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海:什么是科学的经济发展思想?
一、科学发展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现在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解放思想就是要把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到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来。那么,什么是科学发展呢?一般的理解就是要实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保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但是,这仅是一种技术的思想,是一种浅层次的科学发展观。我们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把资源用尽?也不能不顾公众对环境的承受能力?就在于我们的发展,不仅要为当代人负责,更应该为子孙后代负责。如果仅仅为了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而让公众及其子孙后代负担不能承受的环境污染,这样的发展不仅失去了意义,甚至成为人民生活的巨大隐患。
不管是环境保护和还是经济发展,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措施。当两者发展冲突时,必然要有所取舍;而取舍也不是两个方面的无条件进退,必须以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最大程度的提高为条件。
当然,仅有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即使我们经济做到了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很快,但如果劳动成果主要为少数人获得,而广大的劳动者只能获得很小比例的收入,一样不能实现最大限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因此,所谓科学的经济发展观,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思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派生出如下思想,即不管是政府的经济、市场经济还是家庭自主经济,只有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的经济,才是好的经济。
二、市场经济只在其适宜的领域最有效率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为主的体制到市场经济为主体制的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转变。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仍不完善,市场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有些地方甚至过度市场化了。
现在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政界,普遍有有一种倾向,就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万能的,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应该由市场调节;计划经济是低效率的,容易滋生腐败和不公平,应该尽量避免;自给自足经济是低层次、落后的经济形式,应该尽量铲除。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先分析一下市场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
根据西方价格理论,以及大多数依靠市场机制配置大部分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包括土地)的发达国家经验,可以发现市场配置资源的许多好处。可以说,市场体系及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优点,几乎已经被我们每一个人耳熟能详了,这多亏了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宣传和推广。
但是,市场是万能的吗?政府的各种计划和公共决策,就一定没有市场效率高吗?除了政府经济和市场经济,就没有更有效率的经济形态了吗?这些问题随着我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体系建设,认识越来越深刻了。
市场经济经常被人诟病的事例,就是为了防止价格下落,宁肯把大量的水果和牛奶倒入大海销毁,也不提供给穷人消费。这个时候,利润成了厂商的唯一目标,至于社会物质资源的浪费,显然不在微观的企业经济主体考虑之列;出于对企业自主经济活动的尊重,政府对于来自企业的“出格”经济行为,往往也无能为力。
上述事例也不乏辩护的观点。有人认为,由于生产过剩导致的社会资源浪费现象,往往不是市场本身的问题,而是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功能不能得到完全发挥的结果。但是在西方教科书的“市场失灵”理论面前,再有力的辩解也是苍白的。
三、政府经济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层面
市场经济不善于“操作”的部分,绝大部分被政府所承接了,而且往往承接得不错,这就是我说的政府经济。政府经济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基于行使公共财政职能而进行的税收征管和财政支出活动;
第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政策干预,包括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
第三,政府基于特殊目的,通过拥有和控制相关企业的经营,直接参与市场供给,或者为市场提供补充功能。政府经济一般是以预算、计划为基本手段的,在某种意义上更接近计划经济的范畴。
