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闻,著名风景区峨眉山门票价格从每张120元涨到170元,而且据说有八成人赞成在原有价格上上涨50元(2000年时是每张60元)。我想说的是,这八成人是哪八成人?是由那个部门出面统计的?这八成人代表了中国社会哪几个阶层?众所周知,名山大川,大好河山,是全民所有的人类遗产,不是哪个部门,哪个地方的私有物产,他们为达到某些目的,假借听证会之名,饱极少数人的腰包。
近几年关于旅游市场的报道,好象是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外出旅游的人们越来越多,好象景区为“保护”环境,用经济杠杆来分流游客。但笔者的印象却是,各大景区只是三大黄金周热闹非凡一阵,平时是门可罗雀。就拿离成都最近的名胜青城山来说,自从申遗成功以后,门票是一涨再涨,终于涨到每张90元的价格,比申遗前整整上涨了400%,现在的青城山,除了黄金周,就是周末时有一群富人开着车来山下沿线的农家乐休闲。山上除了组团的少量游客,还有谁买得起票上山,怪不得当地居民发展了一项新业务,带领游客绕小路进山,游客付给少于门票一半的价格。上周我到青城山,发现真是凄凉得可以。沿线的商铺半开半闭,别说游人,就是行人也是稀少得可以。想当年,就是2000年前,青城山可是热闹得很的地方,人们就像赶场一样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爬山、进香、瞻仰古迹。我的印象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赶不上游费的增加),外出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成了极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后花园,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只能望而兴叹。
也许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也是他们的目的。就是利用(那赞成的八成人)经济杠杆,独霸名胜,让穷鬼些离他们远远的,免得跟穷人些在一些玩得不舒服,吃得不舒服。想想在摆满山珍的宴桌边,有一些人高声喧哗着,吃着豆花饭,他们还吃得下去吗?在饥饿的眼睛注视下是不能舒服地大嚼大咽的。他们喜欢跟自己一个阶层的人在一起,品味一样,档次一样,生活的目的和追求也一样。
景区涨价,就是把属于全民的祖国大河好山,彻底沦为富人的后花园。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