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值得注意的围堵中国力量重新集结趋向

火烧 2007-12-06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分析中欧关系变化,指出法德转向右翼,欧盟对华施压,围堵中国力量重新集结趋势,强调中欧贸易摩擦与价值观外交对全球政经格局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围堵中国力量重新集结趋向

  虽然法国总统萨科齐对中国展开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期间,中法之间继续握手言欢,并签下价值天文数字的订单,但这并非意味着中法关系仍处于希拉克时代的密月期,更不能代表目前中欧关系的现状和前景。

  在过去十几年间,欧盟之所以一直扮演着中国铁杆盟友的角色,其中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必然因素
在于,中欧没有历史和现实的纠葛,没有根本性的地缘战略利益冲突,而且,双方在文化上有着诸多的相似性,容易走到一起。偶然性的因素则在于,欧盟的两大龙头国家之中,法国出了个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浓烈的中国情结的总统希拉克,而德国则出了个极力主张中德友好的施罗德。

  不过,世异时移,过去维持中欧友好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皆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中国在经济上的强势崛起,尤其是大量廉价产品输欧,不仅使得双方出现了巨额的贸易逆差,而且,亦使得欧盟内部的失业情况加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欧洲人过去“悠闲自在”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冲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贸交往,中欧之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关系,这使得欧盟国家不得不开始关注中国未来的走向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当然,更为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德国和法国两个“欧盟老大”都先后换上了两个二战后出生、具有坚定的自由民主与市场经济信念的领导人默克尔和萨科齐。

  萨科齐在当选之后曾特别表示,“在美国需要的时候,法国永远会和美国站在一边”,并在伊朗、伊拉克问题上表现出了强硬的立场。在对待中国的态度问题上,萨科齐不仅因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点名批评过中国,而且,将访问中国的日程,安排在先后访问过德、俄、美及北非之后。而默克尔的表现则更为激进,不仅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接见了达赖喇嘛,而且,其所在的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还制订了一套“价值观外交”政策,企图拉拢同样拥有自由民主价值观理念的日本和印度,结成民主同盟,共同向中国政府施压。在刚刚结束的中欧峰会上,欧盟更是一反过去对中国温文尔雅的常态,向中国强硬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并高调抨击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种种迹象显示,法德向右转,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战略转变,而这一转变,势必会对全球政经格局尤其是对中国的外交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最近几年来,由于中国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推行了以“和气生财”为主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再加上美国忙于对付恐怖主义无暇顾及中国,曾经企图围堵中国的西方集团,实际上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随着法德带动欧盟向右转,及明年美国民主党有可能上台执政,这一力量又开始出生重新集结的趋势。

  与美国想压制中国称霸世界的目标不同,由于欧洲曾经是全球民主自由价值观念的发源地,欧盟施压中国,带有更多理想主义的色彩,即企图按照他们的理念改造中国,而不希望主导中国崛起的“北京模式”和“北京共识”,削弱西方的价值观与影响力。对此,中国应采取适当措施,妥善应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