电业的老路。

另外,即使是中国中国钢铁业技术上已经非常先进了,难道就高枕无忧了吗?一方面,中国钢铁业有一个特点,即中国是个铁矿石相对较缺乏的国家,因此每年所消耗的铁矿石超过一半需要进口,为此,国外铁矿石巨头看准此点,铁矿石价格这几年翻了几翻,中国钢铁企业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在产品销售方面,外国政府又举起了反倾销的大棒进行打压,导致中国钢铁企业只能在国内市场发展。就是中国国内这个市场,外资也不放过,也要想方设法的占领。

那么如果外资进入中国钢铁行业,我们的企业守得守不住呢?有关部门曾有个统计报告,说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 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这只不过官方的资料而已,而实际情况要远比这要严重的多,比如说家电业和IT业,应当不属于上面所说的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的产业吧,但实际情况上面已经提到了,表面上看,排名前几位的都是中国企业,但该产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都是由外资所控制的,该产业的命运是被外资所掌握着,最明显的例子就是DVD产业,当时中国DVD产量已达到世界总产量的70%多,但外资一举起专利的大棒,该产业立刻就烟销云散了。其他行业如此,钢铁行业我们又凭什么能够乐观呢?我们不妨再看看最市场化的美国,中海油、华为都曾想进入美国市场,曾经想收购美国相关企业,结果都失败了,请问为什么?看看美国政府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再看看我国一些高官的言论,我们是不是能看出点什么东西来?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决定中国钢铁行业命运的各部委的官员们的一些观点需要改变,比如象中钢协,我觉得它应当多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当然,中国钢铁产业能够发展壮大,是由多种条件所决定的,也需要大家群策群力,为此也想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众所周知,这几年国际铁矿石价格的疯涨一直是令中钢协非常头疼之事,其原因固然有中国强大的需求所致,而国内钢铁企业众多,不能一致对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虽然中国钢铁企业已经加快了兼并重组的步伐,但却出现了几大钢的产量在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中逐步下降的趋势。我个人觉得产生这些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国内铁矿失控,解决关健自然也就是加强对国内铁矿资源的控制。如今虽然国内铁矿石的年消耗量中进口铁矿的比例逐渐增加,但绝大多数中小钢铁企业每年都需要消耗相当大数量的国产矿石才能维持正常生产。正是由于前些年所谓的肥水快流的政策,导致众多矿山成为某些小集体甚至是私人的财产,由此才导致了小钢铁厂的泛滥。而石化系统在这方面作的就比较好,凡是在国内勘探到的新油源,都统一由中石油和中石化等这几个企业进行开采,由此导致这几个垄断企业的产生。而如果中钢协对今后新勘探到的铁矿资源也相应地将开采权只分配给几大钢铁公司,并对现有矿山的开采权重新核实,加强控制,则那些小钢铁企业自然会受不了;如果再从环保、用工制度上提高标准,则那些小钢铁企业恐怕只能接受被兼并的命运,如此则国内钢铁业兼并重组的重任将会轻而易举,从而在与外商在铁矿石谈判上自然也就容易作到一个声音说话了。

原创于光明观察网站

外资“偷袭”中国钢铁 中钢协暗中问计 


2008年03月30日  来源:中国经营报 
 
 
 
    人的恐惧与担忧大都来自未知,现在,身兼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的鞍钢总经理张小钢正在体味这种担忧,这种担忧背后未知的问题是:除了收购中国民营钢企,米塔尔、Evraz这样的世界钢铁巨头,下一步还会有什么动作?

