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骑马和被马骑的区别
骑马和被马骑的区别
12.28
在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一道重要命题,从马克思对俄国公社的研究,到列宁反对考茨基、普列汉诺夫的庸俗论调,到斯大林主张“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再到毛泽东提出在一定条件下“意识也能够决定物质”,都是为了反对极其庸俗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庸俗、机械唯物论的。中国学术界系统地讨论过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理论上虽然获得了突破,但是实践中仍然坚持并发展了庸俗的生产力决定论,最后导致了“资本主义补课论”,“经济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自然就解决了”等一系列的思想实践。
人们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讨论过俄国是否可以不经过西方那种痛苦的阶段,就能够达到社会主义。这实际上是希望驾御生产力还是不得不服从生产力,做生产力的奴隶的重大问题,简单比喻就是骑马,还是被马骑?
如果同时达到一个目标,你愿意被马骑着达到终点,还是你骑着马达到终点?骑马的话,人们会做主人,驱使马的前进,虽然马儿负担重量而人类却获得了自由。如果是被马骑,那么生产力提高速度很快,商品极大丰富,帝国主义资本畅通无阻,而劳动者就在痛苦的边缘,时间被剥夺,话语被强奸,劳动保障消失,基本人权丧失,民主权利架空,经济贫困,住房没有保障,就业没有保证,医疗失去人性,教育失去国格,如此等等。
右派的理论家会说,你这种立论是不成立的。你想骑马但是马却不愿意走,“想骑马但是马却不愿意走”指的当然是在主导生产力的模式下,经济是否停滞不前或是干脆不发展了。问题在于,苏联式的生产发展模式并不能代表着计划模式的全面失败,而不过是一种官僚模式的失败而已,也仅此而已。“骑马,还是被马骑”是询问人类最基本的良心,在达到发展的彼岸时,是让人们当家作主,多数人发生历史主动性下地去创造,还是驱使他们劳动,迫使他们为经济买单式地发展。如果是“被马骑”,那么恢复古代奴隶制就是最快最便捷的方式。你看,不是吗?奴隶制取消劳动民主,不用任何争论,也不会象民主那么做无谓的争吵,导致国家效率低下,也不会浪费选举金钱,更不会因为劳动条件恶劣而反抗。抛开生产力中包含着的人的因素以及劳动人民的立场,单纯从生产力物的角度去考察问题,必然导致这样荒谬的结局。
1、人类是否能够创造生产力,或者只是自然生产力的奴隶?目前右派知识分子的的目标就是模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限。人们是愿意骑马达到物质生活丰富阶段呢,还是愿意被马驱动达到生活阶段呢?这是不言而喻的。生产力是人类解放的工具,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人们当然需要遵循自然规律,但是对待这种规律不是简单服从,而是充分发挥意识改造世界的作用。但是现在却把工具与目标颠倒了,把生产力作为一种图腾和信仰。最后连生产力也不崇拜了,干脆直接崇拜金钱,变为金钱的奴隶。
2、人类是服从于市场的自然法则,还是主动干预市场,促进生产力?在经济领域的重要表现就是将市场和计划过于简单化,忽视市场是系统性的文化结构,需要制度、思想等一系列的文化作为配套。如果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工具,如同野蛮人用刀还是斧头的区别,那么无疑是一种极其庸俗的行为。
国家现在已经摆脱了自由市场的干扰,但是这种国家干预反而成了资本的同盟,成了不良的干预,导致劳动群众处于权力和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在国家的有意培育下,少数人的暴富采取了非常规的手段,同时迫使劳动人民进行奴隶般的劳动。驱使他人为自己拼命劳动和转移别人的财富到自己手中,是目前中国经济领域的主要剥削方式。其次,政策的变动性过强客观上也导致了国家成为资本的工具。当鸟笼经济已经发展的时候,却偏偏为了满足少数知识分子的建议书以及个别企业的低效率而采取迅速市场化的政策。这似乎证明了,过于频繁地调整经济领域主要政策,反而给一批人依靠过渡掠夺财富的机会。
3、人类是服从于国际秩序的现实,还是主动去改造国际秩序,创造新的国际秩序?现存国际秩序是统治、等级性的,一旦一个国家成为具有统治地位的全球性力量,它就会压制其他国家的兴起,将科技力量和压迫工具同等地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个因素是压制进步力量和全球范围内的革命生产力发展的,因而将成为制度革命动力。中国使所有国家得买不可得。
在国际领域,将美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是极其幼稚的,这一点甚至连西方的共产党都不承认,而我们思想已经“改革开放”到连这个也承认的地步。国际剥削的社会化要求革命也进行国际化。现在却取消了这些差异,直接将他们称呼为“社会主义”。毛泽东和马克思都注意到了落后生产力的问题。
国际关系准则带有浓厚的力量制约。西方国家对待第三世界怎样,反过来这些因素也会对西方发生怎样的影响。西方以对待奴隶的方式对待第三世界国家劳动者,这些国家也会反过来培育颠覆帝国体系的力量。西方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巩固的越严密和越长久,在未来社会中他们消失得越彻底。拉登说,他们不会让西方“好过”,这是西方让阿拉伯世界“不好过”的回声。
4、人类是客观上保存对物质、社会的依赖,还是力求在客观性的基础上使意识高于物质?人难以脱离社会,因而具有对社会的依附性,无论这种依附性是否是良性的,这种对社会体系的依赖都会在心理上发生影响,从而导致恶的结局。
譬如家庭。所谓爱情在目前资本力量上升条件下是按照金钱价值观判断的,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倚靠经济力量的,因而在上层人士的实际生活中不过是依靠经济力量判断对方的身份和等级。电视剧宣扬的爱情至上,不过反映了现实的无奈和对人类残酷现实的遮蔽。但是这种爱情是否能够保持对现实的超越,却是人类的一种希望。
1956年以后,我们曾经尝试着骑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国家建立了初步的平等经济体系。但是庸俗论者掌握了国家政权,最后我们劳动人民仍然还是被马骑,那么这是谁在作祟?不容置疑,宫廷之中二三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