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诠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一个“守夜人”,除了行使公共财政功能,不能再干预诸如企业定价等“自由市场”行为。这种明显蹩脚的、错误的理论,竟然被我们的一些决策者“照单全收”。“无为”成了某些政府机构砍掉大量的政府管理职能,而放任大部分在职人员休闲度假、享受人生的最好借口。由此,大量投机资本藉国际热钱的支持,蜂拥我国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他们通过垄断货源、人为炒作,层层加价牟取巨额利益,还美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推高了包括粮食、猪肉、矿产品、土地、房屋等在内的价格水平。一旦政府基于民意调控价格,“自由市场主义”经济学家就会依据教科书理论,指责政府采取任何计划手段进行干预,为企业自由决策呐喊助威。甚至政府针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这种在西方国家的常态行为,也被一些人以“吃饱没事干”、“行政成本过高”等冷嘲热讽。
那么,西方国家的政府,是否真的如国内“市场主义”者描述的“无为”呢?回答不仅是否定的,而且他们的大量作为,更映衬出我国部分政府官员的“不作为”和“尸位素餐”!在欧洲国家,国家政府通常拥有并经营电话、供水和电力等公用事业。在这些国家,政府不再管制由私人且经营的自然垄断,而是自己经营自然垄断行业。这是因为,由于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取向差异,私人垄断者和政府之间,永远存在着在价格、成本问题上无休止的交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资源浪费。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精心设计的政府行为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里,“能够”这个词很关键,不是每一个市场“问题”都要求用政府行为来解决。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政府的行为必须符合两个标准:它们必须是针对某些严重的市场不完善;它们必须被设计得足够有效,以便使其利益高于其成本。
当然,与市场决策相比,政府政策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存在着种种困难、障碍和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政策失败。这样非但不能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反而加剧了市场缺陷,甚至引发社会灾难。但是,由此得出的应当严格地限定政府作用的结论,可能并不正确。一些人断言政府参与经济活动是不必要的,是无效的,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所有事物,是反生产力的;有人认为政府能够做的任何事情,民间部门都能作得更好,这是一种市场理想主义观点;而认为政府干预,特别是寻租不是改善了资源配置,而使事情更糟,只是指出了一种问题和一种现象,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错误思想。
四、公共经济和市场经济之外的第三种经济——家庭经济和自主经济活动
在上述公共经济和市场经济之外,实际上还存在着我们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属于非市场经济活动;也不是通过政府的公共经济提供的,属于非政府经济活动。这里所指的第三种经济活动,包括了自己做饭(不是到饭馆购买)、自己找对象(不是到婚介公司)、自己盖房(不是通过建筑公司盖房)等自主经济活动,以及家庭、合作社内部基于利他主义的互助经济活动(如不求回报的经济互助、无偿赠予等)。
以饺子为例,80-90%的饺子是在家庭内部完成生产和消费的,只有10-20%的饺子是在商店、饭馆购买的。所以,说到饺子经济,如果只考虑到市场化的部分,忽略了占绝大比重的非市场化部分,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同样的道理,在住房开发领域,可以由商业性的开发企业开发,也可以由土地拥有者或实际使用者自主开发,或者通过合作建房的方式开发,甚至还可以通过政府的事业单位开发。这些非营利性机构以及政府住房开发事业单位(属于公共经济部分),实际上也构成了房地产开发业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房地产开发业的主体部分。但是在现实中,由于我们过于崇信市场的作用,把盈利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看成了房地产开发业的全部,而将非营利的各种开发活动看作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加以剔除、禁止,出台了不少让人耻笑的政策。
实际上,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先进或落后。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其通过创新手段,可以提供自主经济、家庭经济所不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或者虽然能够生产,但是生产成本要高于专业化企业的产品价格。这个时候人们往往会倾向放弃自主生产或家庭互助,而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以较之自主经济便宜得多的价格购买企业的产品和劳务。
所以,市场经济和自主经济的边界,就在于自主生产成本等于市场价格。如果市场价格超过了自主生产成本,人们自然会选择自主生产,企业就失去了市场;反过来,如果政府限制自主生产,强制消费者购买企业生产的价格高于自主生产成本的产品和劳务,则人们的自主选择权利就受到了限制,所谓的自由经济体制便失去了其本来含义。
我们这里想说的是,对于现实中存在的第三种经济,不仅不适合政府干预,也不适合于市场调节,属于市场够不到的领域;强制性的市场介入必然会导致市场失灵。
因此,作为现代领导人,不仅不能迷信市场,在一些领域放弃政府的必要干预,导致过度市场化;对于人民直接从事的家庭经济和自主经济活动,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爱,不能因为所谓落后的、“自给自足”的方式而进行限制;在适合市场竞争的经济领域,发展各类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