    正是在这样的担忧之下,中钢协操刀的一份“秘密问卷”先后送达宝钢、首钢、鞍钢、武钢四大
巨头手中,问卷主题为:“外资曲线进入中国钢铁业,你的看法如何?”而这样一份问卷,无疑也含有“问计”之意,这些来自中国钢铁巨头的“声音”,将被送交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作为资鉴。

    颇为微妙的是,在中国决策层内部,一场“是否应对外资并购国内钢企设限”的争论,还远远没有结束。

  问卷“担忧”

    不久前,全球钢铁老大安塞洛-米塔尔高调宣布与中国东方钢铁签署股东协议,米塔尔将最终获得中国东方73.13%的股权,随后,俄罗斯第二大钢铁企业Evraz日前宣布拟收购河北德龙51%股份。两个收购案都是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股票市场上完成的。

    此时此刻,北京已经春暖花开,但位于北京东四的中钢协每年都要面对一个艰难的春天,今年除了年年困扰中国钢铁业界的铁矿石谈判,米塔尔、Evraz的收购动作,也成为新的困扰。

    送达国内钢铁四大巨头的秘密问卷便由此而来,“现在米塔尔已经和更多的中国钢铁企业谈收购了,甚至包括贸易商。”张小钢坚信自己决非 “杞人忧天”,“俄罗斯企业还有米塔尔都已经进入中国了,这将对我们产生很大影响。”他说。

    按照中钢协的统计,中国目前现有钢厂6799家,贸易商15万家,这些企业是铁矿石现货市场的主要买方,张小钢的逻辑在于,如果外资曲线收购这其中的企业,最终将对铁矿石价格及其谈判构成影响,而铁矿石价格早已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心腹大患”。

    记者了解到,中钢协在问卷中表达了这样的担忧:铁矿石价格谈判目前的难局,主要是由于国内钢厂过于分散,难以形成统一的势力与卖方讨价,于是国家发改委主张钢铁企业间的并购与重组,形成大企业,而米塔尔这样的钢铁巨头似乎正在利用如是政策在中国潜行扩张。

    虽然国家发改委掌握着最终的并购审批权,并且也曾经迫使米塔尔放弃了对莱钢的收购企图,这让中钢协一度十分放心。然而,不久前发生的安塞洛-米塔尔与中国东方钢铁联姻,Evraz收购河北德龙都是发生在海外上市的民企身上,都是通过海外资本市场直接收购股权,这大大超出中钢协的意料之外。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外资为了进入中国,还有哪些计划,”张小刚略有所思地说,“比如,他们计划投资的金额,以及所占的比例。”

    争议“保护论”

    表面上看,为国企争取利益最大化,利人利己,身兼鞍钢总经理的张小刚也表示,“希望能够申请到一些照顾国企的政策。”

    而宝钢董事长徐乐江指出,越来越多的外资控股中国优质民营钢铁企业的行为值得警惕,很可能将对中国钢铁业造成威胁。

    据记者了解,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密布置命题作文的宝钢、首钢、鞍钢、武钢四大钢铁集团非常一致地强烈要求出台政策抵御外资。

    而钢企之上的“上层建筑”,却“意见非常不统一。”据知情人士透露,“钢协和发改委是一派,坚持要抵御外资,而国资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又是另一派,认为外资进入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记者致电国资委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他对于钢铁集团抵御外资一事,感到不可思议,“这些钢铁企业在技术和经营上已经很领先,外资进入,对他们的影响不会太大。”

    但是,记者了解到,鞍钢的看法是,“国企成长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现在都承担着很多的社会责任,让我们这样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与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外资竞争,并不公平。” 鞍钢希望能够出台对国企相对有利的政策。

    “那就成国家补贴了,反而容易在国际贸易领域产生更多的麻烦。”王志钢对此提出异议,“现在企业的眼光要站得更高一些,外资的进入可以引入竞争,督促市场更加良好的发展。”据近距离接触该事件的人士称,“对于外资曲线进入中国一事,钢协只能是汇总意见,最终是要上交发改委和商务部。”

    据了解,商务部目前的政策只是对外资投资高耗能领域实行严格限制。

    宝钢董事长徐乐江曾表示,目前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对于外资从香港或者新加坡等股票市场收购我国民营钢铁企业股权尚无任何限制,因此,这样的收购行为也很难被阻止。

    显然,停止争论尽快明确未来的政策方向,才是这份问卷最为期待的答案。(索寒雪)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