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走在左右之上

火烧 2008-02-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杨墨争鸣的现代版分析左右派争锋,指出其本质与历史相似,最终被中道主义所取代。强调思想的中道平衡,对当代中国思想格局提供深刻启示。

走在左右之上


玉出昆冈

左右派争锋是当代中国思想领域的重头戏。我本人一开始自认是右派,后来发现自己与右派的民族虚无主义格格不入,于是自我修正为中间偏右派。但是最近终于意识到所谓的民主自由其本质不过就是资本专制,与左派的权力专制半斤八两而已,这样一来,我便毫不犹豫地把我的偏右倾向也取消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旦跳出了左右的派别纠葛,我忽然就认清了这场思想大戏的真相,原来它既不复杂,也不新鲜,不过就是两千多年前的杨墨争鸣的现代版,甚至就是它的最终结局,历史也在隐约之中给出了答案。

在晚周时代,按孟子的说法是“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子为我,贵生,重己,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右派自由主义吗?墨子兼爱,尚同,摩顶放踵利天下,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左派社会主义吗?左派与右派各占半壁江山,可以想象杨派流行于中上层社会,因为它注重既得利益,墨派流行于中下层社会,因为它诉求现实公平。

然而孟子对这两派都看不上,他既没有右倾于杨,也没有左倾于墨,他骂杨氏“无君”,墨氏“无父”,“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也许现代人觉得孟子这样激烈的抨击有失宽容,是思想专制的体现,但这显然是犯了时代倒置的错误。因为孟子对杨墨形成绝对的话语优势只是在西汉独尊儒术之后,而在当时孟子的骂人与其说是因强势而凌人,倒不如说是因弱势而愤激。因为无君即无国家,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不肯承担社会责任;无父即无亲情,是为了兼爱理想而强行扼杀人性。杨派不及,有个人无社会,墨派过犹不及,有社会无个人,只有孟子信奉的儒家才是中道。儒家从亲亲开始,这一点近杨,但最终是不独亲其亲,这一点近墨。儒家比墨派平实而能持久,比杨派高明而能广大,唯其如此,孟子才能睥睨一世,视杨墨如无物。“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一千多年后他的思想果然被中国人奉为国家意识,而曾经风靡天下的杨墨两派则同归于销声匿迹,他们不是被孟子骂倒的,但他们被历史无情地淘汰的命运却早就被孟子预见到了。孟子不是右派,也不是左派,他站在左右两派之上,我们不妨称他为左右之上派。

上古中国的杨墨交锋及其结局对当代中国有什么启示呢?今天的左派和墨派一样,重社会而轻个人,或者说他们眼里的个人只是整齐划一的组织的一分子;今天的右派和杨派一样,重个人而轻社会,恨不得国家民族这些概念在一夕之间消亡尽净。左派要人们为了理想而牺牲小我,右派要人们高举小我当作理想。可是中国人把小我牺牲了几十年,结果却让人们普遍感到了幻灭,那么今天又有什么理由让人们继续相信那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呢?右派要人们高举小我当作理想,可是人天生地属于群体,国家民族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放大与总汇,我们怎么可能把国家民族放到个人利益的对立面呢?左派目标高远,但不近人情,不能持久,右派目标切实,但致远恐泥,不能光大。今天的左右争锋看似热闹非凡,搅得周天寒彻,但迟早会象晚周的杨墨两派一样被中国人向来的中道主义所边缘化直至灰飞烟灭的。

最后我想给出的忠告是:左派不能没有头脑,尤其是不能指望整个社会都没有头脑;右派不能没有良心,尤其是不能指望整个社会都没有良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