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外资唱主角,中国经济面临转型
外贸外资唱主角,中国经济面临转型
胡星斗
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三。我们的经济总量虽大,但外贸外资唱主角,中国经济面临转型。
2004年中国的外贸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70%,而美国只有20%,日本25%。
中国的巨额出口是表面现象,只是外国在华投资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专家指出,只要中国不是海外投资大国,就根本谈不上出口大国。目前美国在华投资数千亿美元,而中国在美投资只有一两百亿美元。美国在华投资的实质是将本国的商品生产搬到中国来,成为变相的商品出口。美国在华投资多,必然有部分产品回流,结果造成美国表面上的贸易逆差以及“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的现象。
据报道,2004年上海的出口总额中70%是外企出口的,在上海的加工贸易中,外企的贡献率达到90%。
目前,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几乎都是外资控制的,中国的28个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拥有多数资本控制权。
毫无疑问,外资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过度依赖外资不仅危及经济安全,而且对民营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只富外商,难以富民。据《2004年中国统计摘要》,2003年外资对有效率的内资的比例高达58.7%,而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外资与内资的百分比仅为6.2%,加拿大8.3%,巴西5%,韩国1.1%,台湾地区2.8%。
苏州市是一个典型的吸引外资的城市,2004年苏州吸引外资国内第一,超过上海。苏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也超过深圳,位居中国城市第四。但是GDP虽然上去了,可政府的财政收入上不去,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更上不去,苏州的人均收入低于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的许多城市,其商品零售总额、储蓄余额、私车的拥有量、人均住房面积等甚至比不上内陆城市成都。
苏州的发展模式是成为世界工厂,其实只是世界的加工车间、世界的打工者,只是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即使是昆山的电脑等高科技产品,也与研发无缘,只是简单的装配。
所以,中国目前要摆脱外贸外资依赖症,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逐渐取消出口退税,严格禁止污染的过时的产业转移到中国。应当优先发展民营经济,减轻民企的税费负担,开辟民企的融资渠道,促进民企的集群化发展,帮助民营资本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当地销售。只有民企发达了,经济转型成功了,中华民族才能实现强国富民的梦想。
